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葡萄与鱼皆得:</p><p> ~托县第十届葡萄节暨第三届农民丰收节</p><p> 金秋时节,葡萄亮了,辣椒红了,鱼儿肥了,庄稼喜人,农家乐开怀。</p><p> 为持续托克托县黄河旅游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地域经济的发展。</p><p> 2020年8月29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第十届葡萄节暨第三届农民丰收节在位于神泉生态旅游区的第二届中国最美旅游乡村评选中获提名的郝家窑村文化广场拉开帷幕。</p><p> 现场进行了托克托炖鱼展示 免费品尝,“大美黄河,魅力云中”主题摄影展,托克托葡萄品鉴、农副产品、非遗展示和民间文艺演出等。</p><p> 托克托,战国时期赵在此建城,秦时设云中郡,明代设东胜卫城,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故又称~云中。</p><p> 托克托县的地方特产有红辣椒、小茴香、托县炖鱼、托县汤糕、托县豆腐、托县油炸糕等,不但闻名土默川,晋陕蒙,也在全国被人知晓。</p><p> 杨东升</p><p> </p> <p> 托县炖鱼</p><p> 杨东升</p><p> 黄河从土默川流过,从地图上看,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居黄河大“几”字的右上角,是晋陕大峡谷的始端,从西而来的黄河在这里冲刷出一段宽阔而平坦的河床,波涌浪翻而流势舒缓。从古镇河口脸前擦身而过,东行不远,突然转首而下,地势由高而低,水流由缓而急,一路奔腾,进入晋陕大峡谷。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被确定为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p><p>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睡了一冬的黄河也舒醒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壮观,“解缆风犹紧,移舟浪不兴”的河面幻化,扑面而来了。</p><p> 开河啦!沉寂一冬的鱼儿跃上水面了,要跳龙门去了。</p><p> 开河啦!吃鱼了!踏青览黄河。</p><p> 地处黄河中上游分界点,有着天然黄河渔业资源的托克托县(简称托县),就是人们的好出去,“托县炖鱼”名声远扬,是黄河两岸,内蒙古中、西部的一道名菜。</p><p> “托县炖鱼”所采用原料是当地的黄河鲤鱼,特点是嘴大、鳞少,脊背上有一道红线,肉肥味美,独具风味。上百年来,黄河鲤鱼以其金黄色的体表及鲜嫩肥厚的口感备受人们青睐,清代还曾是皇宫贡品,民谚就有了“宁舍一犋牛,不舍鲤鱼头”之说。</p><p> 每年河开冰消之际,黄河鲤鱼被称为“开河鱼”,传说“开河鱼”能治百病,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毕竟鱼在河中也沉“睡”了一冬了,体内的杂物也基本排空了,肉质更劲道且不带半点泥腥。</p><p> 正宗的“托县炖一下鱼”有“吃得起鱼,吃不起调料”的讲究,闻名遐迩的托县辣椒和小茴香那是必不可少的。炖鱼要现捕、现宰、现炖,以猪香油(动物油中之极品),香而不尖辣的本地辣椒、色香味俱全的小茴香慢火温炖两小时左右而成。那整条鱼是色泽红艳,香气扑鼻,全身各处味感均未有不入味之处,引诱的你是未动筷口水已四溢,欲罢不能。</p><p> 每年到开河的时候,吃黄河鲤鱼的游客纷至沓来,不过如今黄河鲤鱼多是人工精养,当地农民在黄河浸过的河弯里,引黄河水建池塘养鱼,并还发展了乡村“农家乐”民俗旅游,人们不用等到开河,四季都可吃到鲜美的黄河鲤鱼。</p><p> 吃“托县炖鱼”再配以当地的二米饭(糜米和小米焖饭)那更是令人大饱口福,然后再逛逛古老的河口镇,看看龙王庙的生铁旗杆,黄河母亲雕塑下留个影,君子津渡口怀怀古,口福眼福俱饱,真正体验了“中国最美的地方”—“河口段”的当之无愧。</p> <p> 古云中</p><p> 杨东升</p><p> 史载和据考,呼和浩特地区曾有87座古城,大多建于战国、秦、汉时期,如今仍有许多遗址,且许多处在遗址周边的乡村都以古城命名,古城、大古城、小古城、土城子、东土城、西土城、大红城、小红城等等,而古城之多,至今保存尚好的应为托克托古城。</p><p> 说呼和浩特的古城,得先说说家喻户晓得“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骑射”。胡服骑射的故事,表现出了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p><p> 当时,所谓的“胡服”是指类似于西北戎、狄之衣短窄袖的服装,同中原华夏族的宽衣博带长衲大不相同,所以俗称胡服。“骑射”指周边游牧部族的“骑射”(指在马上射箭),有别于中原地区传统的“步射”(指徙步射箭)。从此,使军队中宽衣长袖的正规军装,逐渐改为短衣窄袖的装备,从而顺应了战争,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p><p> 托克托县古城墙</p><p> 呼和浩特地区战国时是赵国的领地及边境地区,赵在托克托县修筑云中城驻军,秦时置云中郡,因而托克托县又被称为“云中”。</p><p> 托克托,战国赵武侯横刀纵马,筑就内蒙古高原最早的城池“云中城”;赵武灵王改革旧制,“胡服骑射”;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封天下,云中郡位居36郡之列;唐代东受降城,辽元金时期的东胜州,明代东胜卫作为边陲要塞,演绎了一幕幕铁甲旌旗、塞上风云;明朝阿勒坦汗的义子脱脱驻牧东胜卫,“托克托”由此得名(古云中城又被称为“脱城”、“托城”)……</p><p>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康熙皇帝亲统大军,出京赴漠征讨噶尔丹。驻跸湖畔河朔。“湖畔河朔”,汉人称为脱脱,心中所感,随口吟诵了《脱脱城》七绝一首一 土墉四面筑何坚,</p><p> 地压长河尚屹然。</p><p> 国计思清荒服外,</p><p> 早将粮粟实穷边。</p><p> 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和梦想开放仍在进行,古城旧貌换新颜!</p> <p> 托县汤糕</p><p> 杨东升</p><p> 土默川把举办婚丧嫁娶生日等活动称为“办事宴”,且在事宴上还要备早餐的,而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就莫过于托县汤糕了。</p><p> 托县汤糕主要由豆腐粉汤、油炸糕和凉拌黄豆芽瓣组成,这种习俗因何而来?有待挖掘考证。但一定是有历史年头的,因为在托县已经有了吃汤糕的俗语在流传:“豆腐筋来粉条条白,黄灿灿的油糕端上来。”说的就是喝汤糕时的情况。还更因为托县的豆腐、粉条,还有辣椒、油炸糕是闻名土默川。</p><p> 托县的汤糕别具特色。汤里的主料以豆腐、粉条为主,汤水不能太多,做成的汤的稠稀度应该与烩菜类似,当然也不能缺少了香儿不辣,色泽红艳的托县辣椒。它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把豆腐切成条状,放入煮过肉的汤里小火慢炖,大约慢炖一个小时左右,把粉条下锅,待锅中的汤再次翻滚,粉条软筋了就基本大功告成,可以出锅了,出锅的时候如果再撒上一层香菜沫就更锦上添花,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境界了。</p><p> 如今托县汤糕不仅是事宴上早餐的必选必备,都市里的大街小巷还都有了冠以“托县汤糕”名的小饭馆子,吸引着众多的食客。</p><p> 托县,全称托克托县,呼和浩特市所辖,明朝阿勒坦汗的义子脱脱驻牧此地(东胜卫),托克托由此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