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个来自白银,另一个来自庆阳,原本两个互不相识的有志青年为了实现个人抱负,同在2014年9月从东、西两个城市共同加入到了平凉消防救援队伍,俩人因梦想结识,一转眼成为了一对6年感情的好兄弟,不过算一算,他们的友龄还有4天即将迈入第7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俩人又因为爱好相同从事着同样的岗位——通信员。</p> 放弃休假 顾全大局 <p> 交谈中俩人告诉我,其实,他们原本是约好月底一起休假去阿里。就在8月21日晚上,支队接到增援陇南抗洪救灾的调派指令,俩人毅然决然放弃休假,坚决服从命令,迅速整理好所需通信器材装备,跟随增援力量做好出动准备。</p> 临危受命 源于信任 <p> 支队之所以选派“兄弟俩”负责此次灾区一线的通信保障,不仅因为他们是入队快7年的老通信员,还是支队星恒通通信指挥车B2驾照操作驾驶员、无人机AOPA飞手、卫星基站操作技术员。同时,二人还掌握了无人机二维正射影像图制作、三维建模、通信器材维修等关键技术。能掌握如此多的技能,正是源于他俩6年来在通信岗位的执著钻研和积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应急通信全能“王”。 </p> 发挥优势 攻坚克难 <p> 增援的路上俩人互相轮换驾驶着通信保障车,经过近10小时长途行驶才到达前线指挥部营地——武都区支队机关。经过短暂休整,指挥部命令含平凉支队21人在内的第八救援组迅速前往文县临江镇抢险救灾,他俩跟随突击队又再次出发随队保障。平时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受山体滑坡、路面积水影响,足足行驶了2个半小时才到达临江镇东风村,俩人顾不上疲劳就立刻投入到现场指挥部的搭建工作。</p> <p>道路泥泞</p> <p> 但因东风村断电、断网已有10余天,加之当日雨量较大和四面环山遮挡影响,公网信号几乎为零。俩人凭借丰富经验,经过多点勘察和测试后,携带3套4G单兵、3部卫星电话、2架无人机、一套卫星便携站和一部北斗有源终端等通信装备在满是淤泥的道路上步行800米,最终,在一家老乡房子的三楼楼顶南偏东153°成功锁定卫星,第一时间实现了与部局、总队、支队后方的音视频互通和救灾现场的实况传输。</p> <p>步行泥水中</p> <p>山体遮挡</p> <p>寻找链路</p> <p>成功对星</p> 突出专业 信息支撑 <p> 救援期间,俩人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命令,立足职能定位和专业优势,在现场公网通信基站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卫星便携站设立图像综合调度平台,全天候收集、汇总、上报现场监测图像,现场组建电台指挥网,并利用无人机和高清摄像头对周边山体及下方白龙江河道进行24小时监控。并且每次任务前,他俩都会提前下载好任务地灾前的卫星影像图,到场后利用无人机快速拍摄灾后二维正射影像图,将灾前与灾后的地形地貌作比对,为指挥员指挥决策和救援人员的安全提供关键的信息支撑。同时,在险情较为复杂严重的地方,他俩还将图形工作站搬到了一线,现场进行三维建模,为指挥员提供全方位的受灾情况。</p> <p>搜索卫星云图</p> <p> 截至目前,王皓、李兴隆二人组成的通信保障组已累计驾驶、操作车辆30余小时,无人机飞行7小时,保障视频会议9次,制作无人机全景、二维、三维图11张。</p><p><br></p> <p>制作全景图</p> <p>三D建模</p> <p>测绘航拍</p> <p> 任务还在继续,险情依旧存在,全能“王”继续战斗在通信保障的路上。</p> <p>(通讯员:初恩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