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岭上党旗红 脱贫攻坚蹚新路

超然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峨嵋岭上党旗红 脱贫攻坚蹚新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山西省新绛县驻横桥镇支北庄村扶贫第一书记邢岗“0、1、3、5”脱贫攻坚策略事迹散记</span></p><p> </p> <p>  近日地处山西省新绛县峨嵋岭坡脚处的横桥镇“支北庄村”和他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邢岗”,瞬间成了“网红”。一时参观学习者、观摩取经者、周日郊游者甚众,尤其是他那套“0、1、3、5”脱贫攻坚策略,让人感觉甚是新颖,使人趋之若鹜。</p><p><br></p><p> 昔日贫穷、宁静的小山村突然热闹起来,带着敬仰和职业的嗜好,周末笔者也慕名去造访历史上有名的贫困村“支北庄村”和他们的驻村“第一书记邢岗”。</p><p><br></p><p>  浅秋的清晨,阴雨刚过,天气很是凉爽。路旁杨柳依依,垂柳袅袅;田野的秋桃、石榴、核桃、柿子果实累累;金黄黄的葵花,兰花灼灼的药草在晶莹的晨露里,散发着幽幽的清香。</p><p><br></p><p>  座座日光大棚在田野里不太规则的排放着,远远望去像一潭潭清水,散乱地分布着,在晨光里熠熠闪光,周围被各种绿色的作物环绕着,很是妖娆。给人以清心愉悦之感觉,还有那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也不时袭扰心头。</p> <p>  我们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向峨嵋岭坡脚地的支北庄村行进着。</p><p><br></p><p> 支北庄全村共196户,736人。其中劳动力326人,党员36人,全村共有土地1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00亩,水地400亩,旱地600亩,是通过省级审定并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69人。主导产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核桃.中药材种植为主,自然条件恶劣,2018年以前村中没有一口机井,水利设施极其落后。多年来,人畜吃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史家庄、曲村拉水或用扁担水桶去挑水,农业生产更不必说,几百年来人们习惯了靠天吃饭,靠天生活。</p><p><br></p><p>  大部分村民缺乏有效的生产性收入。所以男孩到了结婚年龄娶不下媳妇,女孩纷纷进了城,嫁到其他较富裕的村庄去,便成为常态,这更加制约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此成为了新绛县少有的几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p><p><br></p><p>  看着窗外缓缓而过的风景,脑海里存储的支北庄村的种种信息不时地涌现了出来。</p><p><br></p> <p>  突然,刺啦的刹车声响,打断了我脑海里翻腾的思绪。随着一声,到了!我们便急匆匆的走下车来。</p><p><br></p><p>  一阵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眼前的一切更是颠覆了脑海里那幅陈旧的画面,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全新的画图。</p><p><br></p><p>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鲜红的党旗型雕刻。鲜红鲜红的,上面写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党心所依、民心所向”。看着鲜艳的党旗和上面那句句金黄色的金句,一种无形的信念瞬间在晨光里入脑、入心,倍感温暖亲切,车上不快地思绪随即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步履也轻盈了许多。</p> <p>  </p><p>  放眼望去,街道干净整洁,道旁的花卉郁郁葱葱,散发着微微幽香,高高的太阳能路灯挺挺地站立着,排着队划一地走向远方。</p><p><br></p><p>  街道两旁的文化墙壁上,彩绘着各种农科知识,有些书写着扶贫励志的标语,使人们不觉感到了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p><p><br></p><p>  不远处有一个精致的小花园,花园里绿草茵茵,草尖上的水珠还残留着,在阳光下是那么晶莹剔透,草丛里少有的蒲公英也开出了点点的黄。还有那袅袅的垂柳、玉兰、女贞和那散发着微微花香的各色紫薇,很是令人陶醉,愉悦。</p><p>  </p> <p>  文化广场旁健身器材上那可爱的小朋友、坐在石凳上聊天的大爷大娘、在石桌上下棋围观的大爷们,在这清淡秋日的晨光里很是迷人、养眼,嫣然一幅祥和、幸福的盛世乡村画卷,令人赏心悦目,陶醉恋恋。</p><p><br></p><p>  继续往前走便到了村两委大院,大院里干净整洁,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卫生所、会议室、篮球场样样俱全。走进北边的党员活动室,看到的是规范标准的各种专栏和学习园地,最瞩目的是活动室正面墙上那面艳红的党旗,和镶嵌其中的入党誓词很是庄严、夺目。这些都彰显了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和村民中的地位、作用和威信,心里不时有阵阵地触动和敬仰。</p> <p>  西排房南面的村卫生所,鲜艳洁白的红十字门帘很是醒目,墙上的各项国家医疗帮扶政策,“一站式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136”兜底等政策条条清晰,款款醒目。真正感受到了村民们看病不用愁,小病不出村,健康有保障的安康生活。</p><p><br></p><p>  还有那宽敞明亮的村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更是方便实惠,解除了村里孤寡、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品质。</p><p><br></p><p>  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喜在心里,思绪又一次次在脑海里回荡,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扶贫政策,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三五”工作思路,离不开县委书记李玉林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包村领导新绛县委副书记陈小光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2017年7月,县农经中心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邢岗,及县农业农村局的3名队员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全体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和劳作。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邢岗那“0、1、3、5”脱贫攻坚策略的精心实施!</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0”党建工作从零开始</span></p><p><br></p><p>  “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p><p><br></p><p>  我们党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最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p> <p>  但支北庄村扶贫第一书记邢岗,2017年6月到来之前,村党支部支委班子几乎长期处于涣散状态,正式干部仅剩下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2人。所以开始驻村后,党建工作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必须逐步强化党支部在村里的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逐步恢复和提高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威信和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所谓的“0”。</p><p><br></p><p>  从零起步,就是在村党支部换届后,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重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p><p><br></p> <p> 邢岗书记一方面挨家走访,个别谈话交心,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的原因和实质。一方面组织党员开会学习《党章》、讲党课、学《条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入党誓词,开好“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同时通过个别谈话交心、民主选举,把具备“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能力和素质的干部选纳入村两委班子。另一方面,对凡涉及党务、村务、财务,无论大小事必开会研究,集体决策。不搞一言堂,不暗箱操作。规范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程序实施。所有村集体工程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四议两公开”步骤。办事公平、公正,充分发挥了民主集中制,把党和干部形象在群众中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回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扫清了思想障碍,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2020年5月6日县委书记李玉林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支北庄和全体党员们共同参加了村支部以“践行初心使命,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会上李书记和党员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精神,还集体诵读党章第三条--党员的义务。最后就脱贫攻坚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李书记的讲话使党员干部们更加明确了自己责任和义务,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党员们脱贫攻坚的信心及责任担当和使命感。</p><p><br></p><p>  目前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威信逐步建立,全村36名党员,被群众称为36面旗帜,36面艳红的党旗成了支北庄村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和排头兵;36名党员、36面艳红的党旗成了峨嵋岭上一道鲜红亮丽的风景,成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希望和曙光。</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1”一眼深井圆了全村人的饮水梦</span></p><p><br></p><p> 多年以来,支北庄村村民吃水都是从几公里远的曲村、史家庄拉水、担水。村民们开着蹦蹦车、驾着牲畜拉水、挑着水桶担水的情景,是全村人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悲壮画面,也成了支北庄村贫困的主要象征,成了全村人祖祖辈辈贫穷的标志和村民心里永远的疼。</p><p><br></p><p> 自然找水打井就成了邢岗书记驻村后最难眠的梦。也成了支北庄村脱贫攻坚最基本、最棘手也是最有意义的工作。</p><p><br></p><p>  早些年,支北庄村也通过各种途径打过10多口井,但无论怎么打,打多深,最终结果都是以没有水的“黑窟窿”而告终。留给村民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和叹息!渐渐地,村民对打井彻底失去了希望和耐心,村里也再没人提打井的事儿了。</p><p><br></p><p>  “要脱贫、先找水”。是邢书记彻夜难眠的梦,也是支委一班人对村里彻底脱贫的希望和共识。难道支北庄地下真的没有水吗?不服输的邢书记和支委村委一班人不辞辛劳,通过各种途径,去运城到临汾、上太原,最后请来了运城、临汾水利部门的测绘队专业人员,以及省土地部门第二探测院的专家,经过科学测绘和专业论证,科技人员认定支北庄村肯定有地下水,只不过是深层水罢了。</p><p><br></p><p>  探测的结果,更坚定了他们打井的信心。但找到了水,要打成出水的井还有一段艰难漫长的路要走。首先没有启动资金,邢岗书记就瞒着妻子从家里拿来了6万元。但村民听说要打井,纷纷摇头叹息。有些村民好心地劝说:“不要打井了,支北庄人祖祖辈辈就没吃自来水的命,如果井打不成,你个人的钱打了水漂不算,今后的工作更难开展了”。“但是,这口井关系着支北庄村的未来和发展,关系到全村能否稳定脱贫的关键,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二十多年前《昆仑山上一棵草》电影的故事情节在脑海浮现,主人公在昆仑山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为了我的初心,为了我那736位支北庄村民脱贫致富,为了践行我的入党誓言,我愿做峨嵋岭上一颗不倒的松树,一面永远飘扬的鲜红党旗,不管风吹雨打、雷电雪霜,我都要高高的飘扬在峨嵋岭上,飘扬在支北庄人民的心里。”想到这里,邢岗书记更坚定了打井信心和勇气,哪怕是赌上一把也要把我的初心践行在峨嵋岭上,把我的血汗挥洒在峨嵋岭上,为峨嵋岭上鲜红的党旗添彩!</p><p><br></p><p>  2018年10月,在邢岗书记的坚持和执着追求下,支北庄村的打井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打井过程就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并不十分顺利……</p><p><br></p><p>  一天打井队的技术员心情沉重地问邢岗书记:“目前已经到了岩石层,再打下去也不敢保证有水,你们决定是否要继续。”村里连夜开会,此时,说什么的都有。正当大家争执不下时,邢岗书记站起来说:“已经打了这么深了,不能半途而废,铆住打!有啥责任我来担!”</p><p><br></p><p>  就这样一股脑的坚持,终于,在打到300米时,水量渐渐大起来,再往下16米时,水一下子冒了出来。2018年11月5日,当钻到316米时,终于出水了!一个井,一个几代人期盼已久的井,整整打了316米,打破了方圆一带几十个村的最深记录。出水量达到了每小时30方!顿时,村民们热泪盈眶、奔走相告,全村的村民沸腾了,小小的井台几乎成了鞭炮的海洋。看到群众手捧井里抽出的干净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看到村民们各个幸福的泪水,听到群众发自内心地喊出“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扶贫政策”。</p><p> </p><p> 在那一刻,邢岗书记深深地感到之前付出的所有艰辛、所有心血都是值得的,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才是人生最有意义、最快乐的事。”他自言自语着、情不自禁的满脸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一眼深井圆了全村几代人的饮水梦。这对第一书记邢岗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和幸福!</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3”,三个超大棚实现村集体经济新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破</span></p><p>  有了水,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自然提上了邢岗书记的议事日程。</p><p><br></p><p>  经过积极争取和努力,加上县委陈小光书记和郝红霞副县长的鼓励和支持,2019年他们终于为支北庄争取回了中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65万元。这些资金给村里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水,支北庄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他们随即利用扶持资金流转土地20亩,通过积极调研和考察,在县农业局专家的指导下,建了3座超大型油桃日光温室大棚,平均每个大棚占地3亩多。峨嵋岭上第一次有了日光温室大棚,吸引了许多村民的目光,也给村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期盼和希望。</p><p><br></p><p>  三个大型日光大棚在党支部和村民们的积极努力下,很快就建设好了。但由于油桃种植的特殊性,前两年棚外种植更有利于桃树的成长和高产,可优质的大棚设施不能闲置啊,经过调研,他们决定先期种植经济效益好、收益快的西红柿。按当时的长势和市场形式,三座大棚今年两季西红柿可为村集体带来不低于8万元的收入。大棚种植不仅实现了支北庄村集体收入的增长,还吸纳了9个贫困户和2个低保户成员的就业,每人每年可以收入不少于7000元。当笔者到大棚参观时,大棚里的西红柿已采收完毕。3个超大棚今年共种植了22500株西红柿苗,共收入了12万余元。</p><p><br></p><p>  大棚项目产生了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但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而且有效发挥了平台效应。“下地上班去”成了大棚劳作的贫困户们的口头禅,能在家门口就业,不出村就赚钱,还能照顾好家庭,村民变为了农业生产工人,给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也为支北庄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希望。</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5”,五大提升工程村庄旧貌换新颜</span></p><p><br></p><p>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邢岗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倾力支持下体现脱贫成效,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四化”工程。村内投资130余万元的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及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级卫生室等五大板块、11个项目的成果已如画卷一样展现在了笔者的面前。</p><p><br></p><p>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完成与帮扶企业丰喜华瑞公司的对接帮扶,在企业的支持下支北庄村的产业扶贫之路将会越走越宽,随后两个同等规模的的大型蔬菜日光大棚已建成竣工,魏然屹立在哪里,届时支北庄村的集体经济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明天。 </p> <p>  同时积极引导群众,依托本村现有资源,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新成立的两个合作社“今卓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红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由60户村民参股组成,其中包括34户贫困户。主旨为中药材产供销和改造荒沟荒坡,利用沟底养鸡养鸭养鹅,坡上种植饲料构树,自种自养、自产自销,形成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尽快完成支北庄现代农业的跳跃式升级转型。</p><p><br></p><p>  我们坚信,当我们再次登临峨嵋岭上的支北庄时,支北庄村一定会展现出“沟底鸡鸭成群,山坡绿树如荫,棚内果蔬飘香,村庄美丽如画,一个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画面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支北庄的明天更美好,峨嵋岭的景色更美丽,党旗更艳红,邢书记蹚出的脱贫攻坚新路更宽阔、小康之路更广阔!</p><p><br></p> <p>  </p><p>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铁肩担道义,任重而道远”。愿邢岗书记、愿支北庄村民,从零开始,在全面实现小康、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再铸出辉煌,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峨嵋岭上,永远飘扬在人民的心头!</p><p><br></p><p> 2020年8月25日</p> <h3><br></h3> 【作者简介】李福云,笔名超然。山西新绛人,公务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西运城市作协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南国文学社主编、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主编、《绛州文学》公众号主编,《黄河文艺》杂志签约作家。曾在《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运城晚报》《俪人•西部散文选刊》《南国红豆诗刊》《西散南国文学》《河东文学》《黄河文艺》《赤土岭文艺》《天涯诗刊》等报刊、媒体发表诗文。多篇诗文被《读书教育网》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