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康西瓦 (前线 ) 指挥部

喀喇昆仑

<h1>  </h1><h1> 图片 袁国祥 李 勋 黎 虎 杨 波</h1><h1> 图片制作 李 勋</h1><h1><br></h1><h1><br></h1><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  1962年,印度政府趁我经济困难之机,在美苏两大阵营的支持下,对我阿克赛钦地区进行了蚕食侵略活动,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边境局势,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新疆军区康西瓦(前线)指挥部。在中央军委、新疆军区和“康指”的指挥下,我中印边界西段边防部队清除了入侵印军设在我境内的43个据点,歼灭印军400多人,取得了西段自卫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h1><p><br></p> 中印边界西段问题示意图 <h1>  上世纪60年代初,西藏平叛、改革的伟大胜利,使尼赫鲁政府恼羞成怒,由原来依靠西藏上层的独立叛乱活动,而转向公开使用武力企图蚕食侵占中国领土。</h1> <h1>  1960年中印两国总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印边界问题谈判,中国坚持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方针,坚持中印友好。印度则反其道而行之,拒绝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方针,坚持武力改变现状。</h1> 我军四师十团三营教导员周秉章(左二)在加勒万河谷和印军少校举行阵前会晤。 <h1>  印军“前进政策”是:印军要尽可能多在中国控制的地区建立哨所,以此来逐步改变阿克赛钦的军事力量对比,并在中国哨所之间建立印度哨所和巡逻队,遏制中国的补给线,最终使印度有足够的优势赶走中国军队。</h1> <h1>  1961年4月,印军从其非法占领的中国巴里加斯地区继续向中国境内推进。</h1> 印军飞机在我境内空投物资。 <h1>  1961年10月上旬,“印藏边境部队”所属9人,在中国恰尔丁建立了哨所,12月8日,印军一一四旅第七营20余人入侵羌山口设立了据点。</h1> “爱兵模范”副营长何泽弟动员战士参加战斗 <h1>  面对印军的侵略行径,中国政府1962年2月26日和3月22日照会印度政府,要求印军停止侵略行动,回到谈判的路径上来。印度政府拒绝了中国政府的谈判要求,要求中国军队首先从阿克赛钦地区撤出,才能进行边界问题谈判。</h1> <h1>  一、南疆军区康西瓦 前进指挥所</h1> 康西瓦地理位置图 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驻地康西瓦,海拔4200米。 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遗址 <h1>  面对日趋紧张的边境形势,中央军委下达指示,由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刘发秀负责,以南疆军区步兵第二团机关为基础组成前进指挥所进至康西瓦,组织勘察通往边境地区的地形、道路,制定防止印军入侵进攻的反蚕食斗争方案,并做好向天文点、空喀山口、阿里行动的准备。</h1> 新疆人民慰问团到康西瓦指挥部进行慰问活动,副司令员刘发秀在与维吾尔族女演员跳舞。 <h1>  按照总参的指示,1961年6月,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刘发秀率司政后机关35人及通信、 医疗分队进驻康西瓦,负责指挥西线反蚕食斗争。</h1> <h1>  随着中印边境斗争的日趋紧张,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于1962年5月18日,成立了“康指”临时党委,由刘发秀等7人组成。</h1> <h1>书记: 刘发秀(南疆军区副司令员)</h1><h1> 委员: 黎斌(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h1><h1> 郑志文(陆四师师长)</h1><h1> 侯慕颇(南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h1><h1> 杨宗泉(步二团团长)</h1><h1> 刘少稚(步二团政委)</h1><h1> 段长金(步十团参谋长)</h1><h1> </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我军三个防区指挥部示意图 <h1>  南疆军区康西瓦前进指挥所下设三个防区指挥部。</h1> <h1>  1、天文点防区指挥部</h1> <h1>  根据印军的入侵蚕食情况,对西线兵力做了调整。1962年5月12日、24日,先后将驻康西瓦担任机动任务的步兵第二团第二营调边防第一线,使第一线兵力由8个连(含阿里支队驻守在边境西段的4个连)增至12个连,其中第二营营部率第五、第八连及第一营第一、第四连驻天文点防区,指挥部设在5243水准点,由步兵第二团政委刘少稚、副团长贺景福统一指挥。</h1> <h1>  2、空喀山口防区指挥部</h1> <h1>  步二团第一营营部率第二、第三连及第二营第六连驻守在空喀山口防区,,指挥所设在空喀山口1号哨卡,由步兵第二团团长杨宗泉、参谋长王玉祥负责统一指挥。</h1> <h1>  3、阿里防区指挥部</h1> <h1>  阿里支队驻守西藏阿里边防区,其中4个连队驻守边界西段班公湖以南至巴里加斯地区,一个连驻边界中段地区,由支队长王秀森、政委王复华统一指挥,并在班公洛设立前指。</h1> 边防团副团长贺景福带头挖雪,前出侦察。 <h1>  二、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所</h1> <h1>  根据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发展,1962年5月29日,中央军委指出,中印边境斗争的重点在西段,小的武装冲突随时可能发生,大的冲突也可能发生,印军很可能以1到2个营甚至以1个旅或者更多的兵力向中国空喀山口、天文点、班公洛地区进攻。</h1> 康西瓦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何家产(中)在观察地形。 <h1>  基于上述情况,总参谋部做出安排,除做好兵力准备外,要加强反蚕食军事行动的指挥。决定以步兵第四师师部为基础,组成康西瓦指挥所,调第五十四军副军长何家产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刘发秀为副司令员,南疆军区副司令员王志廉为副司令员,陆军第四师师长郑志文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师政治委员向新为副政治委员,负责统一指挥西段地区反蚕食斗争。</h1> 步二团政委刘少稚(中)观察印军情况 四师十一团三营领导干部在日土沙盘上研究打法 <h1>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所部队序列表</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第四师 副师长王洪杰</h1><h1> 后勤部长张瑞</h1><h1>四师第十团 副团长刘三芳</h1><h1> 第三营 营长于德贵</h1><h1> 教导员周秉章</h1><h1>四师第十一团 副政治委员 宋良铭</h1><h1> 第三营 营长 张彬</h1><h1> 教导员 靳玉轩</h1><h1> 四师炮团 副团长 郭滨</h1><h1> 120炮营 营长 孔繁德</h1><h1>四师工兵营 营长 刘京招</h1><h1> 教导员 李守明</h1><h1>四师高炮营 营长 柴握民</h1><h1> 四师通信营 营长 王符</h1> <h1>步兵第二团 团长杨宗泉</h1><h1> 政治委员刘少稚</h1><h1>阿里支队 支队长王秀森</h1><h1> 政治委员王复华</h1><h1>骑兵第三团 团长艾则佐夫▪哈斯木</h1><h1> 政治委员蔚福恭</h1><h1>工兵109团第1营</h1> <h1>野战医院 院长 刘崇喜 </h1><h1> 朱占国</h1><h1> 副政委 孙容馨</h1> <h1>二七三医院 院长 邹洪俊</h1><h1> 政治委员 胡凌金</h1> <h1>  1962年9月10日,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以步二团为基础,扩编为步兵二、四、六、七团。</h1> <h1>  新疆军区步兵二团</h1><h1> 团长 杨宗泉</h1><h1> 李双盛</h1><h1> 政治委员 刘少稚</h1><h1> 吴国清</h1> <h1>  新疆军区步兵四团</h1><h1> 团长 杨洪禧</h1><h1> 张昌奎</h1><h1> 政治委员 魏锡铭 </h1> <h1>  新疆军区步兵六团</h1><h1> 团长 张昌奎</h1><h1> 政治委员 马瑞云</h1> <h1>  新疆军区步兵七团</h1><h1> 团长 贺景富</h1><h1> 政治委员 李士奎</h1>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徐国贤(前中)在收复拉干赫尔的山头上观察印军动向,他左为骑三团团长哈斯木,右为政委蔚福恭,后为黎斌等前指首长。 <h1>  6月9日,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徐国贤率军区司政后机关部分人员进驻康西瓦,加强对西线反蚕食斗争的组织领导。</h1> <h1>  7月初,印军在天文点地区的蚕食行动被粉碎后,又将蚕食活动转向天文点以南地区,向西大沟、加勒万河谷、羌臣摩河谷、班公湖两岸扩大对中国领土的侵占。</h1> <h1>  中国边防部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制定的反蚕食斗争“二十字方针”,对入侵的印军据点进行“顶、逼、围、堵”的反蚕食行动。</h1> <h1>  三、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h1> <h1>  南疆军区,1952年成立,隶属于新疆军区的三级军区,执行正军级指挥权限,战区面积98万平方公里,与六个国家接壤,边防线3400多公里。管辖中尼边境,中印边境中段、西段一千多公里边防线,还管辖中巴边境600公里边境线,中苏边境1000多公里边境线。南疆军区还担负着维护境内社会稳定的任务。平时没有战事还能应付。现在中印中苏两个方向都开始紧张。仅靠南疆军区已难以承担繁重的作战任务。而且在南疆军区下设指挥所,增加了指挥层次,影响了指挥效率。</h1> <h1>  为此新疆军区向军委报告:“为适应边防斗争的高度政策性和复杂性,在中印边境西段建立一条坚固 的防线,我们认为应将康前指编为相当军一级固定指挥机构,受新疆军区直接领导,改变原来以南疆军区为主,新疆军区、四师加强的组织形式,掌控中印边境。统一指挥所有边防部队,一二四团、一零九团、四师(欠十二团)、骑三团和其他上山参战的部队及兰空和田指挥所和舰艇”。</h1> <h1>  针对中印边境西段斗争形势,为便于领导西线各边防部队的长期斗争,1962年8月20日,总参谋部命令,将康西瓦指挥所编为相当于军一级的固定指挥机构正式命名为“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简称“康指”。由新疆军区直接领导,负责掌握中印边界西段和中段的边境斗争,统一指挥在边境执行任务的所有部队。</h1> <h1>  同时,对南疆的防务做了划分,由康西瓦指挥部负责中印边境中段、西段防务,由南疆军区负责中巴、中苏边境的防务。</h1> 康西瓦指挥部副政委黎斌给部队做动员报告 康指首长在已打下的印军碉堡前合影,右起徐国贤、安志明、黎斌、何家产、李双盛。 <h1>  8月20日 ,增补黎斌为“康指”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双盛为副司令员兼步兵第二团团长,新疆军区调安志明代理参谋长工作。</h1> <h1>  随着中印边境斗争的日趋紧张,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于1962年5月18日成立了“康指”临时党委,由6人组成。</h1> <h1> 书记: 何家产(康指司令员兼政委)</h1><h1> 常务委员: 刘发秀(副司令员)</h1><h1> 王志廉(副司令员)</h1><h1> 郑志文(副司令员兼参谋长)</h1><h1> 黎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h1><h1> 向新(副政委)</h1> <h1>  1962年7月20日,新疆军区党委批准,“康指”党委为军级党委,隶属新疆军区党委领导。 </h1> <h1>  书记: 何家产(康指司令员兼政委)</h1><h1>  常务委员:刘发秀(副司令员)</h1><h1> 王志廉(副司令员)</h1><h1> 郑志文(副司令员兼参谋长)</h1><h1> 黎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h1><h1> 向新(副政委)</h1><h1> 李双盛(副司令员)</h1> <p>康西瓦指挥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合影。</p> <h1>  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h1> <h1>  康西瓦指挥部司令部,郑志文(兼参谋长),安志明(副参谋长),由刘耀忠、邓华山、马敏慧、李玉富、黄耀、李光培、刘永善为各处负责人。</h1> <h1>  康西瓦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黎斌(兼),副主任: 孙德富,由曹介仁、韦惠露、柳廷荣、马克、李友仁为各处负责人。</h1> <h1>  康西瓦指挥部后勤部,由南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侯慕颇、陆四师后勤部长张瑞负责后勤领导工作。</h1> 1962年11月18日凌晨,四师十一团团长高焕昌在5200高地上向作战分队下达作战命令。 <p>印军士兵在我军战士面前投降</p> 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后,康指首长向烈士墓献花圈。 <h1>  1962年10月20日,印军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同时向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康指”奉命指挥所属部队在西段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经过一个多月英勇战斗,粉碎了印军的入侵,全部拔掉了印军设在我国境内的43个据点。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全面胜利。</h1> 叶城各界人民欢迎参战部队胜利下山 我边防部队下山,受到各界群众热烈欢迎。 <h1>  中国政府1962年11月21日发表声明,从12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面停火。将从中印双方之间的控制线后撤20公里。按照中央军委命令,新疆边防部队陆续分批下山,回到山下的营房里,沿途受到地方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h1> <h1>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四师所属部队,工程兵两个团,骑兵第三团,兰空和田指挥所、汽车三十六团等部队,于1962年底至1963年初先后归建。</h1> <h1>  1963年1月,康西瓦指挥部奉命下撤到叶城。</h1> <h1>  四、新疆军区前线指挥部</h1><p><br></p> 1963年4月5日《解放军报》 <h1>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虽然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印度政府仍然没有从失败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印度政府拒绝我国政府提出的停火建议,狂叫复仇,在国内加紧备战,加紧军火生产。美苏两个大国也在背后支持印度扩军备战,并给予大量的武器支援,战争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h1> <h1>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仍然需要保持高度的戒备,仍然需要保持一套战争指挥体制。</h1> <h1>  1963年3月25日,新疆军区命令:将康西瓦指挥部改称为“前线指挥部”,由叶城基地代行“前指”后勤部供应保障职能。</h1> <h1>  新疆军区前线指挥部领导人名单:</h1><h1> 何家产 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h1><h1> 刘发秀 副司令员</h1><h1> 王志廉 副司令员</h1><h1> 郑志文 副司令员</h1><h1> 李双盛 副司令员</h1><h1> 连承先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h1><h1> 黎 斌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  前指党委在原来康指党委的基础上增补连承先(前指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贾学义(叶城基地政委)为前指党委常务委员</h1> <h1>  前指司令部:</h1><h1>  郑志文 (兼参谋长)</h1><h1> 连承先 (兼参谋长)</h1><h1> 安志明 (副参谋长)</h1><h1> 1963年5月10日,新疆军区任命,</h1><h1> 作训处长 刘耀忠、</h1><h1> 作训处副处长 王恩庆</h1><h1> 侦察处长处长 邓少山、</h1><h1> 军务处处长 马敏慧</h1><h1> 通信处主任 王源忠 </h1><h1> 通信处副主任 秦连增</h1><h1> 机要处处长 黄耀 </h1><h1> 机要处副处长 王子义、</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工兵处副主任 李成奎</span></h1><h1> 管理处副处长 刘永善</h1><h1> 管理处副处长 潘文学</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  前指政治部:</h1><h1> 黎斌 (兼主任)</h1><h1> 孙德福 (副主任)</h1><h1> 刘少稚 (副主任)</h1><h1> 1963年5月10日,新疆军区任命,</h1><h1> 组织处长 曹介仁</h1><h1> 宣传处长 乔基业</h1><h1> 保卫处副处长 张玉柱</h1><h1> 干部处副处长 马克</h1><h1> 联络处处长 李友仁</h1><p><br></p> <h1>  前指后勤部</h1><h1> 1963年3月25日,叶城基地代行“前指”后勤部供应保障职能。</h1><h1> 雷万杰 (叶城基地主任)</h1><h1> 贾学义 (叶城基地政委)</h1><h1> 朱世民 (叶城基地副主任)</h1><h1> 宫 科 (叶城基地副主任)</h1><h1> 战勤处处长 宫科</h1><h1> 军需处处长 贾玉环</h1><h1> 运输处处长 王永章</h1><h1> 油料处处长 叶维台</h1><h1> 卫生处处长 朱占国</h1><h1> 军械处处长 王万才</h1><h1> 财务处处长 尉树林</h1><h1> 营房处处长 朱兴源</h1><h1> 管理处处长 乔林山 </h1> <h1>  康西瓦前指的组建与加强,对指挥1962年中印边境西段、中段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率领所有参战部队,守防部队,后勤支援部队,英勇善战艰苦奋斗,对加强边防建设部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立了大功。但正如新疆军区1964年3月l8日《关于撤销军区前指的报告》中指出的“......根据南疆地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和新疆对敌斗争的发展,平时保留前指,与南疆军区并存,即显得机构重叠,......建议将军区前指撤销,其所担负的南疆,阿里地区的边防任务,转由南疆军区接管。前指所属步兵第二、四团,阿里支队,二七三医院等各项工作,即转隶于南疆军区领导......”。1964年3月18日,总参批复同意新疆军区所报撤销前指的方案,随即开始整编,于1964年4月30日交接完毕。</h1> <h1>  根据总参的批复,1964年1月,新疆军区步兵二、四团合并为步二团,新疆军区六、七团合并为步四团。</h1><h1> 1964年4月,“前指”并入南疆军区,“前指”所辖新疆军区步兵第二、四团,新疆军区阿里骑兵支队,273医院,划归南疆军区领导,野战医院划归新疆军区后勤部叶城基地领导。</h1><div> </div> 前指领导徐国贤,何家产,李双盛,黎斌,安志明与前指民族干部合影。前排右一是宋肖,自治区慰问团团长。 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 <p class="ql-block">康西瓦指挥部电台</p> <h1>  <b>  向我们的老前辈,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将士们致敬!我们永远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