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是1997年工作的,至今已有二十三年。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同大家一样,认真地去工作,用爱与责任去做教育,我的信条是做最优秀的自己,培养有梦想甘担当的人。为此,我愿意辛苦,也愿意付出。辛苦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那就是收获了学生的成长与家长的认可。回顾二十年的教学经历,我突然发现自己也做了一些探索,忍不住,记下现在想到的事情。</p><p><br></p><p>97年我分配到四小工作,那时的我懵懂无知,不知道可以向领导提出自己的申请。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安排我带自然课,也就是现在的科学。我每天带领着孩子做科学实验,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也算是充实。但有一天,敬爱的杜树功老师给我说,你这么年轻,应该去带主课,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其他同事也这样劝我。老实说,我也挺羡慕带主科的老师,那样可以有自己的学生,所以我决定挑战自己,我向领导申请教语文,申请了几次,领导不批,说那是组织的需要。后来索性走上层路线,终于美梦成真。</p><p><br></p><p>我最初教语文,学校竟然直接安排我带五年级六班,和现在的胡校长搭班,当时她教数学。当时分管业务的小马校长对我是不信任的,我经过校长办公室时,在门外听到他对领导说,让孙学桢去带六班,他能带好吗?他也就会教个自然。声音特别大,我在走廊里都能听到,吓得我赶紧溜走,生怕被领导看到,尴尬。我当时是有点情绪的,凭啥说我教不好?但确实心里也没底。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上好语文课。</p><p><br></p><p>我至今仍记得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时的战战兢兢。我已经不记得第一节课我讲了些什么,毕竟已经过去十八年。但我记得孩子的眼睛,很有神,眼睛里充满了新奇。我不能辜负了孩子。</p><p><br></p><p>我虽然不知道怎么教课,但是我很好学,我十分虚心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当时王耿娜老师给我支招——让孩子读作文选。我是深信不疑的,我想了许多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结果许多孩子做到了手不释卷。我现在都忘不了一个家长的电话,那一天孩子家长向我请求帮助。说女儿个子不高,但学习太刻苦了,写完作业就去读书,怎么劝都不听?让我帮帮他。那个女孩叫潘美慧,后来在西班牙留学。一位老教师告诉我,你班的胡淼太能学习了,中午休息的时间都在安静的读作文选。这些细节,我印象深刻,至今没有忘记。</p><p><br></p><p>为了教好语文,我去书店选了一些书,其中一本印象深刻,定价29.8元,当时我的工资是400多元。这本书就是《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遗憾的是,我强迫自己去阅读,却发现根本读不懂。现在想来,应该是缺少经历的原因,毕竟那时的自己刚刚起步。于是我改变了策略,买了好多的习题,在教课文之前,我先把这些习题做完,在语文课本上做好标记。那时,我还自创了一种方法,就是把每一次的单元试卷的习题在授课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每次单元测试前,我会提前告诉孩子作文考试的题目与要求,允许孩子精心准备。我认为既然是练笔,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何必难为孩子呢?</p><p><br></p><p>当时每次考试要排名的,每次考完,我会大张起鼓的表扬前十名,孩子们兴高采烈,干劲十足,他们对于考试的分数和名次特别在意,每次考完试,他们会溜进办公室,看我改卷,看看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取得优异的名次,他们会欢呼不已。有一次发试卷,考了第二名的胡淼竟然哭了一节课,因为她考了98分,而第一名朱孟雪比她多考了0.5分。我不得不安慰她,表扬她,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她的这种严于律己,直到她脸上露出笑脸。</p><p><br></p><p>教了一年,我们班的成绩竟跃居年级第一。我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级下学期,学校组织作文比赛,一等奖,六个班级参赛,我班占了一半。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这个班在全区联考中得了第一,胡廷香主任高兴地告诉我,她儿子刘佳琦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他考进北大,后又留学美国。印象里,那一届6班的小学生六十多人,胡校长关注着那个班级,有一次,她说这个班级考入临沂一中的有二十七人。而这些,我是不知的,因为那时的我只知埋头教课。但这些孩子,我印象深刻。</p><p><br></p><p>那些年,学生小学毕业是要全区联考的,会给学校排名。校长特别重视毕业班的成绩。应该是我成绩优异,所以接连两年学校都安排我接毕业班级。一个是六年级二班,然后是六年级四班。后来由于政策的变化,不再以毕业班的成绩给学校排名,学校领导多次安排我从四年级带起,接连带了三届学生。目前带的这届学生是我特意申请的,唯一一个从一年级带起的班级,现在的这批娃娃即将上六年级。</p><p><br></p><p>每接一届学生,第一节课,我会讲述历届学生的成长故事激励孩子,努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遇到了一位了不起的老师。通常,我会告诉学生我的光辉历史——我教过的每个班级,都会有二十多人考进一中,这也真的让我感觉自豪。我会告诉学生,到目前为止,有好多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其中有两个学生,一个考入了北大一个考入清华,我会给他们讲述他们上小学的故事。顺便也讲讲古人求学的故事,比如凿壁借光悬梁刺股之类的历史故事,让他们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顺势我激励学生争做最好的班级,争做最好的自己。每接一届学生,我都会力争让他们接受我,力争让这些孩子对我钦佩不已。</p><p><br></p><p>记得有一届学生,是扩班而组建的新集体,我当时称她它为四年级十三班。当时有个叫王真的女孩,她是同事王文静老师的亲戚。本来,王老师想着把这个孩子调入自己班级,自己教的,但孩子听了我的第一节后,死活不调班,我帮着动员也不行。要知道,这才上了一两天的课呀。王老师纳闷地问我:你究竟给孩子施了什么魔法?现在这届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读研。有几次,学生丁丁从美国回来,专程来学校看望老师。上次来,又在办公室和老师聊了一个下午,临分别时,她说,等她结婚,一定邀请老师去北京参加她的婚礼,机票全包。她的男朋友是北京男孩,现在也在美国读研。那一刻,我的心感动无比。我只是做了老师应尽的本分,他们却念念不忘。这种纯真的师生情,真美!</p><p><br></p><p><br></p><p><br></p><p>09年,我又新接了一个班——四年级十班。这届学生,我引导着他们背了不少古文。这缘于一篇选学课文的启发。</p><p><br></p><p>做语文教师的都知道,五上教材第一单元是以读书为主题的,其中有一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讲了一个孩子采访季羡林的事情。</p><p><br></p><p>季老的几段话,我印象深刻,为了避免断章取义,现摘录如下——</p><p><br></p><p>季羡林: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p><p><br></p><p>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p><p><br></p><p>季羡林: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p><p><br></p><p> </p><p><br></p><p>我在备课时,这几段文字,让我共鸣,我仿佛听到了季老叮嘱。这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我却下了最大的功夫。文以载道,学习不能舍本逐末,我要牢记季老的叮咛,践行——让孩子在最好的年华积累最美的文化,引领学生背诵古诗文!于是,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购买了《古文观止》与《高中古诗文背诵手册》。那两年,我与学生一起背诵。等学生小学毕业时,已有部分学生背会了初中高中所有的的古诗古文。现在,他们已经小学毕业多年,考入大学的,准备上大三。今年疫情期间,学生陈谙吉有感于我的朋友圈中我陪伴学生写作的文章,写下文字回忆了小学时我对她的教育还有背诵古文的经历。这篇文章以及我给她的回信一起发布在我们学校公众号里。</p><p><br></p><p>每一届学生情况不一样,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同时,教师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也在变化。故每届学生教学时所抓的重点内容也不相同。</p><p><br></p><p>最初工作的时候只是希望孩子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后来我意识到了学习古文的重要性,我便带领学生下苦功夫背诵古文,为他们的高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之后我又认识到写作对孩子有困难,我便带领上一届的孩子坚持写日记,我还让家长购买了一本本厚厚的日记本,鼓励孩子们创作童话或小说。</p><p><br></p><p>从教20多年,今年疫情期间,指导孩子线上学习,我确立了读写两个基本点。但我突然意识到,经常指导孩子写作,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竟然从来没有写过一篇范文。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想到这一点,我感觉很汗颜。我决定挑战自己,给孩子做好的示范。于是我坚持每天给孩子写一篇下水文,借此来激励学生。</p><p><br></p><p>现在,我认为语文应该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让孩子养成读写的习惯。我带领学习国学,诵读《弟子规》《论语》《大学》……,同时,坚持身上一起创作,我我们在每天坚持创作,在喜马拉雅录制音频,后来又成立了五年级小学生读写联盟,五月份,我又突发灵感,在今日头条申请账号,成立了读写吧,用来分享学生的作品,以多种方式去努力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帮他们养成观察思考写作的习惯。</p><p><br></p><p>我们做的一切,虽然微不足道,但都给孩子带去了成长,给他们留下了记忆,或深或浅,而这些经历,也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我将这一切珍藏在心底。</p><p><br></p><p>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做一位爱思考的教师,给学生受用一生的教育。回顾20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清醒的意识到,教育就是立德树人,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奠定基础。教育不是模仿,而是一种借鉴与创新。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