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太大,而我们却渺小得像是尘埃,甚至连尘埃都不如。如何做自己呢?是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还是孤注一掷,执着于自己的内心?我想都不是。做自己并不是标新立异或刚愎自用,而是由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带来的宠辱不惊。<br><br> 社会就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离开了网,结也不复存在;离开了结,网也无以存身。我们不可避免地走着前人走过的路,思考着前人早已有了答案的问题,感受着前人有过的各种复杂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谁会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所有都是无数别人的复制品,而我们的后人,也将重复我们走过的这些路。 在如此反复的轮回中,在如此庞大的网络中,如何做自己呢?这就难免要处理好自己和外界的关系,而处理好这一关系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如何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如何享受独处的过程?<br><br> 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也都是凡胎肉身,之所以被称为“凡人”,也许是因为我们总有“烦恼”吧。面对无常的现实、未知的未来和眼前的各种琐事,我们能否有定力把握眼前、迎接未来?《庄子·逍遥游》中写道:“举世与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外界如何风起云涌,别人如何七言八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们不为所动,因为他们处于“无待”的状态! 有很多修行人会定期闭关,许多哲学家也都会选择孤独,他们正是在与自己的相处中,练就了一颗淡定的平常心,成就了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br><br>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也许就是体验吧。尽管各种体验都已被前人感受过,也正是这些千古以来“共同”的感受,成为我们沟通古今、融入历史长河的必要因素。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才真正属于自己,只有接受并消化自己的各种情绪,使自己的内心坚如磐石,不为外界的风吹草动而漂如浮萍、心猿意马,才是真正做自己吧。<br> 宫崎骏电影《龙的报恩》中说“你应该要学着做你自己,面对真实的自我,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什么都不用惧怕。”<br> <p>因为,生命的旅途很长,长得不知何时结束,却也很短。短到不知睡觉时闭上的双眼是否还能有机会睁开,不知从家里出去后是否还能安全返回。就这样,在未知的旅途上,我们既不是自己又同时是自己地活着,也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真正“做自己”,做到不虚此行。愿你我也能如此。</p><p>【声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