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轮子"

关向东

<p>  "轮子”,叫戴立伦,原《新晚报》主编。我们交往30来年,过去几乎天天来往,一起采访,一起吃玩,还曾一起去俄罗斯旅行。</p><p> 记得用传呼机时,一起去呼兰采访,我在前车,戴立伦坐后车,发现没跟上。便传呼他,传呼小姐问我,你车胎坏了,请他带个车轮?让我啼笑皆非,从此,叫他“轮子"。</p><p> 还有一次,戴立伦刚学会开车,拉我们去阿城亚沟采访,过收费站交费,车停在离交费窗口一米多远,两边伸手都够不着,他只好下车去交,还连连解释,新手上路,多多谅解!</p><p> 最著名的采访是23年前写奥丽娅,为救中国丈夫,戴立伦为其连续写稿呼吁社会各界募捐,还请我写文章支持,我采写万字大稿,先在四川《华西都市报》连载,后发全国许多报刊。</p><p> 后来,戴立伦当上《新晚报》社会生活版主编,为我编发不少稿件,还推存一些人物让我采访,如哈尔滨电视台女主持人王希梓等。</p><p> 戴立伦比我小两岁,他从小拉小提琴,十几岁被武汉军区文工团选去当文艺兵,20多岁才转业到哈尔滨市道里区物价局,后来到哈尔滨日报社,直到退休。</p><p> 去年,《鹤岗日报》副总编辑林正华来哈尔滨,我邀请吃饭,找戴立伦陪同,他还带一瓶红酒。</p><p> 此后,我找戴立伦出去吃玩,他说在报社活动中心唱歌,不方便出行。</p><p> 我们又快两年没见面了!</p> <p>二十年前在呼兰采访</p> <p>戴立伦推荐我采访奥丽娅</p> <p>在黒龙江省医院,院长号招职工捐款。</p> <p>央视记者采访时任省医院院长</p> <p>呼兰朋友请我们吃猪肉,右一戴立伦,右二哈尔滨日报刘长斌。</p> <p>我同省电视台,黑龙江法制报,沈阳日报朋友去俄罗斯远东旅行,右一为戴立伦。</p> <p>在朋友饭店吃饭,挨着我的为戴立伦。</p> <p>我执笔写奥丽娅的文章</p> <p>发沈阳日报</p> <p>发济南时报</p> <p>我重新改写后,以《爱的乐章》为题,分两期发在《北方人》杂志,还荣获全国五一新闻奖。</p> <p>这个图文在戴立伦的社会生活版,参加征文活动,也获奖。</p> <p>发今日头条后,读者很快上万,看来,戴立伦有一定影响力。</p> <p>感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