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的真实感受

靳福春

<p>  2010年初我刚来美国,住在比较偏远的小城镇,这里没有高大的楼房,只有比较矮也比较旧的别墅式房子,走很远才有一处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的超市。</p><p>&nbsp;&nbsp;&nbsp;&nbsp;&nbsp;离住房不远的马路上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公交站牌,也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才有一辆旧式的公交车发出很大的声音从马路上开过,车上几乎没有乘客。虽然天很蓝,云很白,树木和草地很绿,但周围人影稀疏,看不见热闹的景象,令人很寂寞,刚来美国的感觉就像到了大农村。&nbsp;</p> <p>  后来到过华盛顿、纽约、费城、奥兰多、匹斯堡等大城市,才对美国有了新的印象。这些地方都是开私家车去的,因为美国的公共交通很不发达,象国内的四通八达的长途汽车这里根本没有。</p><p> 一次去华盛顿参观一个博物馆,因为开车去会遇到交通拥堵和存车难的实际问题,只好从家里开车到地铁站存车,再购票坐地铁去华盛顿,当地铁列车到站的时候,才发觉车厢很旧,有好多站段是露天的,,车行走起来躁音比较大,而且由于轨道不够平整有些颠簸,车上的乘客不多,只是车行缓慢,觉得很长时间才到达目的地。美国的轨道交通真的要好好提高质量了。</p> <p>  住地附近除了一处较大的超市外,购物再没有其它选择了,超市是按美国人的饮食习惯选择食品的,肉蛋奶比较便宜,蔬菜水果比较贵,这对喜欢吃蔬菜水果的中国人来说消费有些高。每次去这家超市都会发现店里的顾员总在变动,前几天还在那里收银的店员已经换了新面孔。听曾在超市里工作过的邻居说,超市里工作每人每天限制4小时,而且薪水少,所以一些人会选择重新找工作。</p><p> 住在马里兰的人有不少是在华盛顿工作的,这些人会早早出发、很晚才能回家,不是因为工作时间长,是因为通往华盛顿的路上车多拥堵的历害。</p> <p>  在美国的几年中,我们与一些白人亲戚经常来往,由此也认识了一些白人朋友,但对美国人的一些行为习惯真的不理解。美国人只知道吃喝玩乐,却不懂得在花钱上有点计划,几乎都是“月光族”,甚至把下个月的钱也透支了。</p><p> 记得有一次一家超市里的破壁机优惠25%出售,每台机器消价后400美元,必须是现金购买,而且数量有限,美国银行取现金每天限额200美元,情急之下只好打电话向亲戚朋友借点现金,可费了半天劲也找不到能拿出400元的人,通过过点事我们才真正知道原来美国人都是管前不顾后的人,在中国人的眼里这都是些“不会过日子的人”。</p> <p>  这场疫情已经发生了5个多月,一些美国人在经济上快招架不住了,一部分因失业呆在家里的人因收入减少都交不起房贷了,小区里一些卖房的招牌开始频频出现。</p><p>&nbsp;&nbsp;&nbsp;&nbsp;美国疫情越来越严重,但至今美国人在社区里活动时仍不戴口罩,也不注意保持社交距离,给孩子过生日patry仍然邀请不少亲朋聚在一起,任何防护措施都设有。在街边散步的,游戏的、健身运动的人们根本沒有戴口罩的,好像疫情根本不存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有关疫情的宣传报导和政府对民众防疫要求根本看不到,社区部分对疫情的宣传和管理根本就看不到,从社区的角度从来沒看到有关部门检查防疫工作,人们也从不以为然。</p> <p>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邻居中就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乌克兰、西班牙、巴西、玻多黎各、萨尔瓦多、墨西哥、菲律宾、台湾、韩国、蒙古、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埃及、叙利亚、还有来自非洲国家的黑人,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血统、不同肤色的人居住在一个社区里,相安无事。从孩子们一起玩的情况看,还是白人找白人、黑人找黑人、亚裔的找亚裔,但印度人只找印度人,並没有人特意去安排,可能是是某种生活习惯使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到11月份美国就要进行总统选举了,从和邻居们的接触中,很少听到这些方面的谈论,看来美国人才不管谁当总统呢。</p> <p>  在美国从来没有听到过什么勤俭节约的口号的,美国人对于吃的食物、穿着衣服及玩的玩具一点都不在惜。疫情发生前在饭店里经常可以看到饭店的桌子上有不少没吃的食品和饮料;学校楼道的失物招领处有大批的衣服长时间沒人认领;公园里常常有自行车、玩具被丢弃或遗忘在草丛里、也沒人去收拾;所有的商店、学校、办公大楼、公共场所都是昼夜的灯火通明......</p><p>&nbsp;&nbsp;&nbsp;&nbsp;疫情期间,学校门前每周三天免费发放食物牛奶饮品水果,去领取的人并不踊跃,有人反映不好吃所以不愿跑一趟。另外农场里的牛奶因为加工工厂关闭,把大量的牛奶倒掉;养殖场里大批肉牛因屠宰厂关闭,把大批牛掩埋......这些浪费现象令人心痛。</p> <p>  美国的食材丰富,但有些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的,比如超市出售的肉类都是带血的,几乎都是瘦肉,因此无论怎么下功夫做出来的都不够香。面粉绝大多数是高筋面粉,和面时很粘、还很难伸展,做出的面食口感不好。大米很难找到当年的新米,蒸出的米饭不太香。蔬菜中品种不少,但其中的黄瓜不好吃,看不到国内的豆角、红萝卜、青萝卜、大葱等,蔬菜的价格比较贵,其中的原因是美国人基本不吃蔬菜的缘故。</p><p> 马里兰的蓝蟹是很有名的,价格也可以接受,但近几年比较肥的蟹越来越少了。</p><p>&nbsp;&nbsp;&nbsp;&nbsp;美国的水果是不错的,由其是车厘子、水蜜桃、李子、红提、橙子等的味道相当不错,价格也比较合理。</p><p> 美国饭店里的饭菜几乎是一个味道,都是烤熟后加上酱汁,吃的不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而是酱的味道,而且始终就是那几样,加工的方式基本是煎烤,根本沒有中式的烹饪方法,所以味道很单调。美国也有不少各国的风味食品,只能说加工上很科学,但不传统。</p> <p>  美国人在穿戴上比较随意和简单,不在乎什么名牌不名牌,穿着舒服就行。如果不是正式的场,夏天上身就是T恤,下面就是短裤,脚下是旅游鞋或人字托;冬天上身穿带帽的绒衣或羽绒服、下面是一条牛仔裤甚至是短裤,脚下穿的就五花八门了,有旅游鞋、高筒靴、甚至是光脚穿托鞋。美国没有修配服务,所以衣服破了,鞋子有点毛病就随手一丢买新的。的黑人的穿戴要夸张些,尤其在头发上很下功夫。</p><p>&nbsp;&nbsp;&nbsp;&nbsp;&nbsp;美国人在穿衣上的花费不太多,更多的是在游玩上肯得花费。</p> <p>  美国是个合法持枪的国家,据说美国民众拥有的枪支比人口数量还多,也经常在新闻中听到xx地方发生枪击事件,死亡x&nbsp;人.....,在沃尔玛超市里还真的见到了售枪的专柜,而且听说亲戚家有枪......,但实际上在街上是看不到哪个人拿着枪,这太令人害怕,不知什么时候从汽车降下玻璃后,露出一支乌黑的枪口对着你.....</p><p> 尽管有不少控枪的提法和呼與,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p> <p>  美国的道路交通比较发达,美国人的出行必须自己开车到某个地方,那怕是买一点点东西都是如此。</p><p> 每个家庭都具备两辆车以上,就和国内的自行车一样,在美国沒汽车简直寸步难行,这里大多数公路上没有人行便道和自行车道,而且过往的车速都非常快必须认清行车限速和各种交通标志,尤其是行驶到无红绿灯路口时,一定要先停车观察,遵守先到先走的原则,不注意会酿成大祸。</p><p> 美国人买车只为代步,不太在意车牌子,更注重质量和省油,虽然美国的燃油比较便宜,但不少人上班的路途比较远,油耗多,所以不少人喜欢买日本生产的丰田、本田车。在路上还会看到美国女士开着大皮卡。开宝马、奔驰的有不少华人面孔,这和华人经济条件允许和比较讲究牌子有关。黑人喜欢开旧的奥迪,开老爷车的大多是是老年人,到了夏天,很多人喜欢开敞篷车兜风,还有不少开着房车去旅游的。</p><p> 美国买日本车的人为省油,买德国车的认为质量好,买美国车的认为动力大,一辆皮卡能托走一辆房车或一艘大游艇。但买高档车的很少,只有那些中国富二代、官二代人人买高档车招摇。</p><p> </p><p><br></p> <p>  美国人的住房比较宽超,一座独栋别墅的面积都有3、4千平方英尺以上,而且室内的设备齐全,常年恒温,居住使用很舒适。如果不是在大都市或高档区域内,这样的大房子的售价也只有40-50万美元左右,而且首付只需10%不到,每月还款2000-3000美元以下,但每年都要交纳房价1-3%的房地产税,房屋每年都要折旧,但房地产税可沒有变化。</p><p> 美国的房屋内的厨房和大厅都是开放式的,炉灶上方沒有吸油烟机,只适合加热一下的食品,不适合中国式的煎炒烹炸,炒一盘鸡蛋都会全楼窜味,这种厨房设计和设备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做法。</p><p> 美国的房子大多是木结构,内外面用刨花板和石膏板封闭,外墙是塑胶类的条型板拼接或薄型砖砌成,房顶是鳞状的沥青瓦铺设,墙体和楼层间隔内是管线和岩棉填充。这种房子抗震抗衰老的性能比较好,但要注意火灾和飓风,好在一般别墅最高三层,有的一层是在半地下,所以人员撤离比较方便,每层房间各处都有防火防烟尘的警报消防设施,安全性还是比较大的。</p> <p>  美国人普遍爱好运动健身,所以这里的健身房常常是人员爆满。每到星期天各个运动场、公园里、社区小路上都是运动的人群,以骑自行车、棒球、篮球、橄榄球和跑步为主,也有不少人车顶上拴着小艇去湖泊、海边去划船。</p><p> 美国人不怕晒黑,认为有小麦色的皮肤才健康,更羡慕有肌肉的男人和身条好的女士,不喜欢戴着眼镜瘦弱的人。</p> <p>  美国人的性格无疑是是乐观直爽的,而且善谈,不认识的人遇到一起会聊半天,但谁跟谁并不继续交往。</p><p> 美国人不太会掩饰,比较直白,认为对的或错的、觉得行或不行都会直接说出,绝没有中国人的那种婉转和修饰,所以让人感觉很好接触,不耍心眼。但美国也容易翻脸,毫不客气,所以接触他们要注意分寸,不要触动他们的神经。</p><p> 比较熟悉的美国人见面会礼貌的打招呼和拥抱,都是善意的礼节性的表示。</p><p><br></p> <p>  来美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这里的生活时时在改变着自己,享受蓝天白云,也忍受着寂寞孤独。美国的强大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感觉,並没有从“强大”中实际得到了什么,自己一直在适应中不断产生新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