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詹皎,常红回忆编写

丽华

<p>公元2020年 7 月16日,农历 五月二十六日,母亲去世了,享年九十三岁。</p><p> 母亲带着对亲人的万分不舍,也带着我们无尽的哀思 ,安详地走了。</p><p> 回忆母亲一生的点点滴滴,仍恍如昨日,历历在目。</p> <p>思念我最亲爱的母亲</p><p>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 有一种爱叫做“母爱”。</p><p>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的时候,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p><p>为了怀念我的母亲特写此回忆来纪念我的妈妈</p> <p> 我的妈妈詹皎,出生在嘉定戬浜(或许嘉定城中),按身份证出生日期是1927年12月27日,据她自己讲,是那一年的除夕,属兔。她的祖籍据讲是安徽,又说是江苏宜兴,只是出生在嘉定戬浜(我目前生活居住的地方,离马陆葡萄园不远),后来她生活生长的地方是在嘉定城中(现州桥老街的西头),有一条很小的马路叫察院路,还有一座桥,妈妈说名叫察院桥,但现在有一块石碑横在那,写的是“太平永安桥”。我外公詹少书的家就在这里。外公在城中街是开米店的,如果算不上殷实,也是小康之家。外婆陆茹娥也算是闺秀,规矩很多,重男轻女。外公家楼下是米店,楼上就住家。妈妈从小不愁吃穿,聪明好学,喜爱上学。外婆对此是不太乐意的,但外公十分宠爱这唯一的女儿,坚持送她上学,和她的兄弟们一样,只要考得上,就送去学校。妈妈一直上到高中,当时属于蛮时髦的。妈妈14岁生日时,外公还专门设家宴,请全班同学来家吃饭。可见外公有多宠爱妈妈。</p> <p> 据亲戚讲,她曾经考取了北京医学院,但在那个年代,家中仍无力出资让一个女孩子去外地读书。恰此时解放军进入上海并解放了上海,妈妈执意要参军,外公无法再阻拦了。其实妈妈能决意参军,和她的大哥很有关系,指引妈妈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正是我们的大舅。大舅是地下党,妈妈在嘉定一中上学时,学校要求学生集体参加三青团,大舅特别关照妈妈不要参加,所以妈妈没有加入三青团。曾是美国劳工部长、现交通部长赵小兰的父母和妈妈是同班同学。解放前夕他们去了美国,妈妈去了部队,八、九十年代间赵小兰的父母数次回上海探亲,都邀请妈妈参加老同学聚会,赵小兰的妈妈还送了一条毛巾被给各位同学,晚年的妈妈很珍惜这份同学情的。即便这样,据说,当兵离家的那天,她仍然是悄悄顺着二楼窗边的电线杆爬下来,赶往松江当上解放军的。从1949年参军直到2020年7月16日平静去世,妈妈就一直是部队人,在部队走完了她的一生,最后也实现了她的心愿,遗体捐给了部队二军大,由二军大的车子接走了她,魂归军营,一生献给了部队。</p> <p> 尽我所能,回顾她的一生,可以说她是幸运幸福的人。从小受到她父亲宠爱,据我姑婆(好姆妈)讲,她在当时是嘉定城中第一个骑自行车上街的女孩,有一次不小心摔在家门口的察院河中,当时是吓得昏过去了,无生命危险。外公一直在她身边陪伴着,轻轻唤着“阿皎阿皎不要怕,爹爹陪着的”,一直等到妈妈醒来。</p> <p> 后来到部队时,实际是上海解放了,九月份才当的兵,却得到了离休干部的待遇,晚年是国家的宝贝,不愁吃穿,不愁医药费。妈妈是个大方大气的人,攒下的钱几乎全部送了出去,没有积蓄,可谓积善无数。大约在她刚进入老年,收入略高一点时,她的钱就分了出去,有给亲人的,也有给他人的,有给熟人的,也有给陌生人的,有赞助希望工程的,有捐给抗震救灾的,有交特殊党费的,也有参加公益活动的……一句话,没有留下财物,实在是不求名利的付出。她到25、6岁才结婚,当时算是大龄了。是我爸爸(胶东南下干部)从女兵档案里选中的。他们结婚时没有什么条件,外公外婆不同意,但无奈妈妈的坚持。外婆不肯参加简单的婚礼,只有外公挑着两床被子送到部队,看到婚房里只有硬板床和写字台,很是不安心的。外婆还对别人讲“结啥个短命的婚啦,连只棕梆床亦没有”(此处用嘉定方言)。婚后的妈妈是很开心的,爸爸对她百般体贴。妈妈一生不吃蒜姜葱韭,说是过敏体质,爸爸硬是在几十年中不让这些东西进家门,一个老山东啊。</p> <p> 如果要说辛苦,就是生了我们五姐妹,一个接一个,我们上面的四姐妹是在五年中,似乎一口气生下的,这让我们现在是无法想象的。当然这辛苦也回报给她晚年的好运,我家弄堂里,邻居们都羡慕她有五个女儿陪伴着,她自己也十分自豪的。五十年代,大批女兵复员转业,妈妈也脱了军装,但仍在部队,也不知哪一年,她又重新穿上了军装,和她一起入伍的战友们都没有她这份幸运。</p> <p> 她一生从事会计财务工作,入伍时因为是高中生,文化高,在我爸爸名下当学生,学军队财务,很快独立工作,后来一直是上海警备区八五医院老会计,工作认真严谨,性格要强,不容歪风,八五闻名。在急诊工作时除自己本职胜任,还抽空学习急诊抢救常识,真的了不起。其实她青少年时高度近视,中年因不慎摔跤跌伤脑部影响到视力,曾一度失明,年长后又因糖尿病并发眼疾,加至青光眼,一双眼睛逐渐失明。但妈妈相当坚强,在失明十几甚至二十余年的岁月中,仍坚持生活基本自理,这在一般人也是很难做到的。</p> <p> 我总觉得,因父母是南北结合,故我们五姐妹 身体基础好,基本健康无大病。真是感谢爸爸妈妈,尤其是母亲,仅十月怀胎之恩就感激不尽的。妈妈对我尤为偏爱。还未成年时,有意安排我当家庭小会计,错一分钱都是不允许的。对人称我是她的左手右臂。我十六岁时当兵在无锡,生病了她着急赶到部队,带我回上海就在她自己工作的八五医院住院治病。特别是1976年我自愿要求到西藏农村插队时,她更是给了最大的支持,亲自陪送我到西藏农村,看到我生活的地方,这才稍稍放下心。后来我结婚生子,又是她倾尽全力,带养着我的儿子,儿子小时经常生病,她守在身边寸步不离。有朋友告诉我,目睹她把儿子吐出来的食物直接放进自己嘴里吞下,很是感动,有这样的外婆,真是你儿子的福份哟。</p> <p> .....妈妈的恩情说不尽,总是感慨时间飞快,2017年7 月16凌晨妈妈不慎在家又摔跤。在她进入老年后这至少是第三次摔跤了,也是最后一次,造成多处骨折,门诊难以治疗,只好住院。在医院也只能卧床,曾一度不吃不喝,但神志清楚,我们多次讨论过生死,最后决定是尊重她的意愿,两个月后便接她出院。她的生命似乎到了尽头,无遗憾,无担忧,无遗产,也无烦恼,早在2004年就办好了遗体损献手续,只有一个要求,穿着军装走……为此我们姐妹意见高度一致,当时就做好了充分准备。可以说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有尊严的,大事仍听她的。就这般她卧床整三年,2020年7月16日早晨平静地离开我们。今天妈妈故世已经七七49天,我也在奔七的路上了。特写下小文,纪念母亲!</p> <p>妈妈喜欢旅游,但年长后眼睛不好,自己出门不方便。我先后带她去延安,西安,桂林,黄山等地,也算一种敬孝。</p> <p>姐妹五人相聚在涌泉坊</p><p><br></p> <p>这是一张全家福 </p><p>好像也是唯一的一张</p><p>子孙满堂!好福气!</p> <p>下面是母亲的一些奖状证书以及一些遗体捐献资料!</p> <p>父爱如山,母恩似海!人类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父爱母爱。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真真就是那生你养你的父母。感恩父母,孝行天下!</p><p>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母爱像一本厚重的书,耐人寻味;母爱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