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临终前烧毁所有欠条,家人却不舍,他怒吼:这是救你们的命

富平县北山书画院

<p>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上海圈地“租界”,继而一些“团体”也圈地称霸,当时甚至有这么一种说法,警察不可怕,只要不在某些地界出事就行。这些一度可“呼风唤雨”的人物中,杜月笙的故事被人说得最多。</p> <p>不少人至今都钦佩于他的处事之道,认为其能在“险恶江湖”出人头地,一定是有了不得的方法,才可以在人际间行走得如此游刃有余。事实上,他只不过充分洞悉了人的本性罢了,用句大白话解释就是:见人说人话。。。</p><p>只是,这么一位旧上海得意的人物,也明白在时代前进时,他必须得做出选择,他于1949年去了香港。</p> <p>杜月笙的财源,来自赌场和鸦片。这钱挣得是痛快,他撒钱也痛快,很多人找他借钱,他几乎不拒。那时他不愁没钱,也不愁别人不还他钱。去香港时,有一个箱子,就是专门装的这些欠条。</p><p>只是香港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块陌生地,他也开了一家杜公馆,只是没啥进账,但是家中的这几房开销依旧如故,到了他临终前,现金不过只剩10多万美金。这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可以维持不少年,但对于花钱如水的杜家人,也就是维持几天吧。杜家一年的开销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亿!</p> <p>杜月笙喜交朋友,尤其是名流,他对于钱还真不是特在意,否则不会大方借钱。不过他也明白,没人能离开钱,尤其在他离去后,这些太太们没有生计来源时,肯定会动这些欠条的心思,于是他一把火给烧了。</p><p>若说他真的一点不在乎钱,也不完全是实话,否则就不会再开什么馆子。但是他清楚,他在世还能护着这个家,他一走很多事情就会变了味道。</p><p>家人没有他想的这么透彻,很是心痛这些欠条毁之一炬。杜月笙这句话说得好:“能记得我的好的人,一定会在你们有困难时出手相救,若是不念这份情,你们讨债没准会招来性命之忧!”</p><p>杜月笙江湖趟了这么多年,他太清楚“斗米恩升米仇”。这么多年找他借钱的人太多,那数目可是吓人的很,500根金条的欠条,在这些欠条中只能说是小意思了。只是,这些借走的钱中,究竟有多少是“应急”之用呢?</p><p>他活的明白,乱世中,更多人只会想着自己,这时候更多应是想着如何“保命”,至于钱么,在他看来,只要活着,就有希望。</p> <p>这一把火烧的岂止是欠条,也是他这一生荣华的结语。他14岁就开始混十里洋场,先是赌场,再是鸦片,在这两处地方,他最能看清楚人的“嘴脸”,他为人豪爽,但是做事一样决绝,否则哪里闯下自己的地盘?</p><p>他一直看的明白,从钱到人再到前途。不过有时候选择一条道时,注定是没有回头路的。他何曾不想回家,最后他葬于台北,但是坟墓的方向是对着上海。</p><p>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总是会迎来各路人“剖析”他们的成功之道,若是“钱和地位</p> <p>”是唯一标准,那为何同时代的很多人却是选择了不同的路呢?其中很多人出身相当不差。</p><p>最后一刻,杜月笙应是放下了横贯一生的想法,他才会对着家人很是生气地说:“这是在救你们的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