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悠悠西风微送爽,小雨纷纷汗颜藏。</p><p> 伴随着初秋凉爽的天气,我们未来小学的数学老师们走进美丽行知,研讨交流,做知行合一的探索者。</p> <p> </p><p>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丰富而美丽;教研是诗意的修行,充实而坚定。8月24、25日,为期两天的洛龙区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如约拉开帷幕,全体数学老师相聚在美丽行知,相约在金色秋天,共同解开数学课堂教学的密码,汲取前行的力量。</p> <p> 洛龙区教学研究室张红利老师对本次活动做高位引领 、细致谋划。年段引领精彩演绎、同课异构异彩纷呈、教研探索力求创新、经验分享传递智慧,相信精心的安排、用心的参与一定能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找到行动的方向,前行的力量!</p><p><br></p> <p>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郭丹辉老师执教《认识钟表》,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认识整时的方法,突破难点。由于一年级同学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安排了我说你想、你拨他说、猜一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认识时间》从有趣的故事导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见到过的小格入手,层层递进,带领学生认识时间。又对时针的位置进行重点教学,引导学生对分针的可能性进行猜测,不仅有55分这样的分钟数,还有可能有57.58这样的分钟数。通过观察对比,归纳认识时间的方法。课堂节奏紧凑,让学生在思考、操作、想象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龚婷婷老师,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表面、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可以确定的,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探索面积的测量方法,体会选择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并注重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实践的品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刘应雷老师带来了一实小数学学科的宝贵经验《立足常规做实做新 聚焦发展求真求效》,一实小教学工作的宗旨就是坚持做好常规,平凡的工作也可以不平凡。专业,让成长看得见;用心,让努力看得见;尝试,让精彩看得见。立足常规做实做新,聚焦发展求真求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行知小学数学教研组始终坚持本真学堂建设: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培养会倾听、会交流、会表达的行知少年。促进教师教学力提升,让教研真实发生,培养善育德、慧管理、擅教书的教师团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洛阳市实验小学李丹丹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紧扣教学重点,一直围绕着乘法算理设计教学环节。这节课是一节思维训练课,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基础上,重点教导乘法算理,让孩子运用教具,亲自摆一摆拼一拼,边摆边说,说方法说算理,亲自参与到7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孩子们手脑并用印象深刻。最后的练习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也充分提现算理的重要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工凯旋路小学高艳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高老师从动手搭建长方体框架开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课中通过交流深入研究棱、面的特征深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最后以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东升二小谷向格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导入,通过把图片分类,使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作为单位“1”。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明白了分数是先分后数的数,获得了快乐学习数学的学习体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城区第一小学姜亚枫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首先通过一组有规律的鼓声引入,能够快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丰富孩子们对规律的感知与认知。练习过程中,又通过一组有规律的鼓声,让孩子们利用其中的规律设计出不同的动作和声音,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这个设计既能够与导入相呼应,又能够加深孩子们对规律最本质的认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陈向锋老师执教《多边形的内角和》带我们探索图形中的秘密。陈老师借鉴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思想,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交流与探究,让学生来发现、归纳和总结规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它们的内角和,通过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让学生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p> <p> 王永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今天下午王老师就现使用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即将推出教材的特点做出简要介绍,指出教材的改变是从学生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与能力、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那么与之相对应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出哪些改变,以便更好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最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无师自通的自由境界。</p> <p> 回顾2020年的春天和夏天,我们做过网红主播,把课堂搬上云端,不落下一节课,不放弃一个孩子;我们冲在一线,争分夺秒开展线下教学衔接。努力过,拼搏过,尝试着,收获着……</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8月24号上午我们来到了行知小学参加《洛龙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小学数学学科培训》,上午展示课的老师们个个精彩,期中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行知小学张丽丽老师授课的《三角形边的关系》,张老师从一只小狗看到了一根骨头,跑过去用最短路线入手,一起验证三角形边的关系,推理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张老师讲课惟妙惟肖,上课教学严谨,设计层层深入,组织课堂有序,她告诉大家数学问题通过推理--概括--验证,从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然后用总结出的结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所有在坐的老师们听得非常认真,不断有掌声.接下来同样的一节课一实小的张老师也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打动了我.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难点,不同的授课老师,不同的授课思路,一定是百花齐放,分外精彩!通过这些精彩的展示课,我也深深感受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李书朋</p><p><br></p> <p>教无涯,研不止</p><p> 洛龙区未来小学 张曼曼</p><p> 今天有幸参加洛龙区数学学科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年段引领课、同课异构、教研分享三种形式,我感受到了组织者、老师和学校的专业、认真。今天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获益良多。</p><p>一、生活经验数学化</p><p>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炼。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比如龚老师让同学们摸一摸盒子的表面;周老师给小狗围围栏。这些教学设计都体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p><p>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p><p>几位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引导学生摸,画,说,同桌合作测量等等,充分体现了教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讲课教师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用,耳听,动脑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能力</p><p>三、用精彩的导入开启一节好课。</p><p>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周老师用龟兔赛跑的图引出课题;王老师用甲骨文引出三角形;龚老师用高速路上的地界引出面积。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p><p>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动手、探索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p> <p> 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8节优质微型课和1节观摩课,这场学习不光是感觉如沐春风,更是进行了一次有深度地营养汲取。</p><p> 这几节课让我感触最大的共性是课堂全程注重探究却又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不同的导入的形式不光深深地吸引孩子,更是准确地抛出问题,进而让孩子们人认真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中!如《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通过两种猜小猪存钱罐里的硬币枚数的情况引出未知数,让孩子命名,让孩子自己找字母来表示不确定的数,这样一方面提高孩子兴趣,另一方面让孩子把本节知识学得透彻,记得牢固;又如谷向鸽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课程层次分明,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三方面来理解分数,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分数是先分后数,先分创造了单位,确定了分母”,这句话对分数诠释地灵动起来,让孩子们更好接收,更易理解,可见谷老师在文字的总结和提炼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还有鲜伟章老师的《鸽巢问题》,这应该是一节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对老师来说比较有挑战的一节课,但是鲜老师把难点处理地特别好,先从实例的剖析到公式的总结再到问题的应用,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切割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逐步突破,这是在课标的研读和理解、重难点的把握、例题的设计上是下足了功夫的!</p><p> 从这次高质量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也着实感觉学习是一种享受,教育的路很长,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到的精华直接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不断地思考、尝试、创新,不断地成长!</p><p style="text-align: right;">韦丽媛</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思”的转变开始,引导“行”的变化。两天的学习结束,在洛龙区研究室张红利老师的总结与指导下,使得大家明晰了新学期教学和教研的方向,明确了新学期教学和教研的方法。让我们向前探索的步伐更坚实,向上攀登的方向更明朗。</p><p><br></p> <p> 真学习、真问题、真发生,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们沉淀着,思考着,带着收获、带着责任,积蓄着启航的力量。</p><p>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可爱的未来数学人,让我们乘风破浪扬帆再启航!</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范思源</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王晓</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