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成长

孙学桢

<p>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p><p>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师生共读写,一起去成长》。</p><p><br></p><p>作为教师,我们早就知道“一碗水与一桶水”的理论,大家懂得,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理论是成立的。</p><p><br></p><p>这种认识强调了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重要。但是,在如今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p><p><br></p><p>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加“水”,使自己拥有一塘清“水”,一塘“活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p><p><br></p><p>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停止了成长的脚步。工作已经20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与生活方式。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与创新已经成为了一句口号,丝毫没有触动我们的心灵。每天,我们都是忙忙碌碌的,人如陀螺似地旋转,每天,忙着上课、批改作业……大家一刻不停地工作,机械般地重复着似曾相识的日子。仿佛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工作就应该是这样似的。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醒悟,不能思考,不去试着去尝试,直到退休的时候,我依然不会有着丝毫的改变,也不会有心中向往的自己。</p><p><br></p><p>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我们愿意成长,愿意改变自己,但是却不知道应该从哪做起,也不知道自己最应做的是什么。这让我感觉困惑与苦恼。</p><p><br></p><p>2018年,一次广州蓝态的幸福课堂学习,让我的心找到了方向。那次学习,为期五天。在这所学校中,我接触了一次全新的教育,我感觉这是最美的课堂。这是一所完全公益的学校,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所有的老师以及服务人员都是志愿者。在这所学校中,我懂得了什么叫国学?什么叫和谐?五天中,我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也被感动得流下了无数次的泪水。</p><p><br></p><p>每天早晨有晨读课,诵读的内容就是《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吃过早饭就是正式的课堂,授课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晚上还要聆听讲座,中间安排了几次实习活动,大家也曾经一起到街道上进行志愿服务体验。周三晚上有学习心得分享活动。分享会上,那朴实而真诚的话语令人泪流满面。那几天,每个人的心都被温暖着,大家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正能量。几天的学习,让我心灵震撼,我愿意改变自己。我懂得了爱与责任。也愿意自己的存在,给周围带去温暖。在家里,我愿意多劳动,权作锻炼身体,看着家中窗明几净,心很欢乐。妻子看你劳动,都感觉心痛,泡好茶,让你休息休息。家很温馨,多好。</p><p><br></p><p>作为一名教师,我开始对照我们的学校教育,我暗下决心,我要送给孩子最美的课堂,让我的学生聆听圣贤的教导。于是,我带领我班的孩子诵读《弟子规》。至于讲解,我是不敢的,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误读经典。我能做的,就是引领孩子接触国学而已。同时我也开始接触国学,聆听老师的解读。就在这个暑假,我在喜马拉雅聆听了王西胜老师解读的《道德经》,感觉受益匪浅。</p><p><br></p><p>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引导我的学生读最应该读的也最值得去读的书。这是我的责任。同时,我也愿意带领孩子去写作,借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我希望通过读和写的实践,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幸福奠基。</p><p><br></p><p>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年,我带的每一届学生,除了常规的大作文、小作文之外,我会提醒孩子坚持写日记,也曾经激励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希望借此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在上一届学生,有不少孩子创作了长篇小说。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无法保存,更不能相互阅读学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有,但是以前的我并没有找到。</p><p><br></p><p>这个难题,在今年居家学习的日子里,终于得到了解决。</p><p><br></p><p><br></p><p>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孩子居家学习,我们进行线上指导。然而遇到了一个问题——一些家长不重视,不能及时反馈作业,为了统一思想,我尝试着给家长写信交流。</p><p><br></p><p>那段日子,我天天关注着新闻,牵挂着武汉,同时也被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所感动着。于是在那个夜晚,我决心给我班的孩子写封信。那是我写给学生的第一封信——《未来的你,就是未来的中国》,信写完后,已经天亮,我都诧异自己,毕竟工作已有20多年,我几乎没有认真写过一篇的文字。凌晨,我把信发布在学生群中,还有学校办公群里。敬爱的王校长读到了这篇书信,在学校公众号进行开发,并且留言勉励我。这给了我鼓舞与力量。王校长在了解我是使用Word文档创作后,给我提出一个建议——使用美篇创作。我开始尝试在美篇中创作,从而体验到了使用软件创作的好处。</p><p><br></p><p>我联想到传统习作教学的弊端,我决心写作改革的尝试。于是,我号召学生使用美篇进行写作。这样做,好处不少。首先是方便保存,能够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其次是方便交流,学生完成后分享到班级群中,只要愿意,谁都可以读得到。更重要的,老师可以给他留言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欣赏,感受写作的喜悦。</p><p><br></p><p>就这样,借助于美篇,我班的写作改革便正式开始了。我也尝试着提醒孩子,把自己的习作录成音频,在喜马拉雅进行分享,借此来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p><p><br></p><p>我班的写作是从写信开始的。</p><p><br></p><p>最初的那段日子,我组织学生写了一系列的书信——《写给朱呈镕奶奶的信》《写给钟南山院士的信》《写给孙老师的回信》《写给邵老师的信》《写给王校长的信》……一系列的书信练笔让学生感受到了写作很简单,写作就是情感的表达。</p><p><br></p><p>学校开展《春天的希望》课程,我引导学生描写春天。孩子们完成了习作,但我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孩子缺少细致的观察。</p><p><br></p><p>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决心亲自观察春天,观察生活,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引领。为此,那段日子,我每天坚持到外面去写生,我写了一系列的下水文……</p><p><br></p><p>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一部分学生写出了许多让人动容的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懂得了写作很简单,就是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或所感,写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写作中,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懂得了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学会了寻找习作素材。</p><p><br></p><p>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学第一周,我鼓励学生像叶秉言学习,开始创作小说。有不少孩子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他们创作的小说,让我吃惊。老实承认,我是没有他们那般丰富的想象力的。这些孩子的成长真的令人吃惊。</p><p><br></p><p>王睿一,一个平时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的孩子,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竟创造了几十万字。单单从五月份开始到这个暑假止,他就创作了四部小说——《神偷阿王》《时光奇旅》《外星探险》《我的世界非凡者》,除此之外,还写了许多练笔。这个暑假,我没有布置孩子铁教写作,但是他是坚持每天至少提交一篇文章的。孩子的这份自律与坚持令人感动。</p><p><br></p><p>这样的孩子还有许多,比如我班的王艺静、杨璐瑄、王睿……她们写出的文字,有时令我都自叹不如。比如小才女王琮惠,放假前,她把自己创作的小说《惊悚学校》,印成小书,十元一本,在班内出售,让人感觉很是好玩。</p><p><br></p><p>老实说,这半年来,我与孩子一起读书写作,让我感受到了发生在自己和学生身上的变化,也感受到了自己和学生的成长。透过孩子的写作,我深刻的认识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就是奇迹!</p><p><br></p><p>这也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是单单传授知识,教育最应该做的是传承、点燃与唤醒,传承圣人的智慧,点燃生命向上向善向美向真的火炬,唤醒每个生命本具的明德与他的生命潜能。</p><p><br></p><p><br></p><p>我常常思索,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最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多年的陪伴,我们教师又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这才是最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p><p><br></p><p>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力的提高,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孩子。信息时代,电子通讯的发达,造就了他们思维的活跃,知识的纷繁复杂,他们就不再满足于坐在教室里,只为接受知识,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的引导者,具有与时代合拍的引路人。所以,如果我们还是因循守旧,如果我们还是以“教书”为荣,不仅仅自己没有成长,也许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唯有如此,才可能成为一位孩子成长路上合格的守护人。</p><p><br></p><p>昨天进行的《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专题讲座,令人受益匪浅,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只有心中有方向,脚下才会有路。让我们一起努力,走自己喜欢的路,做最美的自己。谢谢大家。</p>

孩子

写作

学生

教师

自己

创作

老师

教育

感受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