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的准备

骆集乡王楼小学

<p>愉快的暑假就要结束了,孩子们马上就要开学了,而且每个年级的孩子都要升入新的年级:</p><p>此时此刻,孩子们该如何调整?</p><p>家长要如何提前做好准备?</p><p>怎样才能帮助孩子?</p><p>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吧~</p><p> back to school</p> <p>一年级新生:</p><p>幼小衔接是孩子小学生涯很重要的转折点,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入学后就要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和伙伴都需要他熟悉、适应,孩子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学前的准备。入学前家长应做好哪些准备呢?</p><p> (一)物质上的准备</p><p>家长要给孩子买好必要的学习用具,像铅笔盒、铅笔、尺、橡皮、油画棒等。小刀不要让孩子带到学校去,家长每天给孩子削5—6支铅笔就可以了,铅笔以HB为宜。准备一个水杯。孩子得到这些崭新的学习用品后会很高兴,会渴望背上书包投入新的学习生活。家长应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放好用具等有条不紊的习惯,以避免孩子上学后出现自己不会整理,事事依赖父母的现象。</p><p> (二)入学前的思想准备</p><p> 首先,要让孩子处于充满自信、愉快、满怀渴望、积极的情绪状态。要使孩子愿意上学、向往做一名小学生,就应让孩子对学校的环境、生活和活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激发他们入学的强烈愿望。家长只有通过各种方法使孩子满怀渴望,愉快自信地踏进学校的大门,孩子才能迈出成为小学生的坚实的第一步。</p><p> 家长要让孩子对学习的艰苦有充分的认识。家长可借助讲故事、说寓言等形式,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要付出努力的事,从而使孩子做好要认真、努力学习的思想准备。</p><p> (三)知识上的准备</p><p> 有些家长怕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就提前把一年级课本内容先教给孩子,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家长与教师教的方法不尽相同,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学过,上学后对学习无兴趣,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入学前,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等;还可以教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这对他们的入学是有帮助的。</p><p> (四)入学前的生理准备</p><p>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p><p>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p><p> 2、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p><p>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的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p><p>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p><p>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p><p> 4、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p><p>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p><p>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p><p> 另外,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p><p>我们针对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提出下面的建议:</p><p>1、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p><p>“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设想一下: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请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p><p>2、注意教育的细节。</p><p>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谁关注细节,谁就有很大成功的把握,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p><p>3、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切记要“循序渐进”。</p><p>也就是要一步一步的来。我觉得从我们的家长角度来说,家长要定位你的期望,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应该考虑孩子目前的年龄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作为家长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提醒。有时侯这些孩子欲言又止,是害怕做错和说错,而实际上鼓励的确能给孩子提供自信,这才是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做好的事。</p><p>4、重视孩子的习惯。</p><p>一些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是否优秀,对习惯不够重视,对此,市教科院专家也指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尽量避免一边作业,一边吃东西或玩耍,久而久之养成孩子思想不能集中的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近期学习和将来的发展。好习惯,将受益一生,而习惯的培养,则要从小做起。</p> <p>一年级升二年级:</p><p>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所以,在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尾声中,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习惯辅导,使得孩子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上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p><p>一年级升二年级之后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因为接下来的三年级是小学课程转化的重要年级,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再加上学习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因此,要利用好一年级升二年级的暑假,规划好学习计划与辅导计划,抓住这关键阶段,培养孩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会让孩子在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更加顺利。</p> <p>二年级升三年级:</p><p>二年级升三年级后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课程内容从培养学习兴趣转向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孩子往往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加上训练的不足,会出现遗忘、理解混乱等现象,所以提前让孩子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尤为重要。</p><p>语文。</p><p>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语文课文由原来的文字简单、情节单纯转向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词也逐渐成为帮助读通课文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重点了。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p><p>数学。</p><p>三年级数学的学习需要加强孩子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p> <p>三年级升四年级:</p><p>三年级升四年级后分水岭逐步形成,就学习习惯而言,这个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各种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甚至伴随孩子一生。当然这种学习习惯既包括了好的习惯,也包括不好的痼疾。就学习内容而言,难度有了质的改变。在三四年级时,孩子的书面语言开始超过三四年级时,孩子的书面语言开始超过口头语言。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偶尔下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帮助他们。</p><p>语文。</p><p>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同学会明显感觉语文不再像以往那样可以轻松拿高分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学生无论从心理发展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一定的难度,又非常重要。</p><p>数学。</p><p>开始接触升学考试必考的几何、计数、行程、数论等内容,孩子数学体系日趋完善,需要通过知识提升为今后的小升初考试做充足准备。</p> <p>进入五年级,一定要明确这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因为六年级主要就是小升初复习,因此五年级时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话,那后面往往也会力不从心。在五年级上学期,这是一个完全接纳新知识的阶段,重点、难点内容的增加,对这个阶段的要求就是总结知识点,而不是传统的“听课,完成作业”。面对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内容,我们留下的问题会很多很多,题目的变化也会多种多样,要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的联系,找出不同,总结越多,思考越多,超越也就会越多。</p><p>五年级上的建议:</p><p>有自己的归纳整理本,坚持每日做一题、懂一题,将错题滚动练习,将知识点网状化,不懂就问,举一反三。</p>

孩子

学习

家长

习惯

三年级

入学

二年级

培养

准备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