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典型做法

即墨区通济新区管理服务中心

<p>  2019年10月开始,通济新区高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截止目前,成效显现。建立并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网格责任划分制度、多层级台账管理制度、村级工作实绩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并发挥规范日常工作的作用。通济新区15个参与垃圾分类的村庄垃圾分类设施已配置完善、规范性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氛围不断加强,提前完成了实现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庄覆盖率达100%的目标。</p><p> 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得益于以下举措:</p><p> 一、以点带面,推广引领,打造垃圾分类样板。</p><p> 通济新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采取“打造垃圾分类样板,以点带面,推广引领”的模式,以上率下、上下联动,高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选取美丽乡村邢家岭村和柘车河村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在形成切实可行的样板和经验后,持续推广至辖区其他垃圾分类村庄。实践证明,此模式行之有效。 </p> <p>  二、构建体系,高位推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p><p> 1、提高政治站位,细化责任分工,资金投入有保障,工作高效推进。成立由管委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社区、村庄第一责任人,层层抓落实,处处看实效;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费用纳入新区财政预算,对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涉及的设备采购、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等予以支持:实施垃圾分类总户数6035户、发放户用分类桶10000个、发放《垃圾分类宣导手册》约9000份、发放集中投放桶360个,安装垃圾分类宣传亭71个,建造垃圾分拣站11处,配置上门收集三轮车34辆,喷绘垃圾分类宣传画100余处,面积达3000㎡。</p><p><br></p> <p>  2、党工委书记滕先成同志以上率下,宣导垃圾分类工作。自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滕书记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其中在新区机关干部工作群中,先后6次进行动员、宣传工作;多次向辖区村庄支部书记传达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滕书记率先垂范,报名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并鼓励机关干部踊跃参与,100余名机关干部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p> <p>  3、管委主任孙晓辉同志组织召开通济新区下半年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孙主任重申社区、村庄、相关职能科室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职责,并带领大家学习了《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p> <p>  4、党工委副书记宫卫东同志亲力亲为,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宫书记深入村庄,现场研究垃圾分类亭安装在什么位置合理醒目,更有利于发挥宣传功效;召集社区、村庄主要负责人召开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p> <p>  5、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辖区环卫工人,开展培训,要求环卫工人掌握垃圾分类常识,熟知垃圾分类收集、分拣的流程和标准。</p> <p>  6、村庄支部书记“面对面”做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在党工委主要领导的模范带动下,村庄支部书记主动参与到村庄垃圾分类工作中,入户发放干湿二分类垃圾桶及《宣导手册》,并耐心讲解垃圾分类常识。</p> <p>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构建长效制度保障。</p><p> 1.建立网格责任划分制度。根据村庄实际,对村庄原有网格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垃圾分类网格体系,形成“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界限明确、责任清晰”的网格责任划分制度。</p><p> 2.建立多层级台账管理制度。实行网格、村级、社区党委、领导小组四级台账管理制度,每级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工作留痕、及时归档,也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总结提升素材。</p><p> 3.实行村级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制定《通济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标准》,并成立考核小组,根据村庄提报的工作实绩,结合考核组实地检查情况,按照《考核标准》的分值分配,对村庄打分排名并通报考评结果,进一步压实村庄责任。</p><p> 四、广泛宣传,全面引导,营造浓厚工作氛围。</p><p> 1.每年召开两次镇、村两级垃圾分类动员会议,积极营造垃圾分类的舆论氛围。</p><p>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教育办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宣传效果、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p> <p>  3、党员联户指导宣传,各网格建立联户指导微信群,保证网格内每户至少有一人加入群中,向居民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公布垃圾投放联系电话及咨询监督电话,确保群众知晓率为100%。</p><p> 2020年下半年,通济新区持续推进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在商业开发小区实行垃圾分类,目前已对42个商业开发小区完成了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并有序推进;将城马路、天山一路等主要道路的垃圾桶更换为分类垃圾桶。</p>

垃圾

分类

村庄

工作

网格

通济

新区

宣传

党工委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