<p>关于梅里北坡,去年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当初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只是依稀记得徒步线路一路海拔比较高。</p> <p>本来有打算还走新疆线路,疫情的反复迫使新疆再次按下了暂停健。于是目光转向了云南,梅里北坡就成了焦点。这张6月份梅里北坡传出来的照片成了我心中“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p> <p>入暑以来,无锡连续高温烧烤模式,看着照片中的冰川,心已飞进了梅里雪山。但由于当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事体(有人冒险进山挂了),进山暂时搁浅。最终7月底云南亚贡村传来好消息可以进山了,立马购票,于8月14日搭乘红土航空飞往丽江。</p> <p>20点飞机降落在雨后晚霞中带着一丝冷艳的丽江三义国际机场。我背着一大一小二个登山包走出机场大厅,小风吹来顿觉一阵凉意,温度比无锡整整低了20℃+。当远山朦胧之时 云亦远去 霞亦远去 , 橘色的霞带着一点的斑斓 舞动在这一个美妙的时刻。</p> <p>机场到丽江古城区的酒店有30多公里,起先一路畅通,车经古城区外围就开始堵车了,走走停停,夜深的丽江古城依然人声鼎沸。</p> <p>办好入住,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在毕哥的引导下,吃了蒙自的过桥米线,味道杠杠的。</p> <p>挺着吃撑的肚子,走进了古城,应该是第三次来这里打卡了,说心里话其实已经对这种商业化的古城已经没有兴趣了,也就是玩个地理概念罢了。灯红酒绿中漫无目的的走马观花,主要还是为了消消食。</p> <p>8月15日,天气晴。闲来无事,决定徒步束河古镇,结果东逛逛西走走,一天走了4 万步不到点,估计也只有喜欢徒步的人才会这样走着玩,就当是进山前的拉练吧。</p> <p>束河古镇是这两年渐渐火起来的,开发的较晚,相比大研古城,这里相对而言的原汁原味,商业气息也没有那么浓,人也要少好多。</p> <p>中午丽江特色餐饮——纳西火塘,重点说一下包浆豆腐,先在铁板上烤好五花肉,吃着五花肉的同时把豆腐放上烤,豆腐外皮慢慢的吸收着铁板上的猪油,等有淡淡的香味立马翻身继续烤,看到豆腐开始呼吸了也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先是脆脆香香的豆腐皮弹到了你的牙齿,接着经过高温的豆腐神奇的变成了浓绸的豆浆,慢慢的流淌在你口腔中,豆香四溢,再来一块腊排骨,满满的幸福感。</p> <p>晚上在宾馆附近的象山农贸市场买了松茸,毕哥找了家饭店,把松茸的精华部分加工成松茸刺身,其余的就刷火锅,新鲜的松茸切成均匀的3mm薄片,蘸着酱油青芥末调料,夹一片放到嘴边,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咬上一口嫩脆嫩脆的,细细嚼又是那么的鲜香,再咪一口小糊涂仙,真的是神仙日子啊。</p> <p>8月16日,天气阴。今天从丽江过金沙江经香格里拉傍晚时分到达德钦飞来寺。由于白马雪山隧道在维修,不得不翻越雪山垭口,再一次遇见4292标志碑(上一次是去雨崩)。也有幸看到了高山草甸花海。</p> <p>8月17 日,看着窗外云雾缭绕的梅里雪山群峰,心里未免有些惆怅,因为上一次到飞来寺也没能一睹卡瓦格博的尊容。</p> <p>214国道滇藏公路沿着澜沧江逆流而上,经过大概二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佛山乡红星桥。</p> <p>继而转走村道,大概又开了40分钟到了徒步起点——亚贡村。这里山高谷深,唯一新修的盘山村道也只能勉强容一中巴车通行,而且发卡弯一个接一个,奇险无比。白色的就是进村公路,从澜沧江江面海拔1450米一路拔高到海拔3000米的亚贡村里,远远望去公路细若游丝,不寒而栗。</p> <p>很有仪式感的接风仪式。刚刚开上村道时,大家也在议论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建一条公路,而不是把他们迁到山下过更好的生活呢,看到村庄的全貌时,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祖国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尊重每一个公民选择他们生活的权利,尊重每一种文化,保护每一份传承,也只有 中国 才能做到村村通户户通了。</p><p>接风地也是正式徒步起点,5天4夜的梅里北坡徒步之旅正式开始。</p> <p>签字画押</p> <p>林间小路沿着冰川融水形成的河道逆流而上,植被覆盖率非常高,松萝挂满树梢,氧含量非常充足,3000多米的海拔一路很轻松。</p> <p>几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p> <p>走了没多久开始下雨了,山路越发泥泞,河水也开始爆涨,临河的有些小路已经淹没在水中。</p> <p>冒雨在海拔3550米的竹林营地搭好帐篷,结束一天徒步行程。</p> <p>傍晚时分,雨停了,藏民点起了篝火,接下来就是各种烤。</p> <p>8月18日,早晨下了点雨,雨停拔营继续行进在原始森林中。</p> <p>梅里不同的季节有着不一样的景致,蘑菇菌类的饕餮盛宴也只有这一时期可以享受。</p> <p>海拔在逐步提高,植被也在变化,低矮的灌木丛林唱起了主角。雪山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p> <p>路过藏民家,主人热情的邀请进他家坐坐,一杯酥油茶,一块不知名字自制的糕点,甜甜的真的挺合我胃口。也没什么可以表达谢意,就把今天的路餐回赠给了藏民。</p> <p>曾经“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今天,万年冰川——奶日顶卡冰川近在咫尺,终于梦想成真。</p> <p>海拔4120米的坡均营地,在当地藏语中意为“神仙居住的谷底”,面朝奶日顶卡峰、芒框腊卡峰、来日贡卡峰三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巍峨奇峰,不愧为“梅里北坡最后的秘境”。</p> <p>8月19日,天空放晴,一抹晨光洒在芒框腊卡雪山上,仰望庄严的神山,安享大自然赋予的这份静谧。</p> <p>出发前和同行的这位70岁洋驴友合个影,估计我到了这个年龄是走不了这样的线路喽,真心佩服他。</p> <p>今天要翻越海拔4770米次丁垭口,一改前二天的缓坡上升,营地一起步就是直接拔高,不容小觑,好在有雪山美景一露相伴,抵消了一些疲劳。</p> <p>上来了第一个台阶</p> <p>继续上第二个台阶。</p> <p>蓝天白云,雪山冰川,草甸鲜花,无与伦比。</p> <p>牛气冲天</p> <p>第三个台阶,加油!</p> <p>站在海拔4770米的次丁垭口,就像缪尔所说:“这片神佑的群山遍布神赐的美丽,人类琐碎的期冀和经验在这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饮下它如酒的琼浆、呼吸它新鲜的空气就是纯然的快乐,肢体的每一个动作也都是欢愉。置身其间,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感受美,就像在享受营火和阳光,它不仅能用眼睛看到,还能像热量一样辐射整个肉体,引发激烈的狂喜,让身体一起发热发光,这体验实在难以解释。这时人的躯体仿佛也因此而变得干净纯粹,如同一整块剔透均匀的水晶。”</p> <p>准备下垭口了,回望走过的路,真的有点舍不得离去。</p> <p>途中,拍到了明天要翻越的滇藏垭口,有雪的那地方喔。</p> <p>狮子座雪山(卡瓦格博Ⅱ峰)下美丽的坡将下营地,海拔4200米,视野开阔,是一大片很美的天然古牧场,绿草如茵。</p> <p>入夜,仰望星空,头顶横亘着一条银河,像镶满宝石的白绸带,从西北边一路划亮到东南边,广阔无垠的浩瀚星海,满天的银光,极美的星夜。</p> <p>8月20日,老天的眷顾,幸运女神的垂青,让我在世外桃源的地方亲眼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景象。左面山谷的云海以它变幻不定的身影赋予梅里神奇的色彩,使它更显得妩媚动人。</p> <p>右面是日照金山,随着第一缕灿烂之光从深山中洒向雪山的瞬间,虽说只是一刹那间金灿灿的闪烁,却将金山点缀的异常的醉美。那一刻只觉得再多的名词在它面前显得也是苍白无力,再多的形容词也描绘不出它的壮美与神圣,只能用心去感悟。</p> <p>吃好早餐,艰巨的任务开始,今天翻越由滇入藏的分界垭口,由于地处两省交界,加之海拔又高,当地人也很少来往于此。上垭口都是碎石坡,根本找不到路迹,加之又是大雾,只能跟着向导摸索前进,不然很容易迷路。</p> <p>三个多小时,拔高1000米,成功登上海拔5200米的滇藏垭口。</p> <p>垭口风起云涌,云雾缭绕,一会又下起了冰雹。本来其上视野广阔,犹如走在天路上,是近距离观赏梅里北坡境内数座雪山全貌的绝佳位置,被誉为“梅里雪山最美的天然观景台”“梅里雪山第一险关”,由于天气原因,留了点遗憾。</p> <p>垭口西藏一侧的双湖。</p> <p>拍摄于5200米垭口的雪兔子,无论此地气候如何复杂多变,土壤层是如何的单薄与贫瘠,它们始终不离不弃,安然地守候着雪山……</p> <p>沿途拍摄于生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精灵。</p> <p>8月21日,远处的天空,一丝丝,一抹抹,一片片,一层层,全是金黄的云霞,稀稀疏疏挤走了本来半壁的蔚蓝。</p> <p>高原的天气变化多端,大雾又弥漫了山谷。</p> <p>翻越海拔4500米的拉达垭口,过了这个垭口,一路下坡喽。</p> <p>已经可以看见远处的亚贡村了。15公里山路一路飞奔,6小时不到搞定。</p> <p>回飞来寺的路上,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主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身处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我终于见到了您尊容。</p> <p>雪峰下巨大的明永冰川。</p> <p>8月22~23日,因上二次路过香格里拉都没有去转转,这次顺路必须打卡独克宗古城、世界最大的转经筒,和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p> <p>松赞林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p> <p>雪山,冰川,云海,草甸,冰雹,星空,风雨,大雾,寺庙,牧屋。</p><p>高原稀薄的空气,爬升急促的呼吸,成功翻越垭口的兴奋,日照金山时的欢呼,喇嘛悠扬的诵经,我认为这就是高海拔徒步和藏区旅行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