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阿芬

<p><br></p><p><i>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二年级组 谭庆芬</i></p> <p>  曾经你是否也是怀揣着五彩斑斓的梦想,激情满怀、信心百倍地踏进“班主任之家”?多年后你是否仍然时常为班级工作中某些问题感到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对于班主任工作中形形色色的困扰,我也曾夜思梦想,甚至辗转难眠;也曾听过一些专家热热闹闹的报告,看过一些莫测高深的书籍,一些“主义”、“理念”看着很美,听着很高明,可到了实践上,这些东西就太过理想主义,只好又回到自己狭隘的经验上来;也曾听过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典型发言,但有些东西也确实不好照搬照抄,否则真是南橘北枳,相差甚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路遥先生说过“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即使不能成就事业,我们也要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p><p><br></p> <p>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许多困惑迎刃而解。这本书在序言里劈头就是一个问题“你喜欢做班主任吗?”一个简单的问题,细细品味让我感慨万千。</p> <p>  我国最早、 最伟大的“班主任”之——孔夫子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以为,明白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职责、工作原则和方法,或者做了几年班主任有所体验,这只能算是“知之者”,真正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作为一门专业知识来学习,则即使尚未有很多心得,也属于“好之者”, 而只有学有所得、超越了自我、从中得到了真正的乐趣,才是“乐之者”。可见,从“知之”到“乐之”,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好之”阶段,如果没有“好之”,则不但不可能达到“乐之”的境界,就连“知之”也保证不了质量。一个人不喜欢的事情,他不会有很多“知之"”的冲动,知道一些就行了,浅尝辄止。然而,如今老师们喜欢当班主任(乐之)吗?好像不大“乐之”。也就是说班主任并不是一种吸引人的职务。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危机,为什么许多教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p><p> </p> <p>  作为一名班主任非常辛苦,尤其是初学乍练的时候;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孩子王”。班主任的自我感觉是“干活的”,不需要策划,只需要落实,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傻干、卖力气。这种低科技含量的“类体力劳动”使教师几乎只有疲劳感,很少有成就感,更很少有自我超越感。</p><p> 王老师质朴的笔法和深邃的思考告诉我及许多人的一个认识误区。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而非管理,管理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反思自己,我在自己的班级教育中却一直以一名管理者自居,缺乏对教育的思考。读完书本我才意识到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是需要思考的,需要不断的总结问题、汲取经验。这也正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要的工作素养。</p><p> 王晓春老师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p> <p>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不乏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习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p><p> </p> <p>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习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习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才想办法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p> <p>  结合自己多年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实践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带给我的启迪,我认为一名“专业的"班主任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思考:</p><p> 首先,是对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正如王老师书中提及,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对于日常班务这些平常可能忽视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恰恰不能懈怠。处理好日常班务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p><p><br></p> <p>  其次,教育要注重过程,不能偏重结果、急于求成。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 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也需要这个过程。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p><p><br></p> <p>  第三,学会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注重方式和技巧。就拿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来说,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但难的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个特别调皮而且不受其他学生喜欢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的闪光点。王晓春老师也说到,他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特别关注他,而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就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了,于是,他总是看不到那个学生安静的时候。这个案例也给了我提示,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他的点滴进步。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p> <p>  第四,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必要的批评永远不会废止,但把它减到最少。具体可以采用记录对学生的批评事件,分析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惩罚手段也可以一一写在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大大提高。</p><p><br></p><p><br></p> <p>  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p><p>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请大家做这样的教师:“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我相信我们会从”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走出来,快乐生活每一天。</p><p> 让我们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有幸福感的班主任。</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摘录诗二首:</span></p>

班主任

班级

问题

学生

班风

我们

王老师

教育

一个

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