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邸中小 刘丽丽】为儿童开启神奇的数学之旅

春暖花开

<p>炎热的夏天,抓住假期的尾巴,在七七情人节这天我们再次迎来吴正宪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为儿童开启神奇的数学之旅》这一神秘的礼物,我们相邸全体数学老师按时守在电脑前尽情享受礼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p> <p>吴正宪老师说,小学是儿童正式学习数学的开始,此时的学习要为以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所谓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思维基础、能力基础、习惯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p><p><br></p><p><br></p> <p>那什么是“好吃”又有“营养”数学学习?吴老师说,好吃的东西有四大特征,首先要软(不硬),其次要润,还要温,最后还要甜。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内容要有营养,这样才能强骨骼、促大脑、塑习惯、拓视野。学习的内容有营养就是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思想,基本教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有营养的教学方式是这样的,适合儿童的口味,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使儿童受学,善学,能学,会学,学会。这样的有营养的数学学习从两个方面坚守,获得双重价值取向,才能提升儿童学习力。</p> <p>为什么要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学习?</p><p>儿童不能自主学习的原因主要有六点:</p><p>1、天性使然</p><p>2、没能养成好习惯</p><p>3、长期被安排的结果</p><p>4、与评价观有关</p><p>5、没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p><p>6、缺少学习信心</p><p>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要通过营养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习拥有信心,并热爱学习数学。</p><p>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学习的第一要务。因为有兴趣才肯学习时孩子的天性。</p> <p>如何开启数学学习之旅,引导让儿童在“好吃”又有“营养”数学学习中学有所获?吴老师主要从六个方面和我们细细的分享:</p><p>1、问数学—让儿童在“问题”中学习</p><p>2.画数学—让儿童在“涂鸦”中学数学</p><p>3、玩数学—让儿童在游戏中学数学</p><p>4、读数学—让儿童在阅读中学数学</p><p>5、用数学—让儿童在生活中学数学</p><p>6、赏数学—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学数学</p> <p>问数学,教师对儿童提出问题的引导与评价,直接影响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质量,教师成为孩子问题的倾听者和鼓励者,不应忽略和敷衍,应给予积极回应,小心翼翼呵护儿童的好奇心。</p><p>那儿童的问题从哪里来?我们又应如何处理儿童提出的问题呢?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p><p>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理性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做事态度。</p><p>作为老师我们还应明确,数学教学是科学,要让学生拥有科学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这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p> <p>画数学—在涂鸦和操作中学数学。儿童喜欢涂画,它是儿童自觉进行的游戏。涂画不仅能表达儿童的内心世界,开启儿童的思维,激发儿童的自身潜能,唤起儿童创造的活力,还能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p><p>动手操作活动不仅仅满足了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是儿童学习数学需要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即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知过程。</p> <p>玩数学—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和孩子可以自主开发各种游戏,不仅能寓教于乐,而且能促进师生)关系,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性格。</p> <p>读数学—在阅读中学数学。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下教育往往重视的是文科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p> <p>用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家长引导孩子通过身边熟悉的现实生活,帮助孩子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家长引导孩子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思考的兴趣。</p> <p>赏数学—在审美中学习数学。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把数学文化中能在课堂中承载的内容,进行加工、挖掘、体验,通过数学史料、数学人物、数学故事,数学应用等传承传统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让儿童拥有对数学美好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之美,进而唤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期待。</p> <p>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教给孩子有营养的数学内容,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儿童只有获得对学习的积极期待,才会产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产生数学探究的欲望,产生愉悦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才能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兴趣是学生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数学营养之餐而奋斗!!</p>

数学

儿童

学习

中学数学

营养

孩子

兴趣

培养

问题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