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是我第二次写张华兄弟俩的谋道苏马荡少儿音乐艺术培训班了,上次写是在探访完他俩在谋道武圣街上的一个布店铺二楼的民房教室里教学,那是看完他俩的教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写作冲动。这个题材太好了,张华兄弟俩来自大城市,来谋道安家定居避暑,看到感觉到山区农民的孩子渴望音乐,渴望掌握一门音乐技巧,他们利用暑期在山区避暑,自办了一个有40多位6~12岁的谋道少儿参加的音乐培训班,教授孩子们学习笛子、巴乌、电子琴、吉他等乐器。从张华教学的那间破旧但充满了少儿朝气的教室里走出来,我有些激动了。于是写了第一篇高坝笛声。张华、张宜胎兄弟是典型,他们已上了年纪,生活无忧,来谋道本是来享受夏季清风凉爽的,是来躲避新冠灾害的,也是来享用山珍美食的。但这一次他们把谋道行和支教结合了起来,与教授山区的孩子们掌握一项音乐技术结合起来,与把文化扶贫丰富山区百姓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张华、张宜胎的义举着实让人感动。</p> <p>第二次写张华、张宜胎兄弟是在8月27日,他们的谋道苏马荡少儿音乐培训班结业汇报演出之后。袅袅笛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的音符休止了,可那绕梁之音仍然不绝于耳际。留给孩子们的是掌握技能以后的不断提高,让生活的笛音长绵不绝,丰富多彩。也许在这些孩子当中有人可成长为一个音乐人或音乐家,也许仅仅是一种业余的音乐爱好,一种管中窥豹的技巧,但这会伴随一生,这一初始阶段的学习,留下的记忆,也许是镌永的。于是也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思考,这是我第二次侧记张华培训班的动机。</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候鸟文化与当地文化结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候鸟文化与当地的土苗文化还是会有一些差异和区别的,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大城市文化与乡村乡镇文化的区别,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现代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古典文化,少数民族质朴文化的区别。我的理解是候鸟文化要融合于原住民文化中,要倾斜于描写歌颂原住民,描写歌颂普通劳动者、农民以及生活工作劳作在基层的人民。写作、摄影、绘画、歌舞表现均要如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同步进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定居生活的这块土地仍然是不富裕的,有些地方还仍未脱贫。脱贫战略还必须在经济上、文化上以及观念上同步进行。我们依然是一个打工大市县,依靠去发达地区去打工,以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来贴补家用;我们守护着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山里的资源依然尚有出不去,旅游不够发达,到访者还需增多;青年人出去得多,回来得少,思路不活,方法不多,回乡创业者少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实山里是有资源的,资源许多是有形的,如山货。有些则是无形的,如凉爽,民族风情等。思想观念变化后,我们会豁然开朗,大开眼界。扶贫要着重扶志、扶智、扶自。志气如牛斗,智力如诸葛,自己如愚公方可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候鸟人才要接地气,适应本地土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华兄弟俩是适应本地气候,植入本地土壤的,他们的锲合点很好,一支竹笛,一支巴乌,一把吉他,一架电子琴。孩子们想学,俩兄弟愿教,村民们出校舍,又洽逢暑期有时间,一拍即合。张华俩兄弟告诉我:这里的孩子听话,好教,用功。学了一个多月相当于城市里的孩子半年多的教学量。张华兄弟还对我说,这次办班还应是一种回馈。他们春节来谋道,被武汉突发的新冠给拖住了,不敢回汉,在谋道期间也不敢到处走动,是更新社区的领导书记组织志愿者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给他们上门送菜送物,以度难关。以音乐教学的方式是敬重的回赠。对这观点,孩子们在结业仪式的高表演水平,我是认同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在想,在候鸟中还有许多人才,可以大大地派上用场。比如根雕盆景制作人才,可不可以在山中辟出一块基地?制作出一批作品,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填充城市生活需求;再比如园林种植方面的专家,培育山地良种方面的专家,来研究开发适应本地土壤及种植的特色产品,投入→产出→加工形成一条龙,来带动优化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比表面工作要强得多。</span></p> <p>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从孩子们的脆生生的笛子声中,我们要品得出经济发展的供需所求,文化交融的呼声以及民族和谐,传统艺术传承,候鸟文化的“接地气”等方方面面的功课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