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1大兴南海子湿地公园掠影

无忧

<p>南海子公园位于大兴区东北部南五环南侧、大兴新城与亦庄新城之间,是北京落实城南行动计划的第一个重大生态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于2019年7月28日正式开园。</p> <p>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总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该公园因地皇家园林南苑以内而得名。</p> <p>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城郊地区。</p> <p>以青砖石为主材,仿旧城墙砌筑,游人置身其中,动物游离其外,基调自然,构成动物与人和谐共处的场景。东方护生诗画老藓缘墙,败槁布地。</p> <p>造型宛如新月,面向水面,半围合青石板铺装小广场,夏季林荫匝地,水面吹来凉风徐徐,是开展小型科普宣传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自娱自乐表演节目的小舞台。</p> <p>五叶地锦满布墙体,期间夹杂丰子恺的中国传统文化护生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护自然,敬天惜物的诗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利于环境的一面。是环境教育的特色产物。</p> <p>2006 年7 月起成为首都第一批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户外类生态博物馆,麋鹿苑的科普教育和观光游览功能日趋完善。</p> <p>由于是珍稀物种麋鹿的灭绝地和重引入场所,因此,具有麋鹿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能。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p> <p>在景观规划设计上,麋鹿苑紧紧围绕“生物保护、自然和谐”的理念,以自然野趣的生境和湿地景观特色为目标,致力于恢复和提高三海子地区生物的多样性、自然性和完整性,继承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的历史文脉,贯彻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保护理念于景观规划设计之中。</p> <p>结合土坡地形,以直径 20cm ~ 30cm 圆木做成阶梯式挡土墙,每级高 0.5m ,宽 0.6m ,三七灰土找平并铺上青石板,形成自然的阶梯式看台座椅。</p> <p>公园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功能区,使之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历史文化遥相呼应。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p> <p>据了解,开园的一期工程仅是整个公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整个公园面积相当于4个颐和园。</p> <p>根据调查表明,北京麋鹿苑现有鸟类 81 种,乡土植物 206 种,小型哺乳动物 38 种。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不仅要满足游憩、观赏的“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的功能。同时,在植物配植方面,应着重考虑野生动物生存的基本要素———即对食物、水源和隐蔽物的需求。通过植物配植,麋鹿苑景观和功能分区可大致划分为自然、半自然和人工区。</p> <p>结合土坡地形,以直径 20cm ~ 30cm 圆木做成阶梯式挡土墙,每级高 0.5m ,宽 0.6m ,三七灰土找平并铺上青石板,形成自然的阶梯式看台座椅。造型宛如新月,面向水面,半围合青石板铺装小广场,夏季林荫匝地,水面吹来凉风徐徐,是开展小型科普宣传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自娱自乐表演节目的小舞台</p> <p>“南囿秋风”石碑</p><p>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等并称为燕京十景,如今在南海子麋鹿苑得到部分复原,一块高约 8m 的巨石矗立在纪念园湿地景观湖畔,正面是乾隆手书的“南囿秋风”四个大字,与周围的波涛般起伏的芦苇形成一刚一柔的鲜明对比,既是点景之石,也是点睛之笔。</p> <p>北京麋鹿苑位于京南 10km ,原皇家猎苑的旧址,也是北京市 2010 年的城市规划中,南海子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p> <p>由于是珍稀物种麋鹿的灭绝地和重引入场所,因此,具有麋鹿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能。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p> <p>公园已形成东南部主门景观区、西南部山地景观区、西部湿地风貌区、北部南囿秋风景区和东部园艺花卉景观区等五大景区,有朱雀迎宾、昆石双柳、鸟语瑶台、枫林醉爱、溪谷春晓、观鹿台、圣石桥、陂塘雁影、望原亭、晾鹰台、银杏听涛、国色天香、海户人家、百草杏林、日晷广场、上林花坞等 16个景点,并与原有的麋鹿苑连成一片,景观总面积达3700多亩。</p> <p>2010年9月26日,位于大兴区、亦庄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南海子公园一期迎客。南海子曾是“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谢谢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