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告别夏日的浮躁迎来清凉的初秋,开学在即,在孙主任的带领下,从为儿童开启神奇的数学之旅、创设“好吃”又“美味”的数学学习开始,小数团队开启了收心模式,吴正宪老师的交流为新学期教学的开始做了良好的铺垫。</p> <p> 吴老师围绕“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学习”这个话题,从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交流。</p> <p> 首先,什么是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学习?从字面意思,好吃是指食物美味能吃的下去,营养是生物所获取的养料。</p><p> 在儿童数学学习中,对“好吃”的要求就必须做到软、润、温、甜,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自身发展规律以及生理成长的特点。“营养”包括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运算能力、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观念等。“有营养”就要做到强骨骼、促大脑、塑习惯、拓视野。</p> <p> 其次,为什么要创设“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学习?价值取向是什么?吴老师举例生活常见的场景:儿童写作业时白天不愿写晚上总拖拉,困到不行因为没写完还不能睡觉,如此日复一日,家长恼怒孩子不自觉。</p><p> 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找到不自觉的原因:天性使然、学习习惯、长期被安排(包括学校、老师、家长的安排)、评价观(没做到全面多维度评价)。诸多因素影响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魅力。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兴趣缺乏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老师创设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p> <p> 第三,如何开启神奇的数学之旅引导儿童在“好吃”又“营养”的学习中学有所获?吴老师从六个维度进行交流。</p> <p>1.问数学—让儿童在问题中学习。</p><p>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引起探索,思维应运而生。</p><p> 问题从哪儿来的。一上课时仿佛什么问题也没有,学着学着就会出现问题。问题的产生有两种:教师用心设置和学生自身产生的问题。</p><p> 问题来了怎么处理。儿童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生活问题、数与代数问题、几何角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杂乱无序无边际,教师要学会梳理,在主问题中派生出来的支问题都要围绕主问题展开。对于儿童的问题保护提问的积极性,要适度引领,不能一味表扬,学会短时间内对问题做出专业的判断,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p> <p>2.画数学—在涂鸦和操作中学数学。</p><p> 画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潜能,唤起创造力,还能培养观察、分析、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讲,初入小学,让画为数学服务。空口讲不容易理解,而画的越形象越直观就越容易理解数量关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p> <p>3.玩数学—在游戏中学习数学。</p><p> 好吃:是指学习的方式和路径;有营养是指含金量、能启迪思维拥有数学的思想。</p><p>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开发各种游戏,在玩一玩拼一拼画一画的时候,尝试中发现问题,不是傻玩瞎玩,要玩出智慧,悟出道理,发现规律。</p> <p>4.读数学—让儿童在阅读中学数学。</p><p>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数学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阅读。</p> <p>5.用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p><p> 这一维度既需要家长引导孩子通过身边生活发现引发数学思考,又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运用到生活中去。特别是跨学科的任务,利用知识软化边界,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儿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更加热爱数学。</p> <p>6.赏数学—在美的感受中学数学</p><p> 数学的美多姿多彩,有严谨的科学美,辩证的哲学美,神奇的规律美,绝妙的逻辑美,还有数与形结合的直观美。</p><p> 教师要做的是让儿童拥有对数学美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进而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期待。</p><p> 正如吴正宪教授所说,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美感染,学数学的人才会被打动。在引领孩子感受数学之美之前,教师要先以身作则自觉积累数学美的体验。</p> <p> 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学习,开启儿童数学学习之旅,我们要:培养儿童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儿童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儿童的表达和倾听;培养儿童的合作交流能力。才能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p><p> </p> <p> 短短的几十分钟,吴老师传授了如此多的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 问数学是课堂上要面对的,面对孩子形形色色的问题,需要更加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p><p> 画数学可以课上也可以课下进行的,在画中思考,在思考中优化,更清晰更直观更深透的理解。</p><p> 玩数学和读数学是可以考虑设在“最近发展区”阶段,把即将学习的复杂知识,简单的前提对学生进行渗透,懂得道理发现规律才能更好的解决复杂问题。</p><p> 用数学和赏数学是贯穿始终的,让孩子不由自主的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明确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p><p> 这样一来,今后的教学计划也就有了更好的体验。每次学习一点便充实一点,愿在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引领下,更好的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