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怎么办?</b></h3> 父母一旦没收孩子手机、断网、禁止玩游戏。孩子用绝食、大吼、摔东西、与父母不说话冷战、故意不学习、赌气疏远父母等。总之,用行动与父母对抗反应,反应超出父母的想象,比较激烈。 <b>解决办法:<br></b> <b>一、沟通的先决条件:理解</b><br> (一)首先手机是谁掏钱买的?网络是谁拉的,游戏是谁第1次允许孩子玩的? 都是父母买的,父母拉的,父母允许孩子第1次玩手机的。<br> (二)手机不买行吗?网线不拉行吗?孩子完全不玩手机游戏,目前能实现吗? 手机不买不行,这不疫情上网课就要用嘛。现代社会,家里没网络怎么可能?已经爱玩游戏了,立马不让家里不玩儿,在同学那里也会玩,治标不治本啊。<br> (三)目的是让孩子完全不玩手机,完全不玩游戏,完全不使用网络吗? 显然不是。目的是让孩子的适度用手机、适度玩游戏、适度用网络而已。 (四)包括任何人,都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没有任何娱乐放松。玩手机,玩游戏,使用网络,看视频等可以做一种放松的方式。<div> (五)第一主业是什么?是学习。就如同家长的第一主业,是工作。<br> (六)叨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赶紧学习,赶紧学习,对孩子起到效果了吗? 答:没有。唠叨既然没有什么用。为什么还要继续唠叨,试图解决问题?<br> (七)最基本的道理:相辅相成原理。 时间对等:孩子陷入手机游戏网络等,陷入时间多久,就要准备好用多久拔出来;力度对等:陷入有多深,陷入和拔出的力度是相辅相成的。</div> <b>举例:<br></b> <b>同样都是初二的学生。</b><br> 第一种情况:一个孩子从三年级就抱着手机刷个不停;<br> 第二种情况:一个从去年开始买了手机就成天玩手机。<br>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陷入的时间和力度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同样都是沉迷于手机,<br> 1.一个匆忙写完作业、马上聊天玩游戏耍手机。剥夺手机后,消极不说话不学习,冷战与父母对抗;<br> 2.一个不写作业,不吃饭玩手机,甚至熬夜玩,剥夺手机后,不吃饭、摔东西,威胁父母与父母对抗。很显然,陷入程度有很大差别。 <b>二、沟通。</b><br> (一)心平气和先坐下来,态度认真,氛围严肃,但不失亲和。招呼孩子坐下来。<br> (二)深呼吸告诉自己,抛弃打骂,斥责,唠叨等一切不可行的办法;<br> (三)做好持久战心理准备<br>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一般至少持续到而立之年,甚至不止。(钟南山的父亲对钟南山35岁仍然要提醒告诫。再厉害的大人物在父亲、母亲面前仍然耳提面命,俯首称是。)当然前提你是对的。你自己要有是非观。<br> (四)有治病救人的心态、理解心态,理解孩子玩游戏,沉迷手机,如同理解自己追电视剧,耍手机、打麻将等等某项钟爱的娱乐活动。<br> (五)先批评自己。诚恳!<br>批评自己做某事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也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反省改正。让孩子出乎意料的看到,原来不是批评他。<br> (六)再批评自己。诚恳!<br>当时买手机或者同意孩子玩游戏,自己没有起到前期的教育、引导,监督、控制工作,毕竟孩子是未成年人。士兵有错,先罚将军。<br> (七)对孩子肯定手机、网络、游戏的好处。<br>如能看咨询、聊天、搜题、查资料、放松。说的越真实、越多越好。与孩子站在一条战壕里。 (八)表彰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如是父亲主导,就表彰母亲辛苦操持家务,表彰孩子具体某点能够理解父母、长大了等等。<br> (九)提出希望。<br>希望母亲操持好家务,父亲继续赚钱养家,孩子再接再厉,大家各负其责,把各自工作干好。<br> (十)父母对孩子提出希望。<br>希望手机网络游戏,能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上述作用。问孩子,这样说,对吗?<br> (十一)既然对,只需要做到适度。征得孩子同意。<br>规定好具体使用手机网络玩游戏的时间,比如饭后半小时或周末一小时等等。规定好使用手机网络玩游戏的条件,比如作业完成,完成到什么质量,正确率等等。<br> (十二)再次自我批评。<br>批评过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错误,用责骂、唠叨、斥责,主动冷战等不科学、不理解的方式教育孩子,没有找自己的问题,没有坐下来和孩子好好去谈。<br> (十三)提醒孩子,自己批评自己。<br>问孩子,有没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如果孩子承认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那就一一让他说出来。如果孩子不说,就列举事实,一一问他对不对,今后应该怎么样?<br> (十四)收尾谈心,表扬对方以及孩子的优点,再次肯定强调条约。 <b>三、常谈心,常沟通。增加对孩子的关怀。<br></b> <b>四、强调努力学习即可,而并不是追求成绩。<br></b> <b>五、多和孩子进行体育活动。<br></b> <b>六、刻意夸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