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36班同学

东方何哥

<p>漓江东岸的穿山是桂林的名山,山下的桂林一中前身是汉民中学,也是个名校。一中也曾经出过名人。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我们高36班同学自己的故事。1960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从各个初中分配到了这里,全部住宿在学校,一同喝着小东江的水,吃着食堂的瓦罐饭,穿着单薄的旧衣,打着赤脚艰苦又快乐的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p><p>一晃60年过去了,我们都成了七十多奔八的银发老人,芳华虽已远去,情谊却永恒。2020年8月8日我们高36班同学抚今思昔约在文昌桥头聚会。</p> <p>原来商定到象山公园里集中的,来得早的同学就在文昌桥头公交车站焦急的等待,结果大家都在路边集中起来。特别是见到从南宁赶回来的刘丹桂和唐父谦两同学就兴奋地围了上去。</p> <p>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也还有一说就是:五世修得同窗读。同学情就像清澈见底的漓江水一样纯洁,缓缓流长。</p> <p>亲切交谈,回首往事,感慨万千!</p> <p>刘丹桂从南宁赶来参加聚会,年纪比好些同学都小,胡子留得比哪个都长,他行的是中医为的是老中医的形象。</p> <p>今天的聚会可惜只来了两位女同学周从英和林欣平。</p> <p>徐渝生、林兆钧和袁庆瑜三个是老同学,初中高中都在一中读书。袁庆瑜虽然腿脚有点不方便却非常热衷于同学聚会,几乎每次都参加,今天就是坐着轮椅也要来和同学们聚会。</p> <p>袁庆瑜的老母亲今年已经104岁高龄,恐怕是我们班同学唯一健在的家长了!老人家也来看看我们,林欣平与老妈妈合影留念,祝老人家健康幸福!</p> <p>袁庆瑜因腰椎神经的毛病折磨着他,现在只能靠拐杖和轮椅行走。梅铭惠每次见到他总是仔细的询问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同学们有什么毛病也总会想到梅铭惠,他快成为我们的保健医生了。</p> <p>我们高36班的骄子。梅铭惠博士多年以来一直享受着国务院的津贴。</p> <p>六十年后相聚在文昌桥头留下这珍贵的合影。</p><p>今天袁庆瑜开着电动轮椅车来了,刘丹桂和唐父谦昨天乘动车从南宁赶来了,谢谢你们的热情参加!可惜还有几个同学没有来!美好中总会留着点遗憾。</p> <p>60年的同学情谊是那么深厚纯洁,如同一壶60年的老酒那么甘醇清香。今天同学们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互助关心着身体健康状况,探问着多年没有见面的同学情况,还津津有味的回忆起读高中时的老师和一些趣事。</p> <p>1960年国家最困难时期,黄景娇老师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桂林一中,就任我们高36班班主任,还是我们的俄语老师。1962年黄老师结婚后调往浙江黄岩中学,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但她那穿着得体打扮清新、满身焕发着青春气息的身影至今还非常清晰的留在同学们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1963.5.4“五.四”青年节我们班团支部全体成员合影。过两个月大家就分道扬镳了。这是我们班的一群先进同学,我们的榜样。</p> <p>63年大学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虽然我们班就这几个人上了大学,但是在全年级是录取最多的一个班。我们班的骄子大学毕业后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磨练成了教授、专家、主任、校长、局长……。</p> <p>我们班的华侨同学和我们同甘共苦,一同勤工俭学到永福县的大山里铲茶山。在学校里我们互相学习、互助友爱。至今毛延芳一直联系不上,大家经常念叨他,想念他。</p> <p>年轻真好!我们班的女同学虽然素面朝天,但个个都美貌如花。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大家都没有象样的衣服,还吃不饱饭,贫困也压抑不了青春的焕发。</p> <p>我们这些同学好几个在一中读书时就是学习的尖子,每年学期结束时还曾获得各种奖励。只因为所谓的家庭背景而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大家都不气馁,上山当知青、进厂当工人。艰苦的环境把人都锤炼成了精英,成了劳模、基层干部、工程师……。</p> <p>同学们离开了学校就各自打拼,沈兆详成了名画家、李省三成了有专利的工程师、林兆钧成了大学的部门领导、赖乃振成了政府官员,人生中都有着骄傲的风彩。</p> <p>人生路人人走,你们走得太快了点。每每翻看老照片时,你们的英容笑颜总会在我的眼前晃动,读书时在教室里、宿舍里、球场上讲过的笑话、做过的荒唐事还记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p> <p>63年毕业前在教室门前留影。汉民中学(桂林一中的前身)留下的教室宽敞坚固,现在已经没有了。</p> <p>63年毕业前在七星岩花桥附近的合影。</p> <p>63年毕业前的合影,后面是穿山和塔山。</p> <p>63年毕业前在穿山脚下小东江畔留影。</p> <p>快毕业了,难舍难分!合影留念。</p> <p>在学校实验室前合影留念。</p> <p>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盛国安老师合影留念,这是我们高36班全班同学和盛老师最珍贵的毕业照,全部到齐!</p> <p>后面是我们班的宿舍,我们在这里住了三年。如今已经变成穿山公园的小树林了。</p> <p>一中的操场是全桂林市大中学校最宽阔的操场,有400米标准的跑道的足球场,还有几个篮球场和单双扛。每天清晨总是何勇校长第一个在跑步,他有时光着脚有时穿着草鞋,消瘦的身材却精力充沛在为全校师生做榜样。</p> <p class="ql-block">高三上学期(62年秋)一年一届校庆举行全校运动会,我们36班的队伍走在最前面。领队:李文才(班长)、主旗手:李省三、护旗手:邓慕兰和欧元元、彩旗:赖乃振、周从英、张育才、申富源同学。</p> <p>我们第三组的毛延芳、徐惠机、邓慕兰、贝秀莲和程映雪毕业后远走他乡,再也联系不上,真的好想念他们,真希望你们能回来和大家再聚在一起。</p> <p>和实习老师在王城广西师范大学合影留念。我和王锡龄赤着脚坐在前面,那年头艰苦着也快乐着。</p> <p>班主任盛国安老师和全班女同学合影留念。那年那么艰苦的环境含苞待放花终究要开放。</p> <p>1961年10月的老照片全都是15岁、16岁的美少女,青春一去不复返,值得好好珍藏,慢慢回忆。</p> <p>1963年在南宁读书的大学生和在林场当知青的原36班同学聚在一起合影,从此开始奔赴各自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1965年春节期间我回桂林探亲和李文才、梅铭惠同学在新建的滨江大道留影,我们是高中同学也是小学同学。同学缘特别深。</p> <p>聚会前老班长李文才在同学群里就要求每个人准备一首歌,为我们的聚会增添点乐趣。</p> <p>老班长李文才童心未泯,带头唱起了儿歌《踢毽子》。我记得这首歌是我们读小学时学的歌。我和李文才、梅铭惠都是小学同班同学。</p> <p>蒋德贤用他那浑厚的中音演唱歌曲《莫斯科有我的爱》。</p> <p>林欣平和林兆钧合唱加拿大民歌《红河谷》。林欣平是桂林市某合唱团的领唱,曾参过全国合唱艺术节的比赛。她的歌声特别圆润柔美,我们几个爱唱歌的同学经常和她在一起唱歌。</p> <p>男女声小合唱《红河谷》,演唱:林欣平、林兆钧,口琴伴奏:何平。</p> <p>同学们最佩服袁庆瑜了,他清唱了几首在一中读书时音乐老师编词编曲的歌。已经过去六十年了老师教的歌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袁庆瑜在一中读完初中高中,想来对母校对老师定是情深意长了。</p> <p>梅铭惠唱了首《雪绒花》,可惜我的口琴没有伴奏好。梅博士的外语(德、英)特别好,过去我们都听过他用英语唱的《雪绒花》非常好听。</p> <p>赖乃振好久未和同学们聚会了,今天他带给我们的《相逢是首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青春是绿色的河、思念是生命的火……”</p> <p>今天忙坏了我们的摄影师徐渝生,这个美篇的照片和视频好多都是他拍摄的。</p> <p>最后大家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们36班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忘了年龄,又焕发青春高声歌唱。愿大家青春永驻!健康快乐!</p> <p>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p> <p>歺后合影留念。晚年的时光特别珍贵,大家商定好以后每年一次大团聚,2023年是我们高中毕业60周年,一个也不能少再来一次大团聚。</p> <p>梅铭惠1987——1989年留学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年底即将回国时与他的导师留影。</p> <p>1994年9月梅铭惠应第二十三日本急腹症医学会组委会邀请,偕夫人赴日本东京琦玉参加会议,并在大会作30分钟专题报告,题目是: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p><p>他身后的纵行条幅即特邀嘉宾的介绍。第一条即为介绍梅铭惠的条幅。</p> <p>李省三同学于1979年在市职工大学脱产学习四年后回到桂林钢厂,在桂钢净化设备厂担当起总工程师的重任。在他的设计指导下生产的LWG糸列微孔PE过滤机在1997年参加了自治区科技活动周的展示。李省三还协助指导漓泉啤酒厂、汉高洗涤剂厂安装使用这款过滤机。李省三在北京与工业部的领导、天津大学的教授一同参予制定该糸列产品的国家标准。好样的李省三!</p> <p>苏国定从农学院毕业后任桂林市畜牧兽医站站长,市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自治区畜牧兽医学会理事。</p><p>照片1是1988年在市科协年会上汇报畜牧兽医学会工作。</p> <p>1.蒋德贤时任国营良丰农场场长时下基层捡查工作。</p><p>2.蒋德贤时任桂林市人大代表时与王副市长一同视察桂林市的基础设施建设。</p><p>3.桂林市人大代表留影。</p><p>4.时任桂林市奶类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代表协商工作。</p><p>5.对外经济协作签暑协议。</p> <p>常言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五世修得同窗读。高中毕业后虽然各奔东西,但却时时想念着曾经的同学,只要有机会一定会聚在一起再叙往事、再抒情谊。</p> <p>1997.3.2我们相约回到了母校桂林一中,回到了我们高36班教室门口。也不知道梅铭惠在哪里写好“高36班”的门牌马上挂到门上,我们便有了这张珍贵的照片。</p> <p>1997.3.2在一中教室门口留影。</p> <p>1997.3.2我们相约回到母校桂林一中。</p> <p>1997.3.2在一中校园里见到唐自健老师,大家便亲切的交谈起来,询问起几个老师的近况。</p> <p>1997.3.2.我们又来到了穿山脚下小东江畔,这一带是我们高中时常来玩耍的地方。</p> <p>小东江畔塔山前留影。</p> <p>小东江畔留影。</p> <p>1997.3.2.小东江畔留影。</p> <p>1997.9.10在桂林国家森林公园聚会。和何勇校长、兰华能几个老师合影留念。</p> <p>1997.9.10在桂林国家森林公园聚会。</p> <p>1997.3.2回到母校见到了邓立老师和唐自健老师,聚会后在酒店合影留念。</p> <p>2001.1.20和从北京回来的欧元元、刘云虎夫妇在华都大酒店聚会留影。</p> <p>2001.2.3我们在梅铭惠的新居聚会。梅铭惠是我们班的骄傲,他去德国留学获得医学博士,拒绝了导师的挽留回到桂林。现在是博士生导师,仍在医学院的门诊、病房和学校里忙碌着。</p> <p>2001.2.3在梅铭惠新居聚会。</p> <p>2001.2.3聚会。</p> <p>2001.2.3聚会。</p> <p>2001.2.3.在梅铭惠新居聚会。</p> <p>2006年于桂湖大酒店合影(我们几个去参加苏国定儿子的婚礼庆典)。</p> <p>2007.10.26参加桂林一中70周年校庆留影。</p> <p>2017.9.9相聚芦笛岩。多年未见的陆惠玲和廖美云来参加了聚会,欧元元和刘云虎夫妇也来了。</p> <p>2017.9.9于芦笛公园合影。</p> <p>2017.9.9于芦笛公园合影。</p> <p>2017.11.4何平回到高峰林场和屈方任合影留念。桂林一中上山当知青的还有几个留在高峰林场,正在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p> <p>2018.2.10春节前我们36班和38班部分同学去看望96岁高龄的何勇老校长。毕业55年后的师生相聚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说好了等何校长100岁生日时我们再为老校长祝寿庆贺,可惜老人家不久就仙逝了。</p> <p>2019.9.21林欣平、黄焕勤、何平于象山公园留影。</p> <p>2019.9.21于象山公园留影。</p> <p>2019.9.21林欣平和黄焕勤在象山公园相聚。</p> <p>2020.5.30我陪从南宁回来的唐父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王锡龄,分别四十多年的老同学见面有说不完的话!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学毕业后,两个人就在穿山脚下桂林一中读完初中又读高中,63年一同上山当知青,两个人同甘共苦近20年。当年的小屁孩如今都是奔八的老人了。</p> <p>2020.5.31唐父谦从南宁回来,几个同学在林兆钧家中聚会。</p> <p>2019.9.21蒋德贤、林兆钧、苏国定、何平、黄焕勤、林欣平、李省三在七星区乐库歌厅相聚。</p> <p>2019.2.23在乐库歌厅留影。左边两位是林兆钧夫人和苏国定夫人,几个爱唱歌的同学每周都要聚在一起,在林欣平的指导下大家的歌唱水平大有提高。</p> <p>我们班几个爱唱歌的同学经常聚在歌厅唱歌,林欣平成了大家的声乐老师,她的指导使得我们的歌唱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天我们排练了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何平用口琴伴奏。</p> <p>愿我们的友谊在歌声中浓缩!</p> <p>我和王锡龄高中毕业后一同去到高峰林场当知青,共同爱好唱歌和拉手风琴,曾多次参加总场的文艺宣传队到处演出。2020.8.11我去他家见到他的手风琴还是那么新,两人情不自禁的又拉又唱了起来。</p> <p>也许是王锡龄的帕金森病影响他不能再拉手风琴,也许是他多年没有唱歌,我也几年没有拉手风琴。今天(2020.8.13)的水平只能这样了,但自娱自乐还是蛮开心的。</p> <p>2020.8.11何平和李省三探望病重卧床的秦荣林,一见面秦荣林就痛哭流涕,李省三也难受的流泪了。秦荣林已经不能说话,但头脑清醒,当场就写下了“同学们我想你们”一行字。何平马上拍照发到36班同学群里,很快就有好几个同学传来问候和祝福,秦荣林感动得又痛哭流涕。同学情,深依依!</p> <p>2020.8.15我们几个同学去慰问病重的秦荣林同学,梅铭惠不愧为医学教授用心理疗法一下就把秦荣林逗乐了。秦荣林中风多年,现在不能说话、不能站立,今天第一次露出了笑脸。同学的友情如同一济良药温暖了他受伤的心。</p> <p>梅铭惠执笔写下了《祝你早日康复》,代表了我们的共同心愿。</p><p>秦荣林也十分清楚的记得大家的名字,感谢大家来看望他。</p> <p>心情愉快疾病就好得快!祝你早日康复!</p> <p>同学们情深义重,大家都真诚的祝愿秦荣林早日康复!也互相祝愿远离疾病,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度好晚年!</p> <p>老一中原来是没有围墙的,校区里除了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和运动场外还有师生的宿舍、图书馆、饭堂,还有大片的农场,每个班都有菜地。为了建设旅游城市划出去大半土地才建起这个围墙。</p> <p>我每次路过老一中的围墙总会情不自禁的向里面探望。螺丝山披着绿装还是那么小巧秀丽,400米的跑道、标准的足球场都曾留着我们的年轻的身影。桂林一中是全市占地面积最宽的中学,为了城市建设500亩地划出去了一大半,最后连学校也搬迁了,这里成了职业技术学校。透过这新建的围墙看到那熟悉的操场心里总有点酸楚的味道,再高大的围墙也挡不住我们对母校的思念,也挡不住我们对儿时留在这里的踪迹的追寻。时光如梭,岁月无情啊!</p><p><br></p><p>摄影:李文才、徐渝生、林欣平等</p><p>编辑:何平</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图</p><p class="ql-block">网友发来三张上世纪四十年代桂林穿山和汉民中学的老照片,值得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的穿山是那么的苍凉,山脚下只有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屋,四周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那时正是战乱时期哦!</p> <p>1936年为纪念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先生,任中敏(胡汉民的秘书)与友人在南京建立起汉民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将学校迁至桂林的穿山脚下重建校舍。当年即招初中高中各一个班共100多人。后来因战乱从沦陷区逃来桂林的大批流亡青年学生要求入学,学校又由原来的56亩扩大到200多亩。</p><p><br></p><p>一群年轻的学生爬上了螺丝山,山脚下就是新建的汉民中学。螺丝山光秃秃的不见一点草木,年轻人的心里却是热血沸腾,为了抗战胜利同学们仍坚持学习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汉民中学老校长任中敏先生治学严谨,是个很硬派的人物。学校以育才救国抗日救亡为主旨,教育为抗战、严格规范,成效卓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小路上有个好气派的学校大门,旁边便是一幢幢教室,前排右起第一间曾经是我们高36班的教室。现在只能在照片上寻找它的身影了!右上角的羊牯岭已经变成平坦的繁华的闹市。历史在变迁,时代在前进,桂林一中永驻我们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值得我们老一中校友怀念的前辈,汉民中学老校长任中敏老先生。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一生坎坷。世界各地都有他的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海外学生为他整理出版的一本诗集,我从中拍的照片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汉民中学校歌。</p> <p class="ql-block">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22日国立汉民中学高中第十八班全体同学和班主任唐喆老师的合影。唐喆老师从日本留学回国,任中敏校长聘请他到汉民中学任教。唐喆老师教学非常严谨,深受学生敬爱。可惜后来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桂林一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1985年在南宁去世,享年80岁。</p> <p class="ql-block">汉民中学高18班学生名单。</p> <p>从汉民中学到桂林一中历届的校徽。</p><p>怀念过去,珍惜当今!</p><p>祝同学们健康快乐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