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师生情结很浓,天南海北,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我很荣幸,一生遇到了几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伟大无私,在漫长的九年时间里,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这些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影响都很深。<br><br> 一、启蒙王红梅<br><br> 塔源中小学成立于1967年,我于1968年秋季入学一年级一班,一直到三年级,班主任是王红梅,教语文数学两科。她1966年毕业于肇东县师范,文化水平没地说。刚入学,我是一个未经世故的莽孩子,知识初开,立身处世的道理一点儿不懂,自幼受了王老师的启发,不能不说给我打了一个基础,免得一生蒙昧,混沌无知。课堂上学生们一个个像鸬鹚样伸直脖子听讲,AaOoEeYyUuVv……王老师的歌声也十分动听,“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映照着志士的鲜血 ……”,语调亲切凄婉。她对学生极具爱心,善良无比,关爱学生胜过自己。我从没有见到王老师大声呵叱淘孩子,她的最大特点是:温和恬静。跟温和恬静的老师在一起,怎么会学不好呢!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追求真善美种苗,她的端庄仪表,深深烙在我幼小的心里,现在我一闭眼,她仍然清晰微笑着活生生站在我面前,使我眷念,使我向往。<div><br><div> <div> 思绪飘向岁月深处, 还记得老师脸上有一块疤痕,那是小时让狗咬的。二十出头的韶华年纪,一朵鲜花刚刚盛开,正是大好时光,可是我们并没有见到过老师灿烂的笑容,眼睛里有隐隐约约淡淡的哀愁。</div></div></div> <p class="ql-block">塔源中小学校园44年 1967建校——2010撤并,班级就像一列火车,老师好比火车头,学生一如火车的车厢,老师在品德的正轨上奔跑,车厢一般也不容易出轨</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宽大的操场,曾是学生的天堂,我和我的老师都曾在这里迎朝霞,看落日,度过青春年华。现在荒草渐渐湮没了师生红尘中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她的家庭出了问题,郁闷不堪。其丈夫是高中部老师,叫陈先义,小伙儿一表人才,十分漂亮,水平高能力强。七十年代初调往新林二中,不几年时间升任校长,不久又做了“陈世美”。陈老师和王老师上师范时,一个是热血青年,活力四射,担任团支部书记;一个是娴静安谧,拥有灿烂的花季,班级文艺委员。在如诗的年岁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日相随,爱情在热闹的校园里蓬勃地生长。走上社会,不到十年时间,耐不住生活的潮水不断地洗刷,情郎离去,离婚后天塌了下来,老实巴交的王老师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人生目标。后来又找了个年龄偏大的工人丈夫,当然不称心,工作上王老师无奈改行为大修厂政工人员。前后两任丈夫,先高配后低配,均不成功,毁了一生。判断一个人好坏,除文化能力相貌外,品行也是重要元素,陈校长对爱情的不忠贞与他做人做事的高水准大相径庭,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唏嘘,使人长叹!</p> <div><div> </div><div><br></div><div>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生林小平在新林红砖大街上偶见王老师,从王老师艰难移动的步履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疲惫与无助。孩子一大帮,生活陷入困境,满面风霜,深冬的寒风透过敞开的棉袄在胸前鼓荡,也将她的忧愁吹到了整条大街上,很憔悴、很凄惶的样子。苦难的生活剥夺了她的美丽,才三十几岁就饱经沧桑,岁月的风雨过早的掩去了她应有的朝气,她自己也知道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她却没有想到苦难于她竟会如此深重。不记得哪个名人说过饱含悲怆的话“女人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爱过一个王八蛋”。王老师的脆弱情感,纤细的性格,实在无法应付丑陋现实的世界。</div><div><br> </div><div><br></div><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曾经热闹的塔源中小学 校园,我的精神故乡,如今芳草萋萋,满目苍凉,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空荡荡的样子令人黯然神伤。江山依旧,时移事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 老师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扉,虽然时间久远,事件并不模糊。学生吴淑杰还记得王老师小姑子在嚼“屎棍子”。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个好工作固然重要,有个好丈夫更加重要。人生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低不过一场命运的安排。命运是一条无影的路,左右你我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静地流走, 往事渐行渐远,算来已满 四十九年时光过去,我也两鬓飞霜,年届花甲,老师今健在?生活可安康?神情还是那么凄楚吗?她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令人叹息,怅惘万分,感慨万千!茫茫人海,思念深深,行笔到此我已是泪流满面,迷离恍惚中,模糊的眼眶里又闪出了她稚嫩柔弱的身影......噙不住的眼泪任其哗哗流淌。夜深人静,窗外万家灯火,我为老师祈祷,盼望王老师造命于己,有个快乐的晚年,在万籁俱寂的夜晚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10日塔源中小学教师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范玉琴、宋玉华、赵永秀、赵庆芳</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薛秀英、农场何老师、王照明、曲桂珍、王红梅</p><p class="ql-block">三排左起赵大胡子、李成章、许江、高学志、陈先义</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刁文海、赵有根、姜云山、李洪学</p> <p class="ql-block">大兴安岭的扫帚梅花,到了西藏就叫格桑花(幸福的意思),家乡空气纯净,干燥少尘,受到人类污染微乎其微,透明度极高,蓝天白云,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 二、高小杨桂珍<br><br> 1971年秋季开学,我就上四年级了,一直到五年级小学毕业,班主任是杨桂珍。老师1966年毕业于依安师范,教我们时才二十二岁,正是激情澎湃的年龄。她是一位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学教师,就像家乡的黑土地一样朴实无华。清楚记得她人挺和气,上中等身材,有点丰腴,而富态人一般五官都大,腹部也不小。还记得老师洗过的湿发长长地披在脑后,在教室里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杨老师对于应用题烂熟于心,课讲得头头是道,其时我求知的欲望正盛,又很有数学的兴趣。<br><br> 我那时生活艰窘,家贫体弱,才不出众,貌不压人,忧郁、羞涩、自卑组装成我灰色的少年生活,一学期三元的学费勉为其难。最担心每年开学初报成份,人前最怕报成份,惶愧恨无地缝藏。为填表格中“家庭成份”一栏而踌躇,本来光荣的家世却给我们带来了苦难,在是非颠倒的年代,成份“不好”家庭的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阶级斗争"的重压下,充满了恐惧。可老师并没有难为我,她没有以贫富来区别对待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公平对待,心里暖乎乎的。杨老师记忆力超群,至今还记得我和李有艳的名字,知道我俩成份(富农)“不好”,学习较好。她并不嫌我出身寒微,一点儿也没有看不起我的意思,对我印象似乎不错,期望尤殷,教导也特别留心。我在十岁时树立起人生第一个理想,是“长大了要把白面馒头吃个够”。<br> <div><br></div><div> </div> <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孩提时代耐不住寂寞,买不起玩具,只能靠自己动手做。扇香烟盒,推铁圈,弹溜溜,打火柴枪,弹弓打鸟,大兴安岭冬天多雪多冰,正适合打尜,滑雪爬犁,溜木板铁丝冰滑子,堆雪人,女生跳绳,踢毽子。五月,初夏的阳光特别充足,阵阵山风吹来,飘过野花淡淡的清香,饱含着松香味的空气浸人肺腑。杨老师带我们到操场上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师生玩起来潇洒自得,神清气朗,如天马行空。这些古老而又简朴的游戏伴随我们度过了平淡而欢乐的少儿时代,每当想起儿时往事,一种苦涩的欢乐就会涌上心头。有这样好的老师带我们真是满足,还有什么说的!</p> <p class="ql-block">火柴枪</p> 弹弓 口袋 1975年推铁圈 弹溜溜 跳绳 《童年游戏》<div>儿时经济太困难,想买玩具别打算。</div><div>冬天操场变冰场,结伴溜冰乐翻天。</div><div>平时削个木尜玩,鞭子抽打抡得欢。</div><div>老鹰刁鸡在课间,你来我挡哈气喘。</div><div>女孩在踢鸡毛毽,男孩场院滚铁环。</div><div>有的在打沙包蛋,也有一群踢足球。</div><div>远处有人趴地上,玻璃圆球正在弹。</div><div>玩具虽然很简单,开怀笑声传校间。<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师父是个工人,绰号“郭电焊”,在车队上班,喜赌。夫妻吵吵闹闹是家常便饭,多有拌嘴,找个知识分子媳妇还不知道珍惜,我时常看见一向坚强的老师泪眼婆娑。 杨老师1980年随夫调往碧洲林场,那里海拔比塔源低,气候比塔源强,可以种植早玉米,盛产樟子松。她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两个在北京,一个在新林,一个妹妹在老家依安县。在北京的老儿子郭东明娶了北京媳妇(首都人生长在天子脚下,有礼貌,张口闭口称“您”),有房有车,美得不得了。</p> <div><div><div><div><div><br> 感蒙许江老师热心,帮助找到杨老师。 杨老师性格特点:“天性仁厚,快人快语, 诙谐幽默,把尴尬当笑话说。” 给我留下的印象刻骨铭心。职称为小教高级,1995年教龄三十年,年龄四十六岁时心生倦意,刚好够提前退休条件,现在退休金五千多元。以她那么爱流动的性格,选择急流勇退,离开献身大半生的教育事业,也是一件明智之事。她现在身体特好,古稀之年像六十岁样子,从风华正茂到霜染两鬓,风风雨雨任岁月磨砺。在北京、新林、依安县来往行走,溜溜达达,形单影只孑然独行,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div><div><br></div><div> 四十八年前,老师的善良安抚了我的迷茫与痛苦,今天老师的才学、智慧、幽默、激情逐一在我面前展开,清晰深刻。尤其是杨老师的人品长久不衰地渗透在我的生活中,固执多年,永不消失。可谓岁月越磨难,越铭心刻骨吧,师生友谊不曾因时光的流逝,境遇的变迁而褪色而模糊。 岁月不饶人,愿我师康健,长寿无灾。 </div><div> </div><div> </div></div></div></div></div> <p class="ql-block">天下所有老师都是美丽的,其实人品和长相毫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27日摄于北京,时年71岁</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病逝于北京二儿子家中,享年72岁</p> <p class="ql-block">见到杨老师的照片,情感与内心地冲击太大,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落寞和惆怅,五味杂陈,阵阵酸楚,凄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塔源中小学校园 现在的情况是朱颜改,门不开,铃不响,人不在,曾经的热闹场面也已荡然无存。我站在原来熟悉的操场上,似是而非,无所适从,蓦地,眼泪流下来了</p> <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三、五年二班班主任赵庆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我在五年一班,赵老师是五年二班班主任,偶尔给我们班带过语文课,时间不长。赵老师念课文抑扬顿挫,富于感情,因此她教过的基础知识,我一直记得很清楚。老师1966年毕业于伊春林业师范,起初在伊春市东风区子弟学校任教。1969年调往塔源林场学校,适逢知青老师刚来黑龙江,周末小林场没有热闹去处,就跑到赵老师家吃铁锅烤土豆片(土豆片切筷子厚,撒上盐,浇上豆油,烙出金黄色的嘎巴),顺便接受赵老师的传帮带。赵老师与徐培勤是朋友,为人“四海”,性情深沉豪迈,有榜样的作用、大姐的担当、磁性的魅力。1974年她调回伊春市在职教中心教初高中数学。1989年调往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厂子弟学校,教初中数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4年工厂学校撤销,老师服从分配,改行进机关做管理工作,1997年五十岁时退休。十余年后国家给老师增加工资,赵老师没赶上,很为此失意。偶然事件,改变命运,其实退休金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就。这是命运的拨弄,非人力所能为,人生可问,命运不可问。国家在改革,摸石头过河,自然有人占便宜,有人吃亏,这是没法子的事情,不计较罢了。人要有放弃不可能事情的胸襟。我也有与赵老师相同的苦楚,同病相怜,我对于苦果的处理方法是“不纠结往事”,万万不可放在嘴里咀嚼,哈哈一笑过去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p> 1989年于伊春市去西昌前夕,时年四十二岁,这个打扮充满个性与自信 2007年回新林区办事,时年六十岁 <p class="ql-block"> 师父贺宪珍,1965年开发大兴安岭,中等身材,精悍挺拔,极开朗,善于交往。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能够办调令,挑工作,挑单位,挑部门,挑城市的都是能人。在塔源林场开解放牌汽车,几年后调往伊春市交通局开小车,1989年又调往四川省西昌市(发射卫星那个地方)工厂销售科跑业务。1997年五十五岁退休。赵老师的爱情不仅仅是找个人搭伙做饭,生儿育女过日子,思想和感情的共鸣,精神上的心心相印,才是最珍贵美好的享受。孙女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外孙女大专毕业在成都市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年轻时大眼睛眨呀眨,腰板儿倍直,梳两条大辫儿,身高一米六八,穿戴整齐时髦,是少有的漂亮,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酷毙”了。她干净利索,口才了得,不怒自威,神情凝肃,不苟言笑。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齐声读书,吊儿郎当的淘气包样子滑稽不敢胡来。内在的气质赋予老师充分的自信,事业和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小兴安岭山温水软,美人如玉,赵老师更是天生丽质。在那个时代,教师的品德过硬,凭本事吃饭。不给校长送礼,不为收费补课,不为当劳模弯腰,老师在学生心中有偶像地位,有天使的模样。总体评价:心灵美、形象美与高水平三者集于一身。</p> 2019年在四川省西昌市,时年七十二岁,多年的煎熬淬炼,风采依然,不输一线明星 <p class="ql-block">1990年在西昌,时年赵老师43岁,贺宪珍48岁。老师被爱情滋养起来,靓丽招人,有掩不住的兴奋得意,任何语言都无法准确诠释其独一无二的风采,直抵人内心深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李旭在七十年代初给赵老师家劈过一次烧柴,能够给老师做一点事儿,至今无比自豪。得到老师的信任,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人格健全比获得知识更加重要。我们班学生也给赵有根老师家倒过烧柴,可惜没有给徐培勤老师家干过一次活儿,至今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无声岁月流逝。现在赵老师的孙女已经长大,能够凭文化在大都市北京独立生活,走自己的路。这与前辈的遗传基因是分不开的。赵老师至今七十三岁,微信聊天耳聪目明,晚境甚好。到了八十岁时还能自理,那就是大胜利。</p> 1990年于成都杜甫草堂,贺宪珍倾城之恋是红颜知己赵老师 <p class="ql-block">赵老师贺宪珍和儿子2019年在西昌市,赵老师有贤妻良母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赵庆芳(前排右一)时年24岁, 照片上的女教师都二十岁出头儿,花团锦簇的年龄,衣履以蓝灰色为基调,对比现在的姹紫嫣红,有恍若隔世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初中班主任徐培勤</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是上海知青,1969年11月支援祖国边疆建设,来到大兴安岭塔源林场工作。初始在贮木场推小平车,她工作任劳任怨,积极向上,赢得群众好评,被推荐去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学习。1972年7月回到塔源学校工作,在1973年9月——1975年7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教代数和几何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接手我们班时不过二十二岁,正当妙龄,蓬勃美丽遐想连天。她务实,一生交给党安排。教学认真严谨,上课是启发式,备课精勤,对学生要求严格细心,那谆谆善诱的言谈举止,深刻在学生心底。老师走路很快,课余严肃,偶见淡淡的微笑,她的笑容含蓄、适度。她定期家访,还经常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定期家访。对学生严厉要求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初中生已是壮怀如火的少年,逐渐开始懂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立。学生认为此生遇见徐老师是无比的幸运!老师认为这两年时光获得珍贵的人生经历。</p> 徐老师2016年11月在祖国宝岛台湾旅游,虽经岁月剥蚀仍风韵犹存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2日在天津许进城家商铺</p> <p class="ql-block">见到老师,学生笑得像个孩子。那明亮的眸子,舒展的笑脸,不正象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好前景吗</p> 徐老师与陈秀仁亲切交谈2017年6月30日 <p class="ql-block"> 1979年暑假,徐老师调往伊春,仍在学校工作。她是十分敬业的老师,上课时注意谁有愿意发言的表情,听出谁的发言很努力,照顾学习差和家境贫寒的容易受到歧视的学生。她不断的业务进修,努力专研,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吸取先进的教育方法,不停地“充电”,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质的飞跃,迎来了一个较快成长期。随着人生的渐次展开,思想日趋成熟,曾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先进教师,优秀党员,还被提到领导岗位。这些都是徐老师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1日,许进城的儿子在天津结婚,徐老师开启了圆梦之旅。"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当年的小毛孩人长树大,身份升级变公婆。四十年的别后重逢,三天时间的短暂相聚,师生打开心灵的闸门,激动不已,极为欣慰,坠入欢乐的海洋,比过年还高兴。没有到场的学生,心中不仅涌起了酸楚,泪水模糊了视线。同学们一致认为,初中两年师生学习劳动(用手推车拉小杆,上山捡烧柴)享受了很多美好时光,老师的真诚付出,使得师生友谊根深叶茂,经年不朽。我们十七名学生回报老师最高规格的礼遇。六十六岁的徐老师头上已现银丝,面容依旧秀丽,腰板依旧纤细,脚步依旧轻快,还是当年的风采,音容笑貌一丝不变。天津一行,带来一片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说:“大小兴安岭,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土地辽阔,山水甲天下,河流不大奔腾汹涌,婉转婀娜。春天,微风吹绿了山坡,不知名的野花漫天遍野。五月,映山红次第开放,仿佛大地都变成粉色的海洋,从山底到山顶直刺入蔚蓝的天空。夏季,有沁人的凉爽清香。秋天,满山的红松塔坠弯了枝头,枫叶荻花秋瑟瑟,层林尽染,红叶缤纷,一片金黄。冬天,双层窗户,一拃间距,窗花素白,纹理清晰。山峡里风雪呼啸,屋里炕烧得滚热。快过年时家家户户大红灯笼升起来,给荒凉的小林场增添了无限生气。第二故乡是个美丽的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幸福的记忆,常相思,何日再重攀。”</p> <p class="ql-block">寒冬腊月的窗花</p> 在天津2017年7月1日参加许进城儿子婚礼<div><br></div> 十位男生向老师执弟子礼<div><br></div>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后再见到老师的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br></p>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退休返城后徐老师视野更开阔了,对人生也理解得更加透彻,有灿烂之后的平淡。她尽情地吮吸故土的抚慰,再饮黄浦江水长。不甘于悠闲,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而丰富的度过每一天,让生活拥有质量。周日孙儿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她的性格特点:自我约束力强,心思敏感细腻,平易近人,外柔内刚,重感情。最突出的特点是“凡事认真,三思而行”。她那单薄的身躯里隐伏着坚强的意志,四十多年来,老师的的形象和品格细细密密地缝在我的记忆里。不知何时再能与徐老师欢聚?将心中积得厚厚的友情宣泄得酣畅淋漓! <div><br></div><div> 2020年8月初,我有整块的时间,有安然的心境。在家像老牛反刍一样回忆往事,忽然感觉有情感要表达,思绪似骏马奔腾,老师的典故在我脑海里犹如新打的油井里的油气喷薄升起。丰富的灵感孕育出创作语言,文思汩汩涌出,五易其稿,一气呵成,随兴而至,用半个月时间完成《徐老师》。徐老师和谷长有大哥趁热打铁,建议多写几位老师。我觉得这个建议棒,也有责任给老师做一点事儿,写一篇纪念文章。老师的恩情在我心里,有充分的素材,往事鲜活如水,多年积累成文易,就诞生了《我的几位老师》,作为我献给教师节的礼物。我不是一个有写作天分的人,写起老师却是个例外。我没有文学的野心,只有偶然的文学冲动。八月份于我是个大丰收,拿下 两篇散文后,如难产的母亲平安分娩,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可以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了。</div><div> </div> 1974年5月,初中二年级,二排左四徐老师,时年23岁。44年时间过去,岁月在轮替中变老,当初的活泼的少年如今已是六旬翁了<div><br></div><div><br></div> 1998年4月10日,二排右四徐老师,她在黑龙江收获了爱情和事业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8日,50岁,恬淡从容的徐老师荣升校长(前排中间)</p><p class="ql-block"><br></p> 2021年9月5日于上海市崇明区东平森林公园,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懂我心。对于70岁后的生活充满了未知的前景 2021年9月5日于上海市崇明区东平森林公园,时年70岁,前排小姑娘是外孙女,后排右一弟媳妇,后排中妹妹,后排左一徐老师<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浦东新区,经过三十多年开发建设,呈现繁荣兴旺的发达景象</p> 五、高中班主任赵有根<br><br> 我的高一、高二班主任是赵有根,教数学。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上山下乡来到大兴安岭,在风起云涌的变局中走在了时代前列,1970年到学校任教,1978年抽调到新林中学,加强力量。1979年返城,回到上海当会计。师母大徐子在塔源商店烟酒柜台当店员,有福的样子。他们1974年成家,育有一子一女。赵老师业余生活拉二胡,师母善书法。<div><br><div> 在我的印象中,赵老师身材瘦削,眉宇间秀气充溢,仪容严肃而又慈祥,衣履一贯地整洁而朴素,和颜悦色,不多讲话。老师家欢乐多于苦难,温馨和谐,令我羡慕。赵老师的性格开朗、豁达、安谧、睿智、博大、有担当。最大的特点是:不严责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有谦谦待人的君子之风。我觉得赵老师是最适合做“老师”的,不急头白脸,举重若轻,管得住学生。</div></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1969年上山,1979年返城,10年时间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大兴安岭</p> <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9日于新林区 ,赵老师时年69岁,这张照片看上去丰润幽然,岁月把他身上的浮火磨去,那张英俊的、轮廓分明的脸安静而诗意地凝视着远方</p> <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8日回塔源参加1976届同学会 旧地重游, 回忆起43年前带李建军那个班时师生尽欢的情景,不胜唏嘘</p> <p class="ql-block">和风劲吹,亡羊补牢,四十二年前班主任交接,薪火相传</p> 2015年在柬埔寨旅游,左二师母大徐子,左三赵老师<div><br></div> <p class="ql-block">同学会组委会委员和老师、师母合影留念。赵老师年轻的时候用“谦谦君子”一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教我们的时间是1975年9月——1977年7月,正赶上“文革”末期和打倒“四人帮”初期。1975年“文革”还在向纵深发展,运动一来,什么都乱了套,中国虽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学习抓得不紧。当时时代的主旋律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上大学是推荐。塔源林场工宣队“二杨”到知识分子成堆的学校“参沙子”,督导我们班级学生拉爬犁上“馒头山”后拉柞木做木耳椴。课程落下没人管(工宣队极左,戴红袖章,样子滑稽,把停课劳动当正事儿)。新林区开始抓教育成绩是在1978年,我们班1977年上半年盖木刻楞房子(老师也无发言权),课程落下多多。1977年7月25日九年级毕业,悲哀地走出校门,等待我们的不是高等学府,而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推向社会,蹉跎岁月浪费了我们的青春,陷入迷惘和惆怅,我们这一届是被“文革”耽误的最后一届。</p> <p class="ql-block"> 回望往事,还记得铃声一响,赵老师手拿教案,戴个獭帽儿,进教室后先吹一吹桌子上的灰尘,再把帽子放下的动作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还记得我们九年级在1977年6月1日开运动会时,统一穿黄色运动服,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碾压全场。一套大约十七元左右,这在当时是祖宗价,那是赵老师在上海采购的,质量一流儿,穿十多年才穿开线,舍不得丢弃。他从不严厉教训学生,眼光慈善,态度和蔼,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撒野耍闹的男生像没笼头的野马似的,桀骜不驯,一望见他的影子就自然臣服了,原因是人格的力量在感召,赵老师的人格修养是我想望的境界,温柔中有一股感化的力量使人折服。</p> 2019年赵老师、师母和曲畅于上海。师母大徐子有帮夫命,是他的福星,一生事事依从,听其指挥 左起赵有根、盛培君、曲畅、师母大徐子 2019年冬,上海知青老师迎接曲艺宏孙女来沪工作<div><br></div> 赵老师对我最深的影响是在我十三、四岁时,他带1976届李建军那个班,放寒假时他要回上海探亲,找李建军的父亲搞全国粮票,李建军家的邻居便借光让赵老师捎上海衣服,赵老师不厌其烦,衣服邮回来,算账有票据,精确到分。大兴安岭人算账一般是精确到五角,相差五十倍,这种精神我在徐培勤老师身上也有领教。<div><br></div><div> 近半个世纪时间过去,赵老师教的文化都还给老师了,品格却永记心里。现在是两眼一摸黑,师生各奔前程去,世事烦扰,竞无缘再相见。不知何时能再见到赵老师和师母?夕阳无限好,在上海那个繁华、嘈杂的大都市里,老师和师母过着安闲的平常日子,我由衷祝福赵老师有个福寿双修的桑榆晚景。</div> 两位班主任相差四岁,时年赵69岁,许73岁<div><br></div> <p class="ql-block">商店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门口孩子们的打闹声再也听不见了,只剩下满目疮凉。这里40年前有师母青春的身影,温情脉脉,思之悠悠,寻觅历史沧桑的丝丝余韵</p> 赵老师和学生李建军,变化的大千世界,不变的师生情谊 师母采蘑菇,李长富媳妇刘淑清陪同<div><br></div> 赵老师讲话,张晓枫主持,许江老师加油助阵<div><br></div> <p class="ql-block">1974年,赵老师二十六岁,男士戴军帽很拉风。</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张晓枫、张玉琴、孙学梅、蒋明东、赵有根、史秀莲、蒋帮玲、刘洪英、孙艳菊。</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郑秀荣、邹艳、张淑霞、石艳芹、王艳梅、刘玉江、某某某、周德友、张金、何奎松。</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常孟奎、张建民、孙连国、李建军、王永富、毕乃代、彭广月、赵勇、杨清德、刘景武、金德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人走了8位</p> <div>2017年8月8日上海知青赵有根老师应邀回到38年前工作过得塔源,师生云淡风轻、沧桑淡定,忘却人生的烦恼。<br>前排左起:张晓枫、李建军、赵有根,蒋帮玲、蒋明东<br>中排左起:赵勇、陈淑华、徐凤琴、何奎松、孙连国<br>后排左起:孙艳菊,许江、郑玉琴、杨清德<br></div> 人生难得几回醉<div><br></div> 梦回五十年前,2016年7月20日,四十年聚会<div><br></div> <p class="ql-block">曲艺宏宴请赵老师,2017年8月12日。忠厚朴实平和中正的为人给赵老师永久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六、体育老师曲艺宏 <br><br> 与曲老师在一起的日子如涓涓流水淌过心田,勾起我对往事的不尽回忆。 我的高中体育老师是曲艺宏,1947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牡丹江市林校毕业。1966年5月参加教育工作,在新林中小学任初中教师。1966年10月“文革”如火如荼,政治风暴逼人,受到冲击调离到生产战线。1973年返岗在塔源中小学任教。2007年六十岁退休,功德圆满,划下休止符,教龄连续计算四十二年 , 职称为“小教高级”。是塔源中小学标志性人物,具有广泛影响。 <br><br> 曲老师性格极达观,单纯天真,敏感善良,沉默寡言,宽厚不争,工作上有北方人笃实苦干的强韧精神,他为人耿直,不善于拐弯抹角。我和曲老师渊源较深,相差十四岁,可以说是忘年之交,有三处交集。先是我中学时代的体育教师,有短暂的师生之情。其后在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三年中,是我大妹李艳的班主任,教语文,大概那是曲老师平淡人生中收获最丰的一段时期,这个班级在1980年中考出了三个师范生,一举轰动全区,声名鹊起,奠定了在教育界的威信和地位。最后是在1981年——1998年,是我十七年的上司兼同事,有不算短时间的同事之谊。再后来就是朋友了,亦师亦友,有说心里话的情分。<div><br></div> <p class="ql-block">1969年8月10日曲老师结婚照,金婚佳侣,时年22岁。可能有的人觉得不般配,伊春市姑娘李桂云集中了一生所有的好运气,嫁给曲老师一举奠定胜局。“李女士眼力佳,老公能写又能画”。</p><p class="ql-block">她说: 若不是老曲有正事,我哪有现在呢!他受教育比我多,知识量相差悬殊,知道的东西比我多太多了。还能主动和我交流,尊重我,鼓励我,引导我,这便是温柔</p> <p class="ql-block">曲艺宏1973年,时年26岁,年轻时潇洒英俊,帅哥一枚。打篮球时可以忘记练笔,七十年代文化生活困乏,篮球比赛观看人多,赛手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塔源林场篮球队主力队员曲艺宏,12号,司职后卫, 1973年在讷河县集训,时年26岁。篮球这个爱好,不仅让他拥有球场上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球会友,结识青年才俊</p> <p class="ql-block">曲老师时年27岁,马文彦20岁,吴金贵21岁。一张照片保存46年,可见老师是个感情细腻而丰富的性情中人</p> <p class="ql-block">1988年6月塔源小学教师。前排左起,陈伯学李洪学李宏张振彪曲艺宏李容香马国珍刘景林张光力柏延秀,二排有刘玉环李桂荣高亚娟</p> 曲老师会滑冰、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多才多艺是谁也否定不了的。老师的草书作品在花甲之后进入了他创作鼎盛时期,从书法作品中看豪情壮志仍在,这也可能是与他退休后毫无压力有关。老师的铅笔速写“手艺”不错。他富有想象,绘画的三国人物“张飞”已经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有动势和质感,作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他反对“高大全”,目光如炬,抨击腐败毫不手软,从他感时忧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多么热爱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书法、绘画是他的点缀,他的色彩;体育是他的业余爱好,健身法宝;语文是他的专业,立身之本。一个人一生有一个方面的成就便足以自豪了,但曲老师的特长领域却又多个,还在多头努力,直到今天,不觉老之已至,还在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尽一份心力。<div><br></div><div> 在教育子女方面尤其严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水到渠成,个个成才(曲家有五位教师)。与不称职家长相比,出现巨大的反差(部分家长期期艾艾,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子午卯酉,后人稀松拉垮)。</div> 曲老师在书画院发挥余热<div><br></div><div><br><div> 老师的长子曲嘉兴2014年在新林区创办了嘉兴书画院,2017年被破格聘用为一中绘画老师。壮志得酬,这是老师辛勤灌溉的硕果,晚年的两件快事。曲老师对上级不太会来事儿,仕途不顺,四十岁前多有坎坷,(用他自己的话说“四上四下,之所以没有把身体搞垮的原因是没有把“当官”当回事,教出几个像样的学生,培养出深厚的师生情谊足矣。)斗转星移、时事变迁,五十岁时逐渐向好,六十岁后大放异彩,多次获政府表彰,七十岁时还在辉煌。<br></div></div> <p class="ql-block">长子曲嘉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曲老师的艺术细胞在下一代身上延续</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天堂,孩子们在此种环境下耳濡目染,临帖习字,打下深厚基础</p> 2017年8月19日我回塔源参加同学孩子婚礼,早晨起床在十字路口遛弯,邂逅曲老师,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难以言喻。二十个春夏秋冬过去,寒来暑往,古稀之年老师还是那么硬朗,握手的刹那从老师的眼神中感觉到热情又亲切,目光敏锐又温和,没有日落西山的暮气,未老不衰,精力也还旺盛。一个被艺术细胞武装起来的文化人,在流逝的岁月面前,依然是那样的优雅,具有理解别人的力量。老师也是性情中人,提出请我下饭店,我心想哪有老师请学生的道理呢?就婉拒说“我有记账的职责,不便于擅离职守,后会有佳期。”<div><br></div><div> 在学校众多的老师中,曲老师算是一个有趣的人。八十年代初,老师去山东省黄县公出,买熟食猪手,塔源三元一斤,黄县六角钱一斤,老师也没问价,张口说买十元钱的,自以为会三斤多,结果给了十七斤,又不好意思退,拿到宾馆三天没吃了,无奈送人了。1986年冬在一次饭局上,八大名酒喝了七种,五个人七斤,平均每人一斤四两。饭局结束,我很担心老师醉酒,想送到家,结果老师骑上车子,自己走了。那天清醒的熠熠闪光的眼睛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吃喝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能把工作胜任了,再能把吃喝玩乐搞好,就算成功,民以食为天,吃是生活理想之一,幸福与权力金钱无关。<br><div> <br> </div></div> <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2日于塔源小学,目光炯炯,那两撇小胡子是相当霸气。有胡子的男人很有魅力,况且他还有一个有趣的灵魂。</p><p class="ql-block">时年51岁,还保持着刚开始工作时候的热情,不平庸不苟且,在工作中寻找到快乐</p> <p class="ql-block">曲老师“充电”,1998年11月2日于塔源小学,时年51岁。性格执着,正直真诚,又不免有书生的天真及至性真情</p> <p class="ql-block">“深思的目光”,2006年3月8日于塔源小学,时年59岁</p> <p class="ql-block">“老当益壮,仙风飘逸”,2019年8月15日回伊春,时年72岁。七十岁后又是一个人生转折点,相信他会有新的规划,继续行走,继续思考,继续创作</p> <p class="ql-block">2020年2月8日家中练笔,时年73岁,书法、绘画是他安身立命之所在。平时善于读书、学习、观察、积累,在创作时才能灵感闪现,一把抓住</p> 我们班毕业时可怜到没有照毕业照,没有高考,没有联欢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只是开了一个座谈会,至今记得曲老师到场讲的一句话:“你们这届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东西,到社会上要加强学习,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后来的发展竟一语成谶,这句话在今天尤其感觉到亲切。年少不曾懂老师,懂时已是泪满面。我1981年到学校当教师,学校老师自学风气甚浓,用工资买书,办公室的灯光夜里长明,夜里备课最能出成果,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可惜这种风气在三年后渐渐消失了。 <br> <br> 2014年曲老师家移居新林,过上了楼上楼下,丰衣足食的生活。八线小城镇,从名字到环境都称得上美丽,塔哈河水绕城而过,清洌甘甜。那沁人肺腑的松香气味千里之外的我似乎闻得到 ,天空湛蓝,晶莹剔透,pm2.5几乎为零。白云悠悠,群山怀抱,绿树掩映,安详宁静 。百姓善良,民风淳朴,恬静而温存。南山公园芳草茵茵,林木森森。春天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夏日微风习习,凉爽宜人;秋天秋高气爽,月朗星稀;冬季白雪皑皑,繁星点点。外面虽然寒冷,室内温暖如春。干净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真是养老的好地方。老师有宽泛的人脉和性格魅力,塔源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办事儿把他家当成了“打卡之地”,三教九流,交友甚广。有机会我也到府上打扰一把,喝酒凑热闹,度过几日浸透着友谊的时光! <div><br><div><br>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回忆起帮助我们一点一滴进步的老师,是他们把智识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我们才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由很笨、很呆而变得聪明起来,进而受到学生的爱戴。追忆过去,想写的老师不限于以上六位,当年的那些老师早已星流云散,天各一方,因失联而缺少资料和照片,这次没有写入。但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著,对学生的慈爱与关心,都让我难以忘怀。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耕耘,九年的学习生涯有无数美妙生活片段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心田,给予我无穷的写作灵感,有真挚的感情和炽热的激情,走笔至此,心情无比得舒畅,希望这篇文章能撞击人的心灵,表达出我对于老师的敬爱与感恩。<br><br> 祝愿我的老师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快乐长寿!<br><br> 学生李宏2020年9月10日于廊坊<br></div><div> </div></div> <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是给曲老师微信朋友圈“饭店吃酒”照片点评,“球”河南省土语,意思不便明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6年5月9日,曲老师过49岁生日。我的父亲与曲老师非常合得来,专程前去祝贺,时年58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8日,六位学生与曲老师夫妻,主题是给秦皇岛回来的邹喜接风。曲老师朋友多,人缘好,每周都有应酬</p> <p class="ql-block">1995年,48岁,为“小康生活”而奋斗。</p><p class="ql-block">曲老师的语言、诗作、漫画作品把人生社会看得太透,有一种抹不去的尖锐,可能与仕途不顺有关</p><p class="ql-block"><br></p> 右起:张振彪、李宏、陈伯学、曲艺宏、孙淑红、李荣香、马国珍 <p class="ql-block">前排右起:业务副校长毕连国,后勤副校长张海鹏,书记马廷晓,校长曲艺宏,总务主任杨俊清。 后排右起:小学教导主任刘桂兰,少先队辅导员孙淑红,总务副主任马国珍,教导主任于广东,团支部书记张振彪</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前排左起:张振彪何耀义毕连国张海鹏赵玉清吴成建沈汉林邹万和书记王守瑜场长白兆安副书记孙成文刘宾李有林马廷晓杨俊清曲艺宏郑殿文宋继祥。三十五年过去,当年欢聚之人就如同老树枯叶一样,随时都会被秋风卷走</p> 1980年初三一班毕业留念,他的学生像美丽的蒲公英,花开神州大地 <p class="ql-block">曲老师退休后的“田园生活”,很有“刘备菜园子”的味道。李宏为此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平生不羡高楼屋,夏日菜地常驻足。</p><p class="ql-block">街边肥地二三亩,田间管理要丰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耕开始,地点:新林红砖附近</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3日,曲老师今年74岁,春节后因为长期用眼过度,目力日弱,终至眼底出血,不再敢多劳。4月,腰间盘也膨出,体力大幅下降</p> 2021年6月23日,今年铲地找高来学、李广文、徐玉梅帮忙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4日在新林宾馆电梯里,君姐是个不甘于寂寞的人,时刻图谋走南闯北。 11日跟团旅游从上海出发,12日到哈尔滨,13日到加格达奇,14日15日到新林、翠岗、塔源,受到曲老师、学生、网友盛情款待,14日晚曲老师设家宴款待君姐夫妇,她是师生友谊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5日盛培君老师回到第二故乡新林,远离了繁华与喧嚣,听大山的声音,在曲老师家菜园参观,瞧,这衣服颜色搭配绝妙,无意间创造美丽画面,好一派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5日于新林,上海嘉宾到“曲宅行走”,两家保持着半个世纪之久真诚而难忘的友谊,左起盛培君李桂云曲艺宏陆文杰。 曲老师说:凡同事、同学、朋友在外地回新林办事,都欢迎到家。有人趣称我家是接待站,我感到大家能瞧得起我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末,大女儿曲典在加格达奇参加地区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作于2019年6月,作者业余时间沉浸在书画之中,可见主人的喜好、志向、性格和情趣</p> <p class="ql-block">作于2018年8月,书画可以让作者流露思想,寄托向往,抒发情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7年曲氏父子参加活动作画,5分钟完毕。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聚想一挥而就</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作于新疆,信笔由缰,浪漫不羁。曲老师精力旺盛,好像才华尚未用尽,在天长地久的岁月中从事永不休止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活张飞”作于2019年7月,绘画的成绩与作者阅历、悟性、和文化的积淀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27日颁发,曲老师对语文、体育、书法、绘画等多方面兴趣广泛,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p> 曲老师精力充沛,指导孩子写字作画,夙兴夜寐,乐此不疲 阅读的意义: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p class="ql-block">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情积累,是断不能写好诗作好画的</p> <p class="ql-block">成大事者培养接班人为第一要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宏上午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你对我的厚爱和敬重,看到散文《我的几位老师》,真是喜出望外,是我晚年生活中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有你们这班同学们使我觉得无比的自豪和欣慰,让我的人生增添了绚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勾起我年轻时与你们儿时的一段深情故事,翻来覆去如饥似渴读了几遍,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情实感,字里行间跳动的是青春之火,饱蘸深情的笔端流淌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将无数溢美之词送给了你的老师。我惊异不已,情感“爆发”,抑制不住的泪水模糊了双眼,被深深地吸引而不能自拔。觉得人生真是甜!我的班级我的学生,青春的光芒依然在我眼前照耀,就像又回到了青年时期,还有许多话要与同学们倾述。天津与你们相聚的美好情景,温暖了我的心,增添了我对美好与幸福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家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红尘情缘我们飘落在一起,这一生偏偏能遇到你们是我们的缘分,更是我的福分,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感恩有同学们的陪伴,我会永恒的珍惜这份缘分,珍惜这份感情,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培勤于上海市浦东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林区教委小教部主任张晓枫的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宏老师的长篇巨著,饱蘸深情而书之,通过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对故乡母校的热爱和眷恋,对启蒙老师的敬意和感恩,对同学校友的友谊和感激,又一次勾起了我的回忆,引起了我的共鸣。童年是艰苦的,更是美好的,朝花夕拾,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学高级教师徐玉梅对该文的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价值有三 1、感情价值——发自内心对老师真诚的爱,撰写该文要收集大量资料,要与当事人核对所叙述事情的准确度,还要多方搜集照片,才能做到图文并茂,背后的付出不言而喻,令人感动 。 2 、史料价值——文章几位主人公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既平凡又伟大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对作品中所写的人和事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一件件一桩桩似乎是发生在自己身边耳闻目睹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他的真实性;说陌生是因为有些事的确是看了文章后才知道的,在这里要感谢作者的有心有情有义,对我来说此文是具有史料价值的好文章。3、文学价值——作者是我同学的二哥,先生的同学,所以我还是了解一二的,我知道他并非文科班出身,但凭着先天的基因,后天的努力,时常写写诗歌、散文,在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大多数人不是赌博就是胡吃海喝的情况下,还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实在难得,文章语言平实、准确,质朴中蕴含真情,这一写作特点也是作者人格的体现。惟愿二哥将这一高雅爱好发扬下去,期待拜读新的佳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div><br>李宏老师您好!</div><div><br>前几天,我拜读了您的一篇散文,<br>犹如春风化雨,感觉分外清新。<br>于是我平静的心海不再平静,<br>于是与《我的几位老师》产生了共鸣。<br><br>今天,我又捧出虔诚的心情,<br>再一次聆听您的心声。<br>不只是歆慕您的文笔,<br>更为您的尊师美德折服动容!<br><br>时光荏苒,岁月匆匆,<br>六十年代末,您还是一个孩童。<br>童年的记忆纯真而又质朴,<br>老师的付出化作了今日不忘的恩情。<br><br>读不懂这世间的悲欢离合,<br>很多事情,往往不在意料之中。<br>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br>竟能在您的回忆中与杨老师重逢!<br><br>这么说,您一时很难听懂,<br>因为咱们彼此素昧平生。<br>我和杨桂珍老师同在碧洲学校,<br>这确乎是她离开塔源以后的事情。<br><br> 八七年,我从山外调来碧洲,<br>这里的一切,新鲜而又陌生。<br>杨老师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br>——快人快语,朴实热情!<br><br>中上等身材,穿着朴素,<br>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六七的年龄。<br>很阔的脸庞镶嵌着一对大眼睛,<br>与人交流时眼神里透着真诚。<br><br>她与人为善,付出的都是真情,<br>校园里,经常听到她爽朗的笑声。<br>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br>她却有一个不很和谐的家庭。<br><br>您提到的“郭电焊”是她的丈夫,<br>这位老兄在碧洲也很闻名。<br>一是他电焊出名,技术过硬,<br>一是他特别爱“赌”多输寡赢。<br><br>他是碧洲车队的电焊工,<br>中下等身材略有些臃肿。<br>看上去随随便便、邋邋遢遢,<br>却有一手好字不佩服不行!<br><br>有一次,他们在教室焊接暖气,<br>我亲眼看到了他“文化人”的真容。<br>来了兴致,他在黑板上笔走龙蛇,<br>还写出了一行行漂亮的英文!<br><br>我看他应该是做老师的料,<br>可老天注定他是出色的电焊工。<br>业余爱好不多但很奇特,<br>没事儿就赌,酒后打牌就懵。<br><br>他喝了酒犯困,困了也去打牌,<br>牌桌上半阴半阳,半睡半醒。<br>爱赌的人都愿意跟他“博弈”,<br>那里不时爆出奚落诡异的笑声。<br><br>别看他酒后犯困只输不赢,<br>可他却有着从不急眼的牌风。<br>不知弄错了哪根神经,<br>偏偏与妻子总是不能相容。<br><br>如您说的,吵吵闹闹是家常便饭,<br>磕磕碰碰已是平平常常的事情。<br>多少次杨老师上班,<br>多是凄楚的神色和红肿的眼睛。<br><br>“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br>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br>可能这就是老天的注定,<br>让人好好体味酸甜苦辣的人生。<br><br>杨老师的老儿子叫郭东明,<br>初中的时候,曾是我班的学生。<br>听您说现在应该是在北京,<br>说明杨老师的苦心有了满意的回声。<br><br>感谢您的散文让人感动,<br>感谢在这里与杨老师重逢。<br>我虔诚地祝愿她晚年幸福,<br>见面时不再是凄楚的泪光晶莹……</div><div><br> 碧洲学校老师王金发2020.12.1于讷河市二克浅乡</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