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中秋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b></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造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中秋节比较常见的风俗还有猜灯谜、观潮、赏桂花、饮桂花酒等。</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此外,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中秋风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山东的祭祖、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b></p> 中秋的思念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最惹人相思的,当数中秋的夜晚,月圆人圆。只是这“圆”稍有残缺,便会洒下无尽的思念的月光。中秋夜,谁曾举杯对明月,把思念的浊酒饮成传世的华章?</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当是苏轼吧!他在思念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夜,希望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明月。词言情,苏轼再有才,如果没有对亲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恐怕也是难得如此佳句。</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喜欢宋词,更喜欢宋词里的相思:“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宋词里的相思,多与爱情有关,尤是婉约派。最会折磨男人心的,当数宋词里的女子,她们楚楚可怜,处处招人怜爱,而忧郁是宋词的罗帕,专拭多情的泪水。那滴滴因思念而感伤的泪水,最终都滴成了宋词里的翡翠,让我们今天再次细细端详,依然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凄美。</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一直在想,如果让今人填词,恐怕很难填出宋词里的意境。不是因为今人无能,而是我们失去了这种氛围和情境。看了宋词里的爱情,现代女子一定会说,“那个让自己流泪的男子,还值得去思念、值得去爱吗?”</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古人无论是对待爱情、亲情、友情,大多都很长久,甚至愿意用一辈子去坚守。王宝钏苦守寒窑 18年,其实不只是一种“愚忠”,而是一种对心中至爱的坚守。想这 18年来流过的那些思念的泪水,为后人换来的启示该是多么厚重,我们究竟该怎样坚守一份完美爱情?而我也终于明白,为何有那么多 80后、 90后愿意一次次前往古城寒窑,去凭吊宝钏的爱情,只因那里才有真正的思念的刻骨铭心。</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现代人太忙了,没时间去思念。今夜中秋,不知是否有人对月饮酒,像当年的苏轼一样,像宋词里的那些女子一样,遥望明月去慢慢地思念一个人?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太多便利,也夺走了我们太多的去认真思念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几乎可以用一秒钟把自己的相思告诉另一个人,甚至可以群发、复制、粘贴,然最终回过头来想想,心却空落落的,还是找不到旧时明月的温度。我们发现,这种表达正在丧失它应有的分量,那么轻,薄如羽毛。</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们一次次祝福朋友“节日快乐”,其实自己未必快乐。但如果今夜,你曾放下手机,离开喧闹的电视,守一树梧桐细雨,独对无月的长空久久地思念过一个人,这个人无论是你的父母、恋人,还是朋友,那么你真的就是幸福、快乐的;或者如果,你幸运地被另一个人也同样思念过,那么今夜,你就是一个幸福至极的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