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行健特教学校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

临猗县行健特殊教育学校

2020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br>为了向广大市民普及全国残疾预防相关知识,临猗行健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张贴普及知识,向市民普及、讲解残疾预防的重要性等一系列活动。 什么是早期干预<br>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它用于发展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5~6岁以前的小儿。通过这种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br>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后天因素有环境高危因素和生物学高危因素。围产期高危儿属后一种。围产高危儿包括: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围产期窒息,持续低氧,颅内出血(Ⅲ~Ⅳ级)等。由于近年来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新生儿存活率提高,伴随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高,特别是早产儿中,脑损伤数量增高,主要是脑瘫,精神发育障碍[智商(IQ)或发育商(DQ)小于70],其他有听力或视力障碍,运动功能发育延迟,肌张力异常,社交、适应能力低,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有人认为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表现发育正常,并不预示以后的发育也正常。近年来,有人对高危儿追踪到学龄前期,甚至发现到学龄期没有残疾的儿童中,有相当部分(40%~60%)在学校中需要特殊的教育和额外的帮助。这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1.高危儿是早期干预的对象 高危儿就是孩子在胚胎和出生后的早期,大脑受到各种原因的不同程度的损伤,比如先兆流产,缺氧,高胆红素血症,受到这些高危因素影响的孩子出现脑损伤症状的几率比没有受伤的孩子要高,特别是早产儿,脑瘫发病率,正常智力发病率比正常孩子高出30-50倍,所以高危儿是我们早期干预的对象。 2、发育迟缓 刻板行为等 较常见需进行干预的有:1.精神发育迟缓,即孩子智力发育滞后;2.运动发育迟缓,比如到了相应月龄仍不会抬头、翻身等;3.语言发育落后;4.多动症,孩子无目的、无计划地乱动;5.自闭症,社交障碍,与人沟通没有目光的沟通,跟人亲近程度差,有什么需求不会用语言,用特殊方法表达自己情绪;其次是语言发育落后;6.刻板行为,特别专注某一活动,比如不断原地转圈等。 3、发现异常 进行干预 广义来说,早期干预是针对所有孩子的早期发现,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训练;狭义来讲,是针对有高危因素的孩子,我们要重点监测筛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一系列丰富刺激和康复训练活动,以达到减少伤残儿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给予适当家庭的指导,让他们尽快回归轨道的目的。 4、家庭干预 医疗干预 早期干预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干预,另一方面是医疗干预,检查发现异常的症状或异常体征表现,若情况较轻则指导家长做干预措施,如果家长严格按要求做这些措施,慢慢症状解除就是回归正常,医生会要求定期复查,两周复查,如果情况减轻就继续做,如果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则需进一步检查,确实通过CT,MRI发现脑损伤,就可能会进行医学干预,轻的在门诊做一些简单治疗。 5、儿童早期干预重点就是针对高危儿,高危儿出生后6个月每个月体检1次,6个月-1岁每2个月检查1次,1-1.5岁每3个月检查1次,1.5-3岁每半年检查1次 儿童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 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上学习,重新走向社会 儿童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手功能训练,智力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几大类,接下来来看具体介绍。<br>五种常见康复<br>(一)言语康复训练<br>例: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康复训练。<br>自闭症儿童都有明显的语言发育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发生在语言的各个环节上,从发生困难、异常,到语言学习障碍,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自如地使用语言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对于无语言儿童的语言开发,要进行模仿动作训练,听指令训练以及发音练习等。对有语言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要进行接受性语言训练,表达性语言训练等。 (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br>一些脑瘫、弱智、自闭症儿童需要通过一些锻炼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性的缺陷。<br>包括(控制头部,翻身训练,坐姿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慢走训练)等训练 <p>(三)手功能训练</p><p>对2、3岁以内的发育迟缓幼儿的精 细动作训练</p><p>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2. 穿珠子训练3. 翻揭训练4. 撕扯搓揉训练5. 夹物训练6. 拧旋训练7. 拨算盘训练8. 插孔训练9. 揉面训练</p><p>对4、5岁及大龄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p><p>1.折线练习2.划线练习3.画圆形和和弧形练习4.学画图形训练5.学写汉字练习6.剪纸练习7.拼图形练习</p> (四)智力训练<br>主要表现为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肌张力和肌力比较低、应人能力差,康复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训练、引导式教育、可视律动音乐疗法以及水疗、按摩、推拿等方法。2-3岁智力落后孩子的主要表现为动作协调性差、不会独走或者走不稳、语言能力差、不会说话主动表达的少、流口水、不能和人进行情感和目光交流,对此患儿的康复训练,重点加强患儿的感觉统合、听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口肌和构音方面的训练,以及经颅磁疗、生物反馈等内容。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孩子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依从性差、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成绩也差,则需再加上情境模拟训练、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提高患儿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五)异常行为矫正训练<br>1. 处理尖叫和发脾气问题:消退法<br>2.处理破坏性行为:<br>1) 提供一个孩子无法破坏的环境<br>2) 阻止他,尽快把他从这种行为转移出来<br>3) 对语言理解较高的患儿,可用一些表示与他行为相关的用语。<br>4) 设计一些使他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去做。让有趣的活动贯入他每日生活的内容里,使他忘记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行为。<br>3.处理社会交往方面令人难堪的行为问题:进行社交行为调整能力训练:制定一些规矩,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情况会好转。<br>4.处理拒绝变化:<br>1)把生活安排的有秩序、有模式,让他了解到发生了什么后,会使他感到舒服、安全。<br>2)用塑形改变的方法:渐渐变动的生活环境——家中摆放的家具,让他慢慢滴习惯常规的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