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七月流火,暑热未消,26日下午,数学学科培训在巩义市青龙山小学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p> <p> 今天下午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观摩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小学刘晓鹏老师执教的《9加几》,边观摩边思考:与昨天自己的教学设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课堂实施过程中,大问题如何设计,师生如何互动,课堂如何推进?第二阶段基于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第三阶段是聆听刘晓鹏老师和谢昕老师的专题报告——《数运算教学实践研究》。第四阶段每位老师编写数运算教学案例分析。</p><p><br></p> <p>第一环节:观看《9加几》视频</p> <p> 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紧紧贴着学情,循序渐进,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p> <p>看,大家观摩学习的样子多美啊!</p> <p>第二环节:小组交流、展示、互评</p> <p> 通过小组交流老师们发现,大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也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刘老师的点拨语能做到层层深入,学生们通过自己先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来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圈一圈,写一写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和抽象的数学思想。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能有这样的学习习惯,这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结果啊。</p> <p> </p> <p>在班级展示中,各小组分工明确,见解独到,为大家点赞。</p> <p> 通过观看刘老师的《9加几》示范课、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对比自己修改后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寻找不同,重新定义,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老师们认为结构化教学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铺平了道路!要合理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并能结构化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就不会沦为“粗暴的给予数学知识碎片”。</p> <p>第三环节:观看微报告《数运算教学的实践研究》</p> <p>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人人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p> <p>第四环节:编写案例分析</p> <p>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过这样本土专家引领的教研活动,带动巩义市所有的数学老师,不断提升,不断成长,走向专业化教师的道路。</p><p> 编辑人:徐程程 常会歌 李艳艳</p><p> 审核人:袁双霞 李丙利 崔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