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8月12日本人参加了北纬文旅组织的“一村一寨一民族·中国的56个民族”著作人文主题摄影活动。我与杭州摄友孙老师一起将提前一天出发,想去长春长影厂旧址博物馆和伪满皇宫博物院参观。当出发到机场办理登机牌时,突然发现身份证拿错了一张,怎么办?哈哈,还好现在科技发达了,在机场凭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刷脸人像核对,现场在自动办证机上就能办理7天期限的临时身份证明,不到一分钟办完,真方便,回来还是老办法在海拉尔机场办理。</p> <p> 此次摄旅为8人小团,团员来自北京、上海和杭州。整个行程配备了2台别克商务车。从长春出发途经吉林市、敦化、鸡西、佳木斯、嫩江、加格达奇、根河、恩和,最后到达海拉尔。全程行里3400公里。不知是否疫情原因,这条线路基本没有遇上太多或较大的游客团队。</p><p> 因疫情在途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第3天本想到鸡西住宿,到鸡西后说去过杭州的不能进(团里有2人在14天内到过杭州);开路吧,转到下一站七台河,到了七台河又说北京来的不让进,当天只好多开240公里奔向大城市佳木斯;第5天,到了嫩江同样发生了因疫情从长春来的人都不能进,这时我们已经有心里准备了,只能向下一站内蒙古进军。据说整个黒龙江省对一般的绿码区域是开放的,但一些小县城领导为了保证没有疫情输入,口头下令限制令,没有书面文件。看来黑龙江省小地方的人还是“保守”,呵呵!</p> <p> </p> <p> 在整行程中,虽说大部分地区都是高速公路,但还是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路况较差,坐在车内颠簸较大。路况差可能也是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希望能尽快发展东北、振兴东北。</p> <p> 在旅行的11天里,真正享受到了北方凉爽的气候,白天温度一般在15-26摄氏度,越往北气温越低,记得在根河那一天晚上最低气温已降到4摄氏度,在房间不开空调不行啊。真是南、北差异有那么大?杭州高温39摄氏度,逃过了高温一节。</p> <p> 根河是中国的冷极村,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尓市根河市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施业区内,具有中国有史纪录以来冬天最低温度达到过零下58摄氏度。</p> <p> 旅游、摄影、观赏风光、了解人文,还有一个就是吃各地美食,每到一个地方吃当地的风味。</p> <p> 朝鲜餐</p> <p> 烧烤</p> <p> 炖菜</p> <p> 炖菜加烙饼</p> <p> 俄式早餐</p> <p> 红汤</p> <p> 水果</p> <p>转入主题</p><p> 这次一路经过了吉林省、黒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具有我国56个民族之中的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蒙古族8个民族。有些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由于生活习惯、文化、民族特色传承的流失及汉化,现在已基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只能在身份证上显示,我们这次拍摄也是通过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配合才得以完成。</p><p><b>一. 满族</b></p> <p> 1. 鹰屯</p><p> 鹰屯位于吉林市区北45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老村庄,人们称之为渔楼村,还有一个别称叫“鹰屯”,现隶属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p><p> 据当地耆老讲,在明末清初时,这里就有人居住,属乌拉国金珠哈达城的渔猎户。据史料所载,当时采捕有两千多种,当地特产的山珍水错,飞禽走兽无所不在其列,在鼎盛时期有采贡牲丁四千多人。</p><p> 打渔楼村的满族世代以渔猎为业,为清皇室冬天狩猎,春夏捕鱼采珠,向朝廷缴纳贡品。因此打渔楼村的满族人,人人是捕猎、捕鱼的好手。几百年的渔猎习俗仍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p> <p> 训鹰传承人</p> <p>2. 大关东文化园</p><p> 该园汇聚了满族民俗、歌舞、体育,以及民族工艺。满族最著名的手工是剪纸,东北特色的剪窗花就是来自于满族文化传承。</p> <p> 民族舞</p> <p> 唠嗑</p> <p> 满族发式头饰独具特色,特别是八旗女子的头饰,雍容华贵,落落大方。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流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一根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的小坠角,系于辫梢上,随辫摆动,以示美观。</p> <p> 期待</p> <p><b>二. 朝鲜族</b></p><p> 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该村位于美丽长白山第一县——吉林省安图县。古村落总用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据说该村落仍有29户朝鲜族居住。</p> <p> 朝鲜族家庭住宅</p> <p> 朝鲜族舞蹈</p> <p> 腌制朝鲜泡菜</p> <p> 亲密的朝鲜族恋人</p> <p><b>三. 赫哲族</b></p><p> 赫哲族是我国历史悠久人口较少的古老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p><p> 赫哲族以捕鱼、狩猎为生,渔猎是赫哲族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赫哲族多次迁徙,逐水而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赫哲族先民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有的赫哲文化。绵延千年,传承至今。</p><p> </p> <p> 赫哲族家庭</p> <p> 赫哲族人自制鱼皮衣</p> <p> </p> <p><b>四. 鄂伦春族</b> </p><p>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之,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p><p> 元朝时,鄂伦春人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极为广阔,在辽阳行省的管辖之中。明朝时黑龙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指游猎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的“使鹿部”,也就是鄂伦春人。清初文献曾把鄂伦春人称为“树中人”。</p> <p> 鄂伦春族人的捕猎现场</p> <p>鄂伦春族大家属</p> <p> 鄂伦春人自己用鹿皮做头饰和工艺品。1995年开始国家全面禁止打猎捕野生动物,今后的野生动物毛皮将无,她们也无法再做此类工艺品了。</p> <p> 自制的童话王国</p> <p> 自制的鄂伦春族帽子</p> <p> 由衷的喜悦</p> <p><b>五. 达斡尔族</b></p><p>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冶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p><p> 达斡尔族在明初期间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该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贝加尔一带。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p><p>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在该族基本上通晓汉语并会书写汉文,与蒙古族杂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通晓蒙古族语。</p> <p> 小河边漫步</p> <p><b>六. 俄罗斯族</b> </p><p> 内蒙古有一个俄罗斯民族乡,它位于额尔古纳以东、大兴安岭以西的中俄边境线上,小镇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四面环山,与俄罗斯仅一水之隔,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p><p> </p><p><br></p> <p> 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p> <p> 小镇上的公共自行车</p> <p> 花园里栽花</p> <p> 传统的俄罗斯放纱</p> <p> 俄罗斯踢踏舞</p> <p> 该民族乡有一位来自北京的深圳人,老人是2006年第一次去旅游,却发现小镇非常美丽,具有俄罗斯风情的特色,夏天避暑非常好,当年老人花了2万元在镇上买了一个小木屋,每年来渡假3个月,手风琴也弹了不错。老人还在小镇上进行俄罗斯家庭的采访活动,现在巳经出了2本书。</p> <p> 老人的幸福生活</p> <p> 釆访书籍</p> <p><b>七. 鄂温克旗</b></p><p> 鄂温克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p><p>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p><p>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p><p>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p> <p> 森林中的家</p> <p> 奶奶讲故事</p> <p> 鄂温克族放鹿</p> <p> 野外生存</p> <p>鄂温克族人用野兽皮制成的小物件</p> <p><b>八. 蒙古族</b></p><p> 蒙古族是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p><p>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p><p>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是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每年的赛马也是蒙古族必不可少的活动。</p> <p> 蒙古族人挤奶</p> <p> 小牛吃奶</p> <p> 与狼共舞</p> <p> 狼性</p> <p> 蒙古包里的生活</p> <p> 蒙古族歌舞</p> <p> 赛马表演</p> <p> 最后一夜满洲里的夜景</p> <p> 发现满洲里的商场皆是俄罗斯商品</p> <p>结果语:这次人文摄影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它既能学到人文拍摄技术,又能了解民族历史演变、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