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家好!我是九台师范高中金荣,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高中生的家长,在假期有幸读了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教授推荐的阿尔弗雷德.阿得勒的《自卑与超越》 其目的是让孩子不再受伤,让人生更加完美。</p> <p>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感觉是相见恨晚,它首先从三个大的方面阐述人类整体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分别是生活的共同家园地球,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两性繁衍后代的使命。对于个体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围绕着职业、社会和两性这三问题进行的。即从事对社会有用的职业,建立卓有成效的人际关系,实现一个人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p> <p> 于是阿德勒从12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坦言:自卑是人类的通病,也是失败的根源 ,所以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培养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让孩子真正地理解职业,社会和家庭的观念,以更好地克服自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p>阿德勒对自卑和超越进行了界定,他认为自卑情结是个体因准备不足或无法应对而产生的,所以在问题面前坚信自己无法解决的症状。超越则是为了克服自卑,通过改变环境、采取行动、自我提升等方式来实现的行为结果。</p> <p> 读了本书后我对全书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进行如下思考。</p> <p>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一些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和家长没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喜好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学习方式上,一些学生只靠看,一些学生只靠听,还有些靠动。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调动视听嗅味触觉,体验优越感,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参与课堂和学习的行为,并改变学习方法使他们进步。</p> <p> 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学是为了用,我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并不讲本节内容,而是和学生分享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科价值、适用范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第一节课更有意义。能让学生对高中化学有个直观的感受,并产生持久的兴趣。没有所谓的遗传基因,只是有正确方向的长久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p> <p> 改变思想,认可学生的付出。每当看到聪明但不学的孩子,我们都会痛心,觉得可惜。阿德勒给出的解释是这些被称为聪明的孩子一旦努力学习取得成绩后便会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称赞,但是当其努力之后没获得进步,没得到称赞甚至反而遭到批评时孩子会受到伤害,因此这些孩子接受了被说成聪明但是很懒的类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能层阶式设置任务学生去执行,家长,老师要赞赏他们的付出,执行要重过程轻结果,逐渐克服这种心理。</p> <p> 克服自卑,有人选择追求卓越,有人选择掩饰自卑。书中描述,没有人愿意低人一等,所以我们不断清除障碍、克服自卑。有的不断自我提升,以追求卓越;有的设法自我欺骗、以掩饰自卑。同样面对教师的批评与鼓励,孩子们的反应也不相同,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孩子放大格局从中大受鼓舞,用刻苦学习来自我勉励与提升。</p> <p> 把学生当作是有意义的人,发现他们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学的要求。孩子在成长,教师也得成长。不同的孩子让大千世界更加缤纷。虽没担任班主任,有时候也会十分羡慕班主任与孩子们的亲密无间,见证一个孩子从青涩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我们相信用心用情去与孩子建立连接,让他有能力有信心去面对人生的挑战。</p> <p> 学习是激发生命的活力,对自己的人生始终有一份真诚的态度、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们在学习中追寻快乐,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