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新学期即将到来,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潘南小学数学组在李国敏主任的带领下于2020年8月28日开展了青年教师的说课评课展示。本次教研活动总共分为三部分,青年教师说课、教研组评课以及李国敏主任总结。通过此次教研,使老师们对课标精神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好地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青年教师说课展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年级韩婷--《1-5的认识》</h3> 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学生认数的起始课,通过校园里“科技小组活动”,学生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感受到数产生于数,另一方面学生经历了“由物到数”和“由数到物”这两个过程,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建立数的概念。正确地数5以内物体的个数,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br> 学生已有一定的数数经验,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1-5各数的含义,会规范的写1-5各数,为10以内数和更大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加减法奠定基础,通过具体情境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年级王莹--《5的乘法口诀》</h3>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学生有“乘法的初步认识”学习基础,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能背出所有的乘法口诀。因此,背口诀不是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认识每句口诀的意义。本节课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创编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课上借助情景图通过动手摆学具这种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依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独立汇报等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的特点,学生理解以后才能更好的应用乘法口诀。最后在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中,以一首古诗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王丽--《分数的初步认识》</h3> 本节课是三上第十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分数,所以老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讲这节课时,我始终本着区备课会的指导思想,从认识二分之一到几分之一再到几分之几,最后揭示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层层递进,符合孩子的认知观念,有利于孩子有效的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让孩子们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通过这样的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讲完这节课,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对于规范语言的训练还不到位,不利于孩子对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所以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br> 教学路漫漫,我会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发奋工作,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高晓倩--《用字母表示数》</h3>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式与方程部分,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最基本最初等的数学分支是算数。随着知识的推广和发展,慢慢的才有了代数,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算数到代数的跨越,所以说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初等代数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从数到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反复说,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会运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年级王呈--《用数对确定位置》</h3> 本节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为此本节课需完成一下教学目标:<div>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br>2.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br>3.发展空间观念,体验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div> 二、教研组评课 优点:1、韩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由实物到圆片再到数字,符合孩子认知规律。<div> 2、借助儿歌记住数字,比较形象。同时借助身边实例巩固对数字的感知认识。<br></div><div>建议:1、数字书写是这节课的重点,要求应该更细致些,比如:从哪里起、哪里拐、哪里停。<br></div><div> 2、认识完数字,应该及时找生活实例。同时儿歌缺少形象的图片建立直观联系<br></div> 优点:1.王莹老师的这节课,不像一节青年老师的课,感觉像一节久经沙场的老将的课。从教态上看,自然,随和,语言表达简洁,提问准确到位,整堂课教学环节流畅,自然,环环相扣,重难点讲解清晰,特别是口诀环节,既有口诀意义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口诀与算式的密切联系,又引领学生一起观察口诀规律,为学生记忆口诀提供了方法指导。<div> 2.学以致用环节,用口诀数古诗的字数,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数学的文化属性。</div><div>建议:语言方面更加儿童化 ;板书需要更加规范。</div> 优点:王丽老师教态大方,语言简练,整个教学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平均分月饼引入,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了分数学习的必要性。而且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在直观操作中感知和抽象数学概念,积累活动经验,建立分数表象。<br>建议:注重操作活动与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br>由老师的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加小组交流的环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数学学习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优点:1、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围绕一个大问题“用一个式子简明的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活动。<br> 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了解数学史。<br> 3、高老师知识讲解细致,如10t中,10、t、10t分别表示的含义。<br>教学建议: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不够突出。建议在设计时,由复杂到简洁,先符号后字母,让孩子们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化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王呈老师对数对的教学设计非常的用心,从说课也能够看出王老师不愧是一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优点有很多,大体总结为以下两点:<br>2、教学设计合理,环节层层相扣,能够用最精准的语言讲明白数对的知识要点。<br>1、练习设计非常的有层次,特别是到了判断题,判断数对(2.9)数对(8.9)是不在同一列,达到了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一目的。 三、李国敏主任进行总结 教研最后李国敏主任对此次青年教师说课以及评课做出总结。团队就是力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加入潘南小学数学组,同时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也预示着我们潘南小学越来越强大的数学教研组。在此次教研中,既有入职三年以内新教师更侧重知识的传授,也展示了青年教师逐渐深厚的数学素养以及对课堂知识的整体把控,相信通过接下来一次次的教研,我们终将会成为一个有活力、有内涵、有素养、有力量的数学团队。 感动于所有老师认真的教研态度,激动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本次教研,不仅仅是对于知识、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对青年教师的一次磨炼,在规定时间内,潘南小学数学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们很好的完成了一次课的设计与展示。相信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下,青年教师将会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为潘南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活动策划 李国敏<div>图文编辑 郑训训</div><div>初审:李国敏</div><div>终审:耿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