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记笔记的目的 </p><p>1.记忆</p><p> 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再一次加深你对内容的记忆。古人也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不是没道理的,在我们运用多种感知器官同时投入识记的效果好,而多种感知又以手到为佳。</p><p>2.复习</p><p> 便于阶段复习。笔记记下来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以后复习时可以加快效率。</p><p>3.理解能力</p><p> 抄写耗时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慢了下来。手写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在想,在这样的慢频率下,你可以仔细揣摩,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p><p>4.注意力</p><p> 课堂笔记可以防止溜号走神,集中注意。但应该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p><p>5.归纳整合能力</p><p> 整理笔记可以锻炼我们对文本归纳总结能力。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p> <p> 笔记记什么?</p><p> 可能很多同学记笔记,都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课堂上又要记笔记,又要听课,一心真的没办法二用呀?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你可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p><p>1.记知识点的框架</p><p> 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大家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老师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可以将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去补充,如果没懂得,正好趁下课梳理笔记时候弄懂,再巩固一遍。</p><p>2.记思维</p><p> 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p><p>3.记重难点和易错点</p><p>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很需要你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p><p>4.记补充</p><p> 老师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东西,老师的补充讲解内容、老师独创的东西(你在各种教辅以及课本上没有看到过的)、上课讲的非常经典的例题和模型、老师反复强调的点,都是需要大家加以注意的,自然不能错过。</p><p>5.记自己的总结和思考</p><p> 记笔记最好的模式就是,每一节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p><p>6.不用记什么</p><p> 概念性的东西、课本上有的东西、你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都没有必要记进笔记本。但是不记进笔记本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最起码你要做个简单的标注,比如这个概念在哪本书第几页什么的。</p> <p> 记笔记的误区 </p><p>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p><p> 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单。</p><p>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p><p>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p><p>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p><p> 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p> <p>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 </p><p>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p><p>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p><p>3.写字要快,要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和整理,争取内化成自己的东西。</p><p>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