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为进一步培养和打造担当实施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重任的学校管理队伍,着力优化学校领导干部结构,为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搭建成长平台。2020年8月24-27日,在美丽的龙舟池畔,翔安教育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期圆满的完成培训任务。</span></p> 开班仪式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福建教育学院林宇教授主持开班仪式,福建教育学院柯菁主任简短介绍了福建教育学院的情况,最后,由中共翔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长郑彦做了重要的开班动员讲话,郑局长要求全体学员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该要有大情怀,开心做事,主动靠前,践行责任担当,不断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做到干事创业大有可为,不断推陈出新,为把翔安打造成厦门东部教育新高地贡献力量。</span></p> 专业引领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月25日上午,福建教育学院钟桂荣教授带来了《教育在先 预防为主 妥善处理——后疫情时代的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讲座,钟教授从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分清学校责任、怎样看待教育与惩戒、生命教育实施的建议等方面,结合学校诸多案例进行阐述,让学员们重新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在校内发生安全事故责任该如何界定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员们明白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使用惩戒权,更好地做到依法执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午,三明教育学院林启福副院长带来了《做一个明亮的教育人》的精彩讲座,他谈及教育的本质,不仅在“教”,更是在“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诚信立教,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才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月26日上午,我们迎来了南京师大教科院叶飞教授。他带领学员们走进了《核心素养与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讲座,宏观了解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及中国核心素养课程研究成果,关注到德育核心素养的四大领域: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国家认同、文化修养。他提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结合案例,介绍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途径,突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团队建设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午,学员们聆听了厦门市集美区诚毅中学书记、校长郭志萍的《教学管理的“细、准、实”》讲座。郭校长从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管理、校本开发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细、准、实”举措和评价机制,结合公开课管理、午间导优辅差管理、教师成长机制、校历段历组历等案例,为参训学员提供了实践指导。其专注的教育情怀和扎实的管理能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员。</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 8月27日上午,林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新高考改革与校长领导力”的讲座,引发我们的思考:校长如何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更好地带动教师,助推学校发展。</i></p><p><i style="font-size: 15px;"> 林教授以汽车构造比喻学校内部结构,为我们开启了有关校长领导力这一话题,并通过《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管理宁国府的视频,让在座的学员真正从生活及现实去领略到领导力的作用。整个讲座生动、形象,通过校长领导力的要素、办学思想与顶层设计、校长的基本理念、校长的职责等五大模块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在实际的案例分析中让学员明白了作为一名校长如何更好地引领一所学校走向成功。</i></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午,厦门实验小学的何宝群校长为大家讲授了《信息技术助推学校变革》,他从手机的革命引入主题,从“人是根本,资源建设是核心”、“软硬件是两个支点,不能‘长短脚’”、“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促进教和学的方式改变”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厦门实小的具体做法,引起了老师们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进入校园的思考。特别是疫情时期,对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来说,疫情从危机变成了一次契机。在全民网课背景下,我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互联网+”可能对教育产生的强大变革力量,信息技术似乎离每个人都更近了一步。问题的关键,还是我们如何看待新的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新技术改造传统教育,以更好地应对疫情这样的灾难,应对未来发生的变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教育手段方法的变革创新也推动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朱永新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实现“未来教育”的有三个基本条件: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基于“互联网+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必须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而厦门实小已经走在了前面,相信我们的未来教育很快也能和“互联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经验分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每次讲座过后,学员们都积极分享他们的收获,有学员陈淑娟、李艳妮、陈炳灼、林月真、陈金塔、许建松、张汉青、田楠、洪小蜜等学员分别对三天的培训做了精彩的分享交流。</span></p> 寄语 <p><b style="font-size: 15px;"> 学校的管理是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动态过程,对于我们这群中青年干部队伍而言,就是要以秉烛求索、孜孜不倦的态度去反思和体悟管理之道,在模仿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去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态势,因为,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精神。</b></p> <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张汉清、林英杰、陈延智</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第6组、第7小组</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翔中青班委</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