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内一日游 一一10

诗友陈

<p>西安市内一日游景点安排</p><p>一、上午安排</p><p>1、汉景帝阳陵博物馆;</p><p>2、大雁塔慈恩寺及公园。(午攴地)</p><p>二、下午安排</p><p>3、明城墙和南门;</p><p>4、西安碑林博物馆;</p><p>5、钟鼓楼广场。</p><p>三、晚上安排</p><p>6、西安市回民文化美食街区</p> <p>汉景帝阳陵</p><p>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北的咸阳原上。</p><p>1990年5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帝阳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测绘、钻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掘研究成果。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p><p>阳陵帝、后陵均为"亚"字形,座西面东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这次发现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进行布局的论点,解决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难题。</p> <p>汉阳陵地下博物馆</p><p>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遗址类的博物馆,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基本告竣,历时约27年。</p><p>地下博物馆是建在80多个外围的十余条外围从葬坑中的发掘现场。在文物和遗址没有丝毫移动的原本状态下与之“零距离”的接触,如身临其境。</p><p>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一个投资9000多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为了达到既保护帝陵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又能够展示陵园重要考古成果,满足观众欣赏古代遗址的目的,整个建筑基本沉埋于地下,地面覆土绿化,是目前中国第一座全地下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p><p>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处处体现了高科技的运用。内部利用地热资源达到绿色环保和节能效用的水源热泵空调通风系统、方便轻巧的壁挂式残疾人电梯以及光纤和LED等先进光源组成的遗址特殊照明、采用先进的光成像技术,通过虚拟成像的手段再现了汉景帝时期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等。</p><p><br></p> <p>大雁塔景区</p><p>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塔身高七层,通高64.5米。</p> <p>《谒大慈恩寺》【唐】李治</p><p>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p><p>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p><p>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p><p>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p><p>《题慈恩寺塔》【唐】章八元</p><p>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p><p>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p><p>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p><p>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p><p>【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唐】白居易</p><p>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p><p>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p><p>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p><p>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p><p>《慈恩寺上雁塔》【清】洪亮吉</p><p>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p><p>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p><p>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p><p>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p><p><br></p><p><br></p> <p>塔底层南门洞两侧砖龛内分别嵌有《大唐三藏圣教之序》碑(以下简称《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以下简称《记》碑)。两碑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 653 年),其中《序》碑置于西龛,碑文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自右向左竖向排列,;《记》碑置于东龛,碑文由唐高宗李治(撰文时在春宫作太子)撰文,自左向右竖向排列。两碑均由唐代书法名家褚遂良书丹,规格形制相同,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唐碑典型形制)。</p> <p>明城墙与南门</p><p>作为一个十三朝的古都——长安,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其中,明城墙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这城墙,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_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p> <p>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明城墙的正南门,也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如今的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永宁门是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建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新完成的地下通道可以使游人能够安全地进入其中。城上的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 </p> <p>陕西西安碑林</p><p>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p><p>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著名碑石列表</p><p>东汉《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以隶书写成,记载东汉曹全镇压黄巾起义。</p><p>晋《司马芳碑》</p><p>唐《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由唐玄宗亲序加注,记载《孝经》中曾参问答。</p><p>唐《开成石经碑》,刻于唐文宗太和四年,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写成,有《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p><p>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汉字和叙利亚文记载景教传入中国的情况。</p><p>《大唐三藏圣教碑》,唐太宗制文,僧怀仁集字。</p><p>唐《唐广智三藏碑》</p><p>唐《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p><p>《不空和尚碑》</p><p>《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作品。</p><p>《淳化阁帖选》,虞世南作品。</p><p>《皇甫诞碑》,欧阳询作品。</p><p>宋《大观圣作之碑》,碑正文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碑额为蔡京所写。</p><p><br></p><p><br></p> <p>钟鼓楼广场</p><p>西安钟鼓楼广场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广场东侧屹立着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钟楼,西侧屹立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钟鼓楼广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始建之初将建于两楼之间的杂乱建筑拆除,使从前很难相见的钟楼和鼓楼“相见尽欢颜”,成为了西安市一大景观,钟鼓楼广场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沿着“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古今双向延伸,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传统空间组景经验,与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理论相结合,为古城西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p> <p>《夜游西安钟鼓楼》【明】 殷奎</p><p>西府层楼接上台,客怀落日为谁开。</p><p>一天秋色云飞断,万户晴辉鹊噪来。</p><p>遍倚危阑频入感,未吹画角已兴哀。</p><p>千年朝市仍更变,独有南山石未灰。</p><p><br></p> <p>西安市回民饮食文化街</p><p>从西安市中心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两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的三大城隍庙之一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回族和汉族为主的多个民族在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p><p>回民街指的是北院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四条街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院门这条街了。西安北院门是回民聚集区的一条重要街道,长度大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为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的喜爱。</p><p>回民街在西安,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地点。纵横四条街道,基本上提供了西安多部分回族的美食,如:牛羊肉泡馍、灌汤包、清真水饺、酸菜炒米、烤牛羊肉、各类点心及精美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来西安旅游的朋友绝不会错过这样一条街道,既大大满足了自己的食欲又增添了许多旅游的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