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文丽老师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兔之眼》有感

晴空万里

<h3>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河田小学 方锡婵</h3> <h3>  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兔之眼》仿佛一股清流,让我体会到人生中有一种味道叫平淡的欢愉,这正是她所说的“读书至味是清欢”的最好写照。“清欢”何在?就蕴在王老师的阅读主张里,藏在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h3> <h3>  一 、巧妙导入,润物细无声<br>  作为阅读交流课,王文丽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抛出问题:“《兔之眼》这本书是讲什么的?”有的孩子从书名的字面猜测故事内容:是写兔子的眼睛吗?接着老师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另一本儿童读物——《窗边的小豆豆》。利用“日本儿童文学双璧”这一名词的抛出,让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此书的出处、题材和影响。<br></h3> <h3> 二、适当留白,唤醒阅读兴趣<br>  王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巧妙地留白,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引导孩子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连串的“?”,她问孩子们:“你还想读吗?你还想知道什么?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等一连串的问题,她不仅指导孩子读书时学会预测,还激发他们通过这两个人物故事来阅读整本书的愿望。<br>  这样的留白设计,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课下会找来《兔之眼》这本书认真阅读来寻找答案。同时通过课中的拓展《小谷老师和苍蝇博士》、作者灰谷健次郎,相信孩子们也会主动去阅读这本书,甚至是去阅读作者的一系列书籍,从而以一本书实现了一系列书的阅读。<br></h3> <h3>  三、不断交流,重在阅读分享<br>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这是我听本节课后最大的感受。在课堂中,王文丽老师不断抛出各种问号激发孩子的想象和思考:通过老师的介绍你有了哪些了解和困惑?看看插图,你觉得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孩子?想象小谷老师的爱人会说什么?接下来小谷老师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的表现为什么和家长不一样呢……<br></h3> <h3>  在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还充分利用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步步深入故事情境。如:你觉得校长拍这样的老师合适吗?家长们找到校长,会怎样说呢?我们来一起演一演。</h3> <h3>  感觉课上呈现的每一个内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激起兴趣,牵动人心,她温和却精准的课堂提问和评价,让每一个问题都成为推动下一个环节的钥匙,直至打开孩子们的心门,激起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让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严谨。整节课的教学如清泉般轻轻流淌,如细雨般无声浸润,但又能激发起孩子和听课老师们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和深度的思考。<br><br></h3>

阅读

老师

孩子

王老师

文丽

整本书

留白

思考

兴趣

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