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扬州.夹河桥影

曾德瑞

<p>小秦淮河,唐宋时是内城河,元代是护城河,明嘉靖二十四年增筑新城,该河成为新旧城之间的夹河,並开始繁荣。清康熙年间始称小秦淮河。我在南京就住在秦淮河畔武定桥下,家里漂洗床单被褥等大件都是到桥下漂洗的,到针织内衣厂来后,污染逐渐加重,就只上井了。在扬州我又离小秦淮河很近,缘分啦!</p> <p>  北水关桥,跨盐阜路。1955年改建,1986年扩建加宽,桥面车道近15米,仍为单孔砖拱桥,载重10吨。原叫拱宸水关、红板桥,三水交汇,风景独好,颇能体现江南风情的河道。水关桥隔河与御马头、冶春茶社茅草屋顶相望。桥旁有一连体双亭点缀。</p> <p>水关南侧近年增加了假山造景,曲桥和四角方亭,本身就是一景,自己也经常来冶春河边欣赏风景。</p> <p>扬州无山,缺乏石料,1.9公里的小秦淮河上除南北两水关外,10座单劵拱桥,基本上都是砖基桥。自北向南,大东门桥是第一座,连通彩衣街,近北柳巷龙脊背和天宁门街等繁华市井。西通大东门,大东门原名先春门、海宁门,至今仍是热闹去处。</p> <p>大东门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27年改建为砖石拱桥。1987年重修,2001年再修。是河上唯一一座不对称的桥,桥拱在西,东边是桥基,下部石基,上部砖拱。拱桥古朴,原汁原味,给人予时代的苍桑感。</p> <p>务本桥,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1987年重修。因徽商建务本堂而得名。务本,近似于现代词语:务实,做好本分工作。务本堂已无踪影,现在是珍园的范围。</p> <p>单孔砖拱桥。</p> <p>桥东青砖条石路通往北柳巷正谊书院,里面有董子祠。</p> <p>文昌路桥,以前叫三元路桥。1978年2月,石塔路、三元路、琼花路相继拓宽至34米以上,文昌路桥也成为主干道大桥。</p> <p>萃园桥。民国五年,拆除城东倒塌的城墙,在旧城七巷另建木板桥沟通两岸。1931年拆木板桥新建砖拱桥。宽4米,长6米。因靠近萃园,当年扬州市第一招待所,因而就叫萃园桥。1938年重建,1965年市政扩建,宽6米,长6米,载重10吨。附近的菜市场,在扬城极其出名,服务居民30多年后,2018年搬迁。</p> <p>小虹桥,很漂亮的一座单劵砖拱桥,牌子上写着明代,应该是清同治年间新建的一座桥,扬州人拿它和大虹桥相比,叫它小虹桥。</p> <p>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保存完好。石砌桥基,砖券拱顶。1913年维修,1976年、2002年修缮。</p> <p>小虹桥连接四巷。</p> <p>新桥,1907年江都甘泉两县联合创建图书社,1909年改建为扬州第一图书馆。后在门前建了图书馆桥,民国十年改建成砖拱桥。</p> <p>北城根15号和浴室等处,为图书馆原址,后改国民党县党部驻地。解放后为专区公安大队、扬剧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p> <p>画面中一位居民,我向他请教这里的过往变迁。图书馆桥,现在叫新桥。</p> <p>公园桥,1911年扬州各商家集资在小秦淮河边建第一家市内公园,建桥沟通两岸,便于市民通行,因此叫公园桥。该桥始建于民国七年,1947年修栏杆。桥长7.8米,宽4.1米。1964年,2002年修缮。</p> <p>公园现无存,仅留一巷名。</p> <p>小东门桥,横跨甘泉路交通要道。初建于明代是木吊桥,民国年间改建为砖拱平桥。1951年拓宽街道时将其两侧加宽为钢筋混凝土梁板。</p> <p>如意桥,砖拱桥。光绪七年(1868年)建,1978年加固,2002年再修葺。长15米,宽2.7米。东接曾经繁华地埂子街,街上店肆林立,小秦淮河画舫荡漾,笙歌沸天,西靠闻名的大舞台。设有1300多个座位的大舞台,1911年建,当时为扬州人的文化误乐中心。</p> <p>如意桥2002年9月修复。</p> <p>青砖古桥,两岸逝去的繁华,只有在小秦淮这样的地点,才能体现出它的韻味。</p> <p>龙头关桥,2003年拓宽。北侧东西各有一石雕的实心龙头,东形态凶猛为公,西形态平和为母。桥的南侧没有龙头,文革中母头被砸,公头被收藏。</p> <p>小秦淮河经此龙头关闸而入古运河,从而结束近两公里的行程。</p> <p>从龙头关沿古运河向西,不远处有一水闸,这是响水河明河的一段流入古运河的闸口。</p> <p>响水桥,传说中这里水流落差较大,河水形成响声,今桥前做了一个50公分左右的台阶,形成小瀑布。但是看不出这里原先有巨大落差的自然条件,为保留传说,做了这个意境,桥好像也是新的。不知对否。</p> <p>青圆桥,唐代时就有青圆桥,宋时毁,现桥2006年重建。</p> <p>迎薰桥,前几年红牌还在,现无存,而且蓝牌上的字也被铲掉了。现借用人家拍的。</p> <p>迎薰桥原为吊桥,清代改建为砖桥,长7米宽5.5米,两侧砖砌桥栏,1923年维修。</p> <p class="ql-block">?桥,水系复杂,可能是从这里进二道河了,桥在这里已经半埋,倒像是个涵洞,这里是响水河的最北端。</p> <p>从迎薰桥前行几步,可见一二钓桥。</p> <p>左边是个闸区,不让进。内有一桥似馆驛桥。远看桥后有亭台。</p> <p>右边是荷花池路上的亭桥,小河连通荷花池。</p> <p>再次前来探寻,原来响水河闸可以通过,过响水河闸再向西走几步,忽然柳暗花明,那座让我魂牵梦绕的亭桥,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眼前,体量巨大,四面掛匾,我姑切叫他三亭桥,因和五亭桥相比少了两亭。</p> <p>拾级而上,有一群老美女在跳舞,统一着装,动作整齐划一。</p> <p>三亭桥下有水闸,叫通江闸。亭、桥、闸三位一体,巍峨壮观。</p> <p>四匾额:山平水阔、花明绮陌、城阖锁钓、江山四望。</p> <p>想看清楚三亭桥,跑到古运河对面,但依然有树木遮挡,仍未看清他的真面目。</p> <p>最后介绍一下洒金桥。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东西长21.2米,宽13米,矢高5.2米,桥凈跨7.3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桥底座基础为青石质。在近外侧有石槽,最初可能有水关设置,重修后废弃水关。成为进出城门瓮城的重要通道。拱劵上有铭文砖:咸丰二年二月六日修。2005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p> <p>现在洒金桥面是后做的。在原来桥体上加上青砖桥面。汶河路就是过去的汶河,我们蓝天大厦就在汶河路和北小街,在开挖基础时,就有一些关于汶河的东西。汶河从盐阜路开始,旧有镇淮水关,桥有:奎桥、开明桥、三板桥、文津桥(文昌阁)、通泗桥、太平桥、新桥、义济桥和安江水闸,止于南通路。</p> <p>这一小段河道就是原汶河入洒金桥的地方,解放后随汶河一起填埋。发掘南门遗址时重新开挖,成为汶河的唯一遗迹。</p> <p>汶河过洒金桥后,也入响水河。想了解桥、闸、河之水文化,请来南门遗址公园。这组桥、闸,我也是这次才发现的,让我增加了对扬州的印象,加分啦!</p> <p>扬州是全国唯一城池未经迁徙,城池叠压,脉络清晰的地方城市,历经1200余年,位置始终未变,城城相叠,沿袭至今。但玻璃屋长期不开放,只能隔窗而望。</p> <p>南门遗址附近地图上可见,古运河拐弯处有两条水道,上面是响水河,连通二道河。下路就是三亭桥、二钓桥,连通荷花池东路水道。</p> <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2018年11月,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扬州市城建档案馆编辑的珍品扬州老地图考释。这是民国15年地图,南门附近部分,清晰、信息量较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