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鸳鸯之乡,邂逅那爱情之鸟鸳鸯

海阔天空(刘佳)

<p>  鸳鸯戏水意缠绵,忠贞难分日月怜。双双比翼同林鸟,个个回眸交颈间。恩爱时光无限美,痴迷天地好情缘。鸳鸯,是人们熟知的也是比较喜欢的一种漂亮的水鸟。据说这是一种对爱情专一,忠贞不二的野生鸟类。自古至今,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鸳鸯经常出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在人们中是一夫一妻、白头偕老的表率。在民间和传统文学中,喜欢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便有诗云“愿作鸳鸯不羡仙”。</p> <p>  据《搜神记》记载:南北朝时,宋大夫韩冯夫妇被宋康王迫害致死,两人相距不远的坟头长出两棵互相缠绕的文梓树,树上又有一对朝夕交颈悲鸣的鸳鸯鸟,人们说这是韩冯夫妇的化身,在延续着人世间的至爱感情。鸳鸯在分类上属雁行目鸭科,古称匹鸟,雄鸟为鸳,雌鸟为鸯。外国人给取了一个“官鸭”的俗名。鸳鸯体型为中等的鸟类,雄鸟羽色华丽,五彩斑斓,头上有美丽的冠羽。两翅上有一对呈扇形的栗黄色的饰羽,直立如帆,称为帆羽、剑羽或思羽。雌鸟比雄鸟小,翼上没有帆羽,也没有华丽的羽饰和头饰,而是灰头、褐背、腹部纯白。</p> <p>  古代歌咏鸳鸯的诗词很多,《诗经.小雅》:“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不少的鸳鸯诗以“鸳鸯”为题。如唐代崔珏的《鸳鸯.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崔珏因善写鸳鸯诗而被时人称为崔鸳鸯。唐吴融的《鸳鸯》诗云:“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p><p><br></p> <p>  杜甫《朝雨》诗:“为报鸳鸯行旧,鹪鹩在一枝。”鹪鹩是一种小鸟。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古人把屋瓦的一俯一仰组合称为鸳鸯瓦。骆宾王《三军中行路难》:“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更为经典:“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p> <p>  关于鸳鸯生死相依的故事,旧方志上有所记载。如《淮安府志》里就有这样的例子:明代成化年间,盐城有位渔翁,在湖上捕得一只雄鸳鸯,立即宰杀烹调。雌鸳鸯一直绕船悲鸣,不肯离去。当渔翁打开锅盖时,雌鸳鸯一箭如矢,直扑沸汤之中,自绝身亡。清代《光绪通州直隶州志.物产》中也记有鸳鸯。新编《南通市志.生物资源》中也有鸳鸯的记载。</p> <p>  鸳鸯被人们誉为爱情之鸟,鸟类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实验观察。科研人员发现,雌雄鸳鸯在交配期间确实情深意切,形影不离。交配完成后,雄鸳鸯便忘乎所以,再不露面,哺育幼雏的任务均由雌鸟担当。科研人员将成对的鸳鸯捕去其中的一只,另一只不久就别寻新欢了。反复试验多次,结果都是一样。说明鸳鸯鸟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对爱情忠贞不二。</p> <p>  为什么古代会流传那么多的传说呢?其一,古代的科技手段缺乏,上述的实验方法并不复杂,但古人难以做到的。其二,古人的观察大多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其三,文人的诗文渲染形成了思维定式,世代相传,导致了有些片面的结论。其四,美好的结论占人们善良的愿望一致,人们很容易接受并传承。即便如此,人们还是非常喜爱鸳鸯,将其作为象征爱情的吉祥鸟。并且生发出了一些鸳鸯鸟有关的瑞丽的词语,如鸳鸯被、鸳鸯枕、鸳鸯树、鸳鸯草、鸳鸯菊等等。还有家喻户晓的“鸳鸯戏水图”和“意似鸳鸯飞比翼,情如鸾凤宿同林”的对联。</p> <p>  鸳鸯外形像野鸭但体型方面又比野鸭要小一些。鸳鸯的嘴呈扁平状,脖颈较长,脚趾之间生有蹼,擅长在水中游泳而且自身有较长的羽翼,可以飞翔。一对鸳鸯在水中相互嬉戏着,看着它们形影不离的样子,真有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这种亘古不变的情谊最能让人动心。鸳鸯逗人喜爱,并非仅仅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为它们习惯于双飞并栖,雌雄偶居不离。这种习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们正是取其这一点,用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p> <p>  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鸳鸯在淡淡的的晨雾中飞翔,透过五彩烟霞看见了鸳鸯瓦相依相并,不禁为之动情而迷恋不已,人们也常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舞池当中鸳鸯醉,今生跳舞能几回,缠缠绵绵唇不语,一种相思你来陪,舞池当中鸳鸯醉,情深似海蜜意付酒杯,今夜柔心忽流泪,忠贞爱情有几回。</p> <p>  入秋后,我与拍友来到了中国鸳鸯之乡——南漳县。南漳县鸳鸯溪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面积14.57平方公里,溪长14公里,两岸山高林密,幽精清新,是鸳鸯理想的栖息地,每年秋季都有成百上千对鸳鸯从北方飞到此地越冬。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南漳县各镇区均有分布,据南漳县野生动物普查情况,鸳鸯在县境内种群数量达一万多只,是鸟类分布最多的种群之一,也是主要的观赏鸟类品种之一,在此地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南漳人民爱鸟护鸟热情高涨,对野生鸳鸯更是精心呵护,境内各大河流和水库上的鸳鸯越来越多,南漳成了野生鸳鸯的理想栖息地。鸳鸯最多的时候可谓是漳河里的一道风景,每天早晨六点至上午十点,成群的鸳鸯打破清晨的寂静尽情地在水面上嬉戏和玩耍。下午三点至五点,又到了“鸳鸯戏水”的高潮,鸳鸯一会儿振翅奋飞,一会儿贴着河面低空盘旋,一会儿又落在水面上成双成对地尽情嬉戏……</p> <p>  鸳鸯在当代中国人概念里是爱情的象征。在1987年的电影《倩女幽魂》中,有一段词句:“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让许多电影观众向往有鸳鸯一样忠贞美好的爱情。其实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奖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是一首兄弟之间赠别的诗。</p> <p>  将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这样一句(前文引用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意思是说“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当今,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水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将自己的幸福理想赋予了美丽的鸳鸯。</p> <p>  “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所以成为经典名句传唱,实际上,他表现的是人们对纯洁忠贞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就连当代作家林清玄散文《鸳鸯香炉》中描述道:“鸳鸯香炉四字就使我想像力飞奔,觉得用鸳鸯比喻夫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鸳的上面是怨,鸯的上面是央。怨是又恨又叹的意思,有许多抱怨的时刻,有很多无奈何的时刻,甚至也有很多苦痛无处诉的时刻。央是求的意思,是诗经中说的和铃央央的和声,是有求有报的意思,有许多互相需要的时刻,有许多互相依赖的时刻,甚至也有很多互相怜惜求爱的时刻。”</p> <p>  爱情之鸟——鸳鸯。好羡慕,它们出入成对又成双;好喜欢,它们锦翅美丽又漂亮;好妒嫉,它们能飞能游好自如;好爱看,它们追逐、嬉戏多欢畅;好敬佩,它们不离不弃忠爱情。鸳鸯,画卷因描绘它们而更显美丽,诗文因赞颂它们而醉人心房;锦被因绘绣它们而更招人喜爱,湖泊因它们而更显春波荡漾;它们成了爱情的象征,它们成了忠贞的榜样;它们成了美好的化身,它们成了甜蜜的形象;它们代表的是和睦相处,它们标志的是成双成对;它们象征着的是亲密无间,它们寓意的是幸福吉祥。</p><p> (全文完)</p> <p>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音 乐:小虫《只羡鸳鸯不羡仙》</p><p>拍摄地:中国鸳鸯之乡——南漳县鸳鸯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