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Ⅰ还孩子天然的生活——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闫晓梅

<p>  暑假中读了《童年的秘密》,此书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著,它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作者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解读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著作。</p> <p>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影响儿童心里的一切,所以才会误解儿童。正是这种看法导致成人把儿童看成必须通过成人的努力去填满的“白板”,看作一切事情都必须由成人代劳的人,看作成人必须寸步不离地加以指导的人。最后,成人还充当儿童的缔造者,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的善恶。</p> <p>  父母一方面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把孩子看成是他自己,按他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孩子。例如,当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担心这个杯子可能会摔破,于是,他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如此做的成人可能也会梦想着他孩子的成功,将来有所作为,但是在这个时刻,他却使自己的能量浪费在保护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上。事实上,如果换做他人,即使打碎杯子,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儿童肯定会以一种持续的挫败感注意到自己是唯一被认为靠不住的人。这样,他将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无能的人,比禁止他碰的东西还要无价值。</p> <p>  如果要发展儿童的内心生活,就要允许孩子可以碰各种东西,用这些东西进行工作,并且形成行为习惯,但是儿童从来也没有得到允许展现他连续的行为过程,何谈形成习惯?例如: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吃饭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迫洗手带到餐桌前。或者,儿童正在从事一项工作,例如把石块装到桶里,这时他母亲的一位朋友来拜访了。于是,这小孩的工作被打断了,被带来见客人。成人会不断地打扰儿童,突然闯进他的环境中去,从来不跟孩子商量就指挥他的生活。</p> <p>  有的成人并不满足于仅仅阻止儿童的活动,甚至还会说:”你这个傻瓜,你在做什么?你怎么这么笨呢?干什么都干不好!”这种行为方式不仅阻碍儿童工作,打断了他行为的连续性,而且是对儿童的一种侮辱。这使得儿童相信,自己的活动是毫无价值的,他的行为是不重要的,而且他个人也是无能的和拙笨的。然而,任何人在能够承担职责之前,他必须坚信他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对自己要有信心。</p> <p>  每年接新班级都会有特别胆小、内向的孩子。课堂上她们几乎不举手,平时也不主动和老师交流,有时候叫到她的名字,她不得不说话也是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家长总是说孩子内向,不愿意说话,希望老师课堂上多提问她。但是我想到的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读了《童年的秘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孩子在成人一次次的打击和不认可中逐渐否定自我,给自己的评价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他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经常流泪,神态绝望,这一切都跟由自卑感所导致的痛苦心态影形相随。要知道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获取的和吸收的一切会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的一生。</p> <p>  掩卷沉思,结合自己的教育体验,我深深感慨: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孩子天然的生活。</p><p> 供稿: 豪迈小学 闫晓梅</p>

儿童

成人

孩子

自己

行为

秘密

发育

童年

看成

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