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p> ——张载</p><p><br></p> <p> 8月28日上午青藏铁路花园学校申利昌老师,为我们做了班级管理及主题班会设计“品鉴国学智慧,文化涵养人生”的专题培训。在申老师幽默风趣又引经据典的讲解中,学员们不但汲取了丰富的经验,还欣赏了一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盛宴。从《弟子规》到《易经》的经典教育理论的引用,无不体现着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为此申老师为初上讲台的学员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坚守初心,做好自己;要求教师首先明确“人才”的含义——不进三院,能自食其力的就是人才。在此基础上,孝亲尊师,做好学生之楷模;二是真正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需要教师从细处着手,从小处着手,做好班风、学风的建设。把国学的智慧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古语云“要治世先修身,修其身必正心”。要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p><p><br></p> <p>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者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下午,西宁市南川西路中学黄剑老师,给大家分享“家校共育”的经验,深处浅出帮助学员理解家校共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实际案例“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引用张载、龙应台的名句等多种方式,首先让学员明确了“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问题。增强了学员对我国教育深层含义的理解,只有教师自身明确了,坚定了,才能在家校共育中做好坚守。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在不稳定中寻求“三重圆融域”的最大值。黄老师用实际的事例剖析出家校沟通的问题实质在于大多数人都明白道理,但做不到知行合一。所以教师要在家校沟通中注重引导家长去做,去实践。</p> <p>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尺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新入职教师,深感责任之重,但是我们一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铭记教导,尽责敬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