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颂

宁ing

<p><br></p><p> 作为一个北方人,自认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能够深切的感受四季更迭的岁月辗转和风花雪月的万物枯荣,季节淋漓尽致的情绪给了北方人伤春悲秋的诗意和赏阅夏荷冬梅的雅趣,然四季之中极致之美,我以为最是深秋。自古深秋在诗人的眼中多是凄凉、萧瑟和伤感的, 李白“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中的怀念;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中的彷徨;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乡愁。然我更喜欢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放;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超脱;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陶醉。可见,不管是伤感还是唯美的,深秋的景色一定是袭人心怀、引人痴醉的,文人善于寄情于景、以情配景,至于情景交融出什么样的情感,就看作者自己当下情生何处了,但不论如何,深秋的美一定是引人入胜、催人感慨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秋 叶</b></p><p> 脑海中对秋天的描写,最浪漫唯美的应该是林徽因缅怀徐志摩写的《秋天,这秋天》,虽然全篇透着伤感和凄怆,但这一小段借景抒情依然美的让人神怡心醉 :“在这秋天,斑彩错置到各处山野和枝叶之间,像醉了的蝴蝶,或是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缤纷降落在地面上。” 。我们总会抗拒于“一叶知秋”所暗示的岁月匆匆,但却对万山红遍的俏丽有着扬起双臂去拥抱的向往和欣喜。游目骋怀,深秋的层林尽染幻化出一抹迷离渐变的磨砂色,散发着如油画般浓烈又极度写意的韵味,它比盛夏的红飞翠舞还要绚烂,因为相比绿叶衬托鲜花的夺目,那飘渺若纱的暖色调均匀而轻盈的舒展到天际,更赋予天空澄澈而柔和的光辉,暖阳下阵阵潇潇风起,一片片瞬间欢腾的生命沾取了丝丝缕缕太阳的斑斓,一些枯槁的树叶凋若凄雨般呲啦啦的被风裹挟着在空中翻转几个激昂的高音符线,又一个紧急回旋被拉扯到地面上摩擦出长长的轻低音的尾声,然后,或叶落归根,完成它生命最后的追随,来年重发枝头,苍翠如初;亦或随清风飞扬、随静水东流,去奔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洒脱和自由,去探寻另一种生命的邂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秋风</b></p><p> 《楚辞.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很是羡慕风的姿态,可以山也迢迢水也迢迢,自由的追赶星辰和大海,可以绕过炊烟扬起沙硕,恣意的表达温柔和激情。然四季之风,最格高意远的应属秋风。“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的风不似冬风般凛冽,也不似春风般温煦,更不似夏风般散逸,雾浓露重的深秋,带着潮湿味道的秋风在灰蓝的天空下透着清朗的深沉,每一次扬起都仪式般的强劲而华丽,它是乡间田野里飘出的阵阵稻香、它是清寒的湖面掀起的层层涟漪、它是干瘪的树枝扭动出的生命韵律、它是落英亲吻大地时的窃窃私语、它是大雁南飞时搏击长空的一段弧线,它是秋虫哀咽时划过耳际的一弦和鸣,它是李清照“月满西楼”时被吹落的一滴清泪,它是蒋捷“黄花深巷”里传来的檐底铃声。秋天的风里有味道、有色彩、有浪漫、有感动、有歌声、有诗情,走进一程秋风,搁浅的记忆很容易就重叠了风的心情,最是秋风知我意,一触便已上心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秋雨</b></p><p> 张爱玲笔下的《秋雨》极尽细腻温婉、优美华丽“雨,像银灰色粘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在万物凋零、草木枯瘦、秋风寥落的深秋,雨水无疑是这个季节最灵动、最丰盈、最优雅的节拍,欢快流畅的音调、悠缓缠绵的旋律,好像在娓娓倾诉着一段“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的遥远思念;亦好像在落英缤纷中泼墨一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唯美画卷,更好似一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微醺愁绪。秋天的雨有着一丝深邃的凉意,细细盘点着曾经海天云蒸、花开花落的炎炎过去;秋天的雨带着一抹走过时光的沉寂,涤去岁月的浮躁喧嚣,天地之间浮漾一种清亮的惬意。秋天的雨饱含深情沁润大地,秋天的雨孤芳自赏寂静欢喜,秋天的雨轻捷柔软纯净飘逸,秋天的雨迷离幽婉风雅细腻。秋雨是秋天的灵魂、秋天的情绪,因为一场秋雨,可以迷恋上雨走过的所有秋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