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人的急与慢

立国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滨人性子急,假如你驾车礼让行人而稍稍点了一下刹车,后面那些车辆顿时喇叭声响成一片,个个象屎顶到腚门子一样憋得嗷嗷叫!当遇到红灯排队停车时,哪怕只差一个车位的距离,很多人也要冒着刮撞和违规压线的风险变入靠前的位置,好像抢不到这一个车位的距离,就输掉了整个人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些驾车者更是急得怪异,急得突然,令你匪夷所思。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曾经对我说:“市内开车变道时,尽量不要打转向灯,看准了就迅速插过去,否则更麻烦”。后来发现其中奥妙,当你转弯需要从左车道变到右车道时,右车道后面的车辆本来开得慢悠悠的离你很远,而一旦看到你打了右转向灯准备变入他的车道,就立马疯狂鸣笛并猛冲上来!那劲头儿,就像一条蔫头耷拉脑的正在闲溜达的饿狗突然发现了一只肉包子。所以,不打转向灯,顺其自然地插过去,反而什么事儿也没有,还可能更安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行人也许感触更多,当你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准备过马路时,远处那些正常速度而来的汽车,看到你有跃跃欲试的过路企图,大都会突然加速从你面前抢过去,仿佛是为了特意把你拦在马路对面而来上这一脚油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几乎每天都遇到超速行驶,左穿右插,争道抢行的车辆。在哈尔滨的马路上讲“相互礼让”,等于讲“与虎谋皮”。如果你驾车在这座城市锤炼两年,再到全国任何一座城市开车,你的技术都是超级无敌的。如此争道抢行,你一定以为哈尔滨是一个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这些人肯定都是有紧急公务或赶着谈一笔大生意!非也!在我所知的两起因超速、闯红灯等违规行为而车祸殒命者当中,一起是急着添补麻将桌儿上的“三缺一”,一起是从外地赶着回城撸串儿。很多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非是从甲地狂奔到乙地换个地方吹牛、扯犊子、发呆而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滨人的急不仅表现在驾车上,各种场合下的急屡见不鲜。前儿个去医院看呼吸科就一连看到俩事儿。先是乘电梯急,里面的人还没出来,外面的人就呼拉一下往里挤,那架式好像玩命要把电梯里面的人都拦回去一样。屋儿里的人不倒出空儿,外面的人岂能进来?这是常识,也叫“先客让后客”,早年逛窑子心急火燎的嫖客都懂的规矩,现代人愣是不懂!</p><p> 然后是候诊急。五个医生按号接诊,问诊进度有快有慢。一位黑衣黑裤黑脸的壮汉突然急了,破门冲进一间诊室大吵大骂:</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你TM会不会看病?别人都TM看完六个了,你TM才看俩!不会看就TM赶紧滚犊子,别TM耽误好人功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众人好言相劝,方才罢休。壮汉坐到我一旁,依然怒气未消,我劝慰并吓唬他说:“医生可是个良心活儿,你这样恶语相伤,当心他故意误诊报复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壮汉一脸不屑:“我TM怕他?我TM谁都不惯着!误诊吓唬谁呀?我TM是陪我家老爷子来的”。说着,换成亲热的眼神儿飘了一眼旁边那位蔫巴儿瘫坐着的干巴老头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滨人也有慢的时候,慢得也令你匪夷所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赶到节假日,当商场、旅游景点和游乐场的各色餐厅爆满的时候,有些人本来已经快吃完了,撂下筷儿就要起身之时,看到餐厅外面排队等着用餐的人挤得满坑满谷,立马又坐稳了,放慢了用餐速度,一面咀嚼着剩余的残渣儿,漫不经心地唠着闲嗑儿,一面不时扫视着挤在外面瞪眼儿等着进来吃饭的大人小孩儿,脸上洋溢出捷足先登,独享稀有资源的成就感,优越感和幸福感。把纸杯底儿剩下的那一口混着油沫儿和口水的可乐,像品尝1980年的拉菲一样,一星儿一星儿的往里咂。</p><p> 这种心态确实很值得研究,有位在火车站排队购票的哥们坦言:排队的心理变化不在于前面还有几位,而是身后排了多少人,若身后无人则沮丧,若自己身后排了长长的一队,成就感和自豪感马上就来了!</p><p> 哈尔滨人的慢,还体现在饭局上,经常会遇到喝磨叽酒儿的人。尤其是端杯提酒,废话连篇,左一层意思,右一层意思,磨磨唧唧,没完没了。有回在我家小区附近聚餐,一位老哥来了兴致,端起杯来车轱辘话滔滔不绝,讲了十几分钟还没有收尾的意思,我借故打电话溜回家看会儿电视,又冲了个澡儿,返回来时发现这老哥还端着酒杯矗在那里没住嘴儿,已经说得口吐白沫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哈尔滨的一部分人身上,不能代表哈尔滨人的全部风貌,但也从不同程度折射出当地的某些陋俗。这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在80年代曾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今已经沦落到末尾几位,这其中与“急”和“慢”的城市文化是否有些关系,值得我们深思。</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