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仔粥的传说

清露寒蝉

<p>&nbsp; 狗仔粥的传说(初稿)</p><p> 2020年8月28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江 传 德</p><p>&nbsp;&nbsp;&nbsp;&nbsp; 我的小山村,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上世纪60至70年代,我和童年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时,跑遍全村砖宅老巷和墙角旮旯。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幢幢深宅大院,高高的围墙和矗立的炮楼子,至今仍烙印在记忆深处。</p><p>&nbsp;&nbsp; </p> <p>&nbs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上图为我村的老砖闸门)</span></p><p><br></p><p>&nbsp;&nbsp; 小时候,在离我老家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就有一座荒废了的财主的庄园,占地约十多亩,四周是一丈多高围墙,围墙上每隔一定的距离都设置有一个观察孔或枪眼。村上的老人们告诉我,那炮楼子和围墙上的观察孔,是有钱人家用来防范土匪打劫的设施。可惜庄园因无人打理,年久失修。改革开放后,村民们把它毁掉建起了房屋,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了。朋友们,这样的村落注定是有传说有故事的,请听我慢慢告诉你。</p><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p> <p>&nbs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上图为2018年我村的同年出生的部分人在老砖闸门前合影,当年我村同年出生21人,至今全部健在,实为奇迹</span>)</p><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很久以前,料洞村曾是一个繁华富裕的世外桃源。由于村子背靠茫茫大山,物产十分丰富。山上盛产毛竹、茶叶、山茶油果以及灵芝,石斛等各种名贵药材。许多外地商贩纷纷前来采购各种货物,于是,在村子的西南角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繁华的交易市场。当时,村后山上植被很好,流经村边的小河水量充沛,南来北往的客商可以坐船直接到达村西南面的码头。那时候,每到墟日,村子西南的码头和集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p> <p><br></p><p> 在村子西南有一户黎姓财主,开了一家商行,由于为人诚实厚道,待客热情,诚信经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好人,经常出钱资助穷苦人家,是远近闻名的大慈善家。他娶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三个女儿。小老婆生了一个儿子,长得白白胖胖,乖巧聪明。这年秋天,财主想请一位高明的先生帮点一穴吉祥宝地,安葬去世多年的母亲。于是,经人介绍从昭州府请来了一位精通风水的先生。</p><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位风水先生姓梦,绰号称“梦半仙”,人长得小眉小眼,精瘦少肉,戴副老花眼镜,一副很有学问的模样。这天,他跟财主家的仆人爬上料洞村后山上寻找风水宝地。当他们来到一个叫“更帅岭”的主峰时,这位风水先生停下了脚步。站在“更帅岭”主峰上,向东望去,只见群山环抱中的料洞村座西向东,背靠着更帅岭,村前是一片1000多亩水稻田,初春,春水如镜,秋天,一片金黄,视野十分开阔,左边有大梁山脉环抱,右边有高耸入云天的百寿山相拥。水量丰富的料洞河象一条银色的玉带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村子正前方连绵的土山丘形成一个平整的天然案台。更帅岭自村西南的皇御潭(地名,小时游泳的水潭) 逐渐延伸升高,形成一条气势雄峻的山脉,象一条蓄势欲腾空而起的巨龙。风水先生和仆人站立的地方正是龙头。这样的风水格局,正是古代勘舆学中的经典格局:即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看到这样的风水格局,这位风水大师终于明白这个村子为什么如此繁华和富裕的原因了。先生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认定这座山岭就是全村住场依附的龙脉所在,的确是块风水宝地。他心里暗暗赞叹到,如果财主家的先人能安葬在这更帅岭上,那么,他的后人一定能享受荣华富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斜阳西下,风水先生和仆人从山上下来,由于天气太热,梦先生浑身被汗水湿透了。回到財主家中时,财主见先生一身汗水,便对仆人说:去狗仔房间拿条毛巾给先生洗把脸。风水先生眉头一皱:怎么?财主家狗仔也有房间?当仆人拿来一条崭新的毛巾时,风水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嘀咕:他们家狗仔都用这么好的毛巾啊!洗罢脸后,财主思忖吃晚饭的时间还早,厨房正在做饭。于是,就对佣人说:梦先生跑了半天山路,肯定饿了,晚饭还没做好,你去舀一碗狗仔粥给先生垫垫肚子吧。听了財主的话,风水先生心里很不平静,怎么能拿狗仔粥给人吃呢?当佣人盛了满满的一碗粥递到风水先生手里时,先生吃了一碗,彻底傻眼了,他家的狗仔都吃这么好的粥啊!粥里有瘦肉、猪肝、花生、薏米、红豆等,味道香甜可口。这时,风水先生心理发生扭曲了:他家怎么能拿狗仔粥给我吃呢,这不是侮辱我人格吗?而且,他家的狗仔都吃这么好的粥!这样想着,一个邪恶的念头在他心里渐渐地滋生、蔓延。在一种狭隘、嫉妒的心理魔鬼的驱使下,他想,我不如把他们村的风水格局破坏掉。</p><p>&nbsp;&nbsp;&nbsp;&nbsp; 于是,吃晚饭时,风水先生对财主和村长说,你们村后面这个更帅岭,的确是块风水宝地,风水学上叫做卧龙抬头,它能庇佑你们村大富大贵,福禄绵长。但是,这条龙如果能戴个项圈就更好了。财主连忙问:“那怎么给龙戴上项圈呢?”风水先生转动着小眼珠,如此这般这般地详细交代财主及众人怎么去改造山上的风水格局。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风水先生就离开了村子。</p><p>&nbsp;&nbsp;&nbsp;&nbsp;&nbsp; 风水先生走后,财主和村长按照风水先生交代的方法,找十几个人在距更帅岭山头约100多米的地方挖一条两米多宽的壕沟,挖到第七天时。更帅岭下的山冲流出了浑浊、暗红色的水,整整流了七天七夜。全村人被这种状况吓懵了,财主和村长连忙找大家来商量怎么办?大家都说可能是挖断龙脉了。一个來赶集的先生模样的人说,你们村的风水被那个风水先生祸害了,赶快去找他想办法解决吧。</p><p>&nbsp;&nbsp;&nbsp;&nbsp; </p> <p><br></p><p>&nbsp;&nbsp;&nbsp;&nbsp; 于是,料洞村立即派几个年轻人赶到昭州府,找到了风水先生家,只见人去楼空。邻居一位阿婆说:“你们是荔浦来的吧?先生全家昨天搬走了,搬去哪里了,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你们一定会来,这是他给你们留下的一封信。”</p><p>&nbsp;&nbsp;&nbsp;&nbsp; 众人连忙打开书信,只见信中这样写到:“黎氏族人们,我对不起你们。前天,一个亲戚从荔浦回来讲了你们村发生的事情,我才知道狗仔是财主家儿子的名字。是我误会了财主,误会了他们家让我吃“狗仔粥”,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我让你们村给龙戴项圈,是对你们村好风水的破坏,这几天来,我的良心受到很大的遣责。我对不起你们。从此我金盆洗手,归隐山林,请你们原谅……”信的末尾这样写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只因误会狗仔粥</p><p> 龙戴项圈是骗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挖断龙脉出血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村道从此入衰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两百年后沟满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料洞兴旺自有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量小无颜居闹市</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归隐山林无人知</p><p> 看完信,众人明白了,原来风水先生是误会了财主的一番好意。其实狗仔,是财主小儿子的名字。狗仔粥,不是给狗吃的粥,而是财主的小儿子吃的粥。因为财主的大老婆曾生过两个儿子,但是都夭折了。于是,当他的小老婆生下这个小儿子时,他就给儿子起了个贱名叫狗仔,按农村说法狗贱容易养大。风水先生因为误会,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对料洞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这就是狗仔粥的传说。</p><p> </p> <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上图为我的小村新貌)</span></p><p> 这个传说,撇开它的迷信色彩,故事结局积极的思想意义是要告诉人们:凡事不可草率,做事要慎思慎行,眼见不一定为实。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好的品质。</p><p> 狗仔粥传说是村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小时候我曾无数次听过,我始终相信它的确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原因有三点,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们在村西南耕地劳作时,经常会挖出一些破铜废缺或陶瓷之类的物件。二是小河边破庙前的码头轮廓如今依稀还在,父辈们曾告诉过我,他们年轻时曾经与村民沿着小河放水排下梧州。三是1970年秋天,我家建泥瓦房子,在挖地脚时,挖得了两坛黄灿灿的铜钱,大约有20多斤,后来拿去卖了,若问卖得了多少钱嘛,我想,还是保密吧。</p><p> 这个传说距离今天估计己满200年了,因为今天我的山村己逐步走上康庄富裕的道路。</p><p>(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