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岁月遥远了记忆——阿尔巴尼亚之行

leah

<p>不是刻意,也不是苦苦寻觅,一切都超乎想象又在想象之中,2008年4月,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的头等舱随R哥去阿尔巴尼亚出差,就这样子在人生的这么二十多天中,没有惊喜也不漠然,一切都那么自然。</p> <p>提起阿尔巴尼亚,相信许多老一辈以及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对于这个有“山鹰之国”的欧洲小国并不陌生,这个面积仅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余万的巴尔干半岛小国虽然并不起眼,经济更是长期在欧洲垫底,被称为“最不像欧洲国家的欧洲国家”,但是由于他在六七十年代与中国极为特殊的关系,使得阿尔巴尼亚早已闻名全国。</p> <p>这片古老土地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罗马帝国在这里兴建宫殿城堡、奥匈帝国也曾在这里称王称霸,文艺复兴的繁花在这里的山谷盛开,共产主义的火苗也曾在这里燎原……,她曾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社会主义明珠"</p> <p>这是阿尔巴尼亚首都地那拉市中心最重要的广场斯坎德培广场,它的名字来源于15世纪阿尔巴尼亚名族英雄:斯坎德培,人们称他为阿尔巴尼亚的亚历山大⋯⋯</p> <p>我们入住地拉那唯一的一个五星级酒店希尔顿酒店就坐落在广场的尽头,只需步行一小会儿就来到广场,今天广场上聚集了很多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在向政府抗议示威,我一个人也不敢凑得太近(R哥在工作),只好远远的拍几张照片赶紧走人。</p> <p>阿尔巴尼亚的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雄鹰,是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鹰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因此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p> <p>这所地拉那大学也是位于广场的尽头,紧邻希尔顿酒店,在2008年的地拉那来说是最好的建筑了,不知道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地拉那会是什么模样。</p> <p>哈奇、艾特海姆、堷清真寺是阿尔巴尼亚最大最漂亮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也是位于地拉那市中心斯坎德培广场的右侧,建于19世纪,在地拉那算是一座文物古迹了。</p> <p>R哥每天去上班以后,我就在酒店的健身房,请教练一对一的训练打发时光,中午就穿街走巷的专门找中国餐馆解决我自己的午饭,20多天下来几乎吃遍了地拉那所有的中餐馆,说真的,味道不伦不类。</p> <p>说实话,2008年在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就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商店,街上卖的东西相当于我们成都荷花池面向城乡结合部批发的东西质量还要差,大街小巷上全部是没有型号的奔驰车,而且司机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经常堵得一条街上喇叭轰鸣,我和R哥有一个习惯也是我们的爱好,不管到世界的什么地方,我们都会买一个冰箱贴和小勺子带回来作为纪念,目前为止,我的冰箱上贴满了凡是我去过的国家的各种冰箱贴,唯独在地拉那买的这个冰箱贴颜色全部褪去只剩下一个白板贴只好扔掉,可见质量确实不敢恭维。</p> <p>这是我当时去到的一家中餐馆,墙上挂着梅兰竹菊。</p> <p>走进这样的餐厅,一颗滚热的中国心油然而生。</p> <p>这是位于地拉那市中心的一个开放式公园,每天到这个公园来散步的人很多,用脏乱差来形容它一点都不过分,此次阿尔巴尼亚行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流浪狗无比的多,尤其是在这个公园里头,每天早上在酒店吃自助餐的时候,我故意拖延到接近收尾的时间再去,我都会打包鸡蛋培根和好多食品带到公园去喂这些狗狗们,有一天十几只狗把我包围住而我带去的东西又喂完了,我感觉他们凶狠的要扑向我,幸好有个守园的老大爷大吼了一声并拿了一个小石头扔向他们,他们才一哄而散,那天真是把我吓坏了,至今回忆起来都心有余悸。</p> <p>有一天白天我去公园的路上经过一个围墙,看到一个大狗狗被一群刚出生的小狗狗围绕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惦记了一天,到了晚上对于我这个从来不吃宵夜的人硬是给R哥说我饿了,我想出去吃点东西,结果小店里边只有披萨,然后我一边吃(实际上只吃了一点点)一边把它掰成一小块一小块,赶紧拿去给那些狗狗们,我的心里面才了然了,R哥说我就知道你是打着饿了的晃子实际上就是为了这些狗狗们,知我者R哥也。</p> <p>这两只流浪狗狗看上去状况还可以,而我们在山上看到的那些狗狗们,真的是皮包骨头惨不忍睹,我就真的不晓得为什么这个国家有那么多的流浪狗?</p> <p>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于1949年11月23日建交。两国于1954年互派大使,1971年阿尔巴尼亚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重要贡献。</p> <p>阿尔巴尼亚曾经与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算是同一阵营,在中苏矛盾中果断站在我们这一方,阿尔巴尼亚也因此获得我们国家巨大的回报,随着苏联的停止援助和断交,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十分困难,中国便开始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大力的援助。</p> <p>很多人都记得六十年代我们中国人饿着肚子援助远在欧洲的阿尔巴尼亚的故事,毛主席曾对中阿关系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革命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急风暴雨的考验”。</p><p>这些住宅建筑都是我们国家援建的。</p> <p>这些建筑远比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筒子住宅楼高级多了</p> <p>在大跃进时期,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粮食的援助直接减少了我们本国的粮食数量,我们对阿尔巴尼亚的其他经济援助,甚至超过了它本国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当时,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两百万左右,因为我们的援助让他们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人民币,当时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不过200多元,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实际上给中国政府带来了沉重负担。</p> <p>中国人节衣缩食勒紧裤带万里迢迢运去的大量钢材、机器设备、精密仪器等甚至尚未使用便常年风吹雨打随意堆放在露天地里就已经被损坏。</p> <p>铁证如山</p> <p>阿尔巴尼亚这个蕞尔小国,人口不足两百万,竟向中国要了天文数字的钱,这些钱他们花不完,于是在全国各地修建了75万个地堡用于备战。当时的领导人霍查因为要求阿尔巴尼亚人民都必须"时刻准备着"而出名。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p><p>这些掩体是在一股建筑狂潮中修建起来的。这股浪潮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p> <p>此时对有着2000年历史的遗迹视而不见,却对只有40年历史的废墟情有独钟。</p> <p>这种碉堡在阿尔巴尼亚无处可见,一座碉堡的造价与一套两居室公寓相当。此外,修建碉堡无疑导致了阿尔巴尼亚沦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p> <p>今天,它们依旧零散分布在乡间,或是俯瞰着山谷,或是默默守卫着十字路口和公路,又或是像令人毛骨悚然的雕像一样排列在空无一人的海滩上。</p> <p>每个地堡当时造价600美元,现在他们想请北约帮助拆除,北约要价每拆一个需600欧元,阿尔巴尼亚舍不得花钱,干脆就把霍查时期遗留的燙手山芋开发为了旅游景点。</p> <p>这原来是二次大战期间本来修建用来停放潜水艇的,现在仍是阿尔巴尼亚海军军舰停放处。</p> <p>先后有近六千名工程技术人员远离家乡赴阿尔巴尼亚工作,有些援阿专家当时对阿的援助不理解私下里说了一句打肿脸充胖子却遭到了严历的批判。他们以小欺大强我所难把向我索要援助看作是理所当然,认为援助他们是中国天经地义的责任,这种有求必允的援助方法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对阿尔巴尼亚来说,只能养成他们的懒散和依赖心理,而无助于他们的经济建设。</p> <p>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阿尔巴尼亚一方面向中国展开惊吞巨口,不断地索取援助,另一方面,阿尔巴尼亚同中国在外交、意识形态、全球战略等诸多领域分歧越来越多。</p> <p>1972年,毛泽东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激怒了阿尔巴尼亚于是中国的关系迅速降温,到了1978年,中国撤回所有外交顾问,阿尔巴尼亚盟友尽失,成为世界上最孤立无援的国家,我们也终于甩掉了这块烫手的山芋。</p> <p>随着两国矛盾越发增长,再加上阿尔巴尼亚的胃口越来越庞大,曾经亲密无间的特殊伙伴关系变得越发紧张。1978年,最终随着阿尔巴尼亚的反华由影射攻击发展到公开发表,中国彻底停止了对于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中阿关系至此彻底破裂。</p> <p>然而被长期吃惯不劳而获的阿尔巴尼亚人怎么可能愿意没有援助的日子,看到我们无法援助,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立即破口大骂,声称“我们是比苏联还危险的敌人”,之后阿尔巴尼亚开启对我们各方面都的诋毁,简直就是我们用100多亿人民币养出一个超级“白眼狼”。</p> <p>这段历史往事已经过去多年,今天的国人对于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也很陌生,阿尔巴尼亚对于我们也十分陌生,其实这样也挺好,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度由于特殊的国际局势变得关系密切,之后又因为局势变化而变得很陌生。</p> <p>数十年的风雨历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阿关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外交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素无往来到亲密兄弟,从海内知己到势同水火,中阿关系的曲折大多不为人知。在两国建交65周年的今天,解析这段尘封的历史,无论对外交历史的研究,还是对当今外交的启示,都不无裨益。</p> <p>彼德雷拉城堡</p> <p><br></p><p>阿尔巴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p> <p>有一天周末R哥休息,我们开车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坐落在海边的一家酒店,点了一大锅各种海鲜结账的时候还不到10美金,不过我们到的时候是下午5:00左右,偌大的餐厅里只有我们两个顾客,欧洲人的习惯晚餐一般在八、九点钟左右。</p> <p>这夫妻俩就是海边这家餐厅的主人,对我们中国人的勤劳、善良、无私大加赞赏。</p> <p>这是一个让我五味杂呈的国家,你说它贫穷,到了晚上R哥的阿方同事开着车到酒店接上我们走很远的路程去到他们才能找得到的隐秘的餐厅甚至各种野生动物餐厅,而且他们其中不乏有开酒店的、有开餐厅的、做生意的也有开美容店的,在这么贫穷的国家让我惊掉了下巴。</p> <p>这是在烤全羊</p> <p>就餐时也能享受现场表演的音乐</p> <p>这两人是夫妻,男的是R哥的同事,女的在闹市区开了一家美容店,非常热情的专门陪我去美美地享受了一个上午。</p> <p>阿尔巴尼亚的年轻女孩都长得很漂亮,但是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发福了。在阿尔巴尼亚呆了那么长的时间,可能是季节的关系,大街上男男女女基本上都穿的是黑颜色的服装。</p> <p>这就是我们在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地方吃各种野味</p> <p>我和R哥每天各种吃各种喝。</p> <p>现实中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p> <p>阿尔巴尼亚人有一个很奇葩的礼节,如果说yes就用摇头来表示,如果说no就用点头来表示。哈哈哈</p> <p>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些历史古迹</p> <p>久远的故事述说着历史的沧桑</p> <p>奥里库姆(Orikum)的废墟是罗马统治时期的一个定居点,规模之庞大,位于阿尔巴尼亚境内亚得里亚海岸宽阔的发罗拉湾南端。这里很好地保留了罗马统治时期的记忆,甚至一座剧院的很多石砌台阶还原封不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然见不到一个游客,我在这里演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用动情的歌声唤醒和打破这里的沉寂,是献给唯一的观众R哥以及整个雄伟的废墟听。</p> <p>阿尔巴尼亚是一個多山之国,我和R哥每次开车盘旋在美丽的山上,最不忍直视的是满山遍野随处可见的垃圾,重点的字眼是“随处”,那是一种始料不及的乱象,这绝对是真的,我一点都没有乱说,把我和R哥同时都惊得目瞪口呆,当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长吁短叹,但愿如今不再是这样的景象了。</p> <p>R哥来来往往于阿尔巴尼亚工作已经有三五年了,所以他对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及周边景点了如指掌,尤其是吃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阿尔巴尼亚和美国之间居然拉近了关系,看来阿尔巴尼亚一贯狡猾狡猾的,不过正因为如此,才造就R哥给我当了一次称职的导游,但这也是R哥最后一次往返于阿尔巴尼亚。😜</p> <p>R哥的搞笑是我每次旅行中最开心逗乐的事,我也非常享受并陶醉在R哥的简单与快乐中。</p> <p>一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对于我来说,阿尔巴尼亚只是一次旅行,一次了解世界历史文化风情的经历,历史自有评判。</p><p>走过的岁月皆是世上最美的风景,祝福阿尔巴尼亚的明天会更好,祝福阿尔巴尼亚人民越来越幸福,希望阿尔巴尼亚人民齐心协力还自己一个美丽的山河,祈祷阿尔巴尼亚每一处角落再也没有流浪狗。</p><p>再见,阿尔巴尼亚地拉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