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段漫长的旅程,需要我们每天都去磨炼我们的教学技能,让我们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让我们不断的进步。听课学习是一种很好学习成长的方式。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本单元的训练点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时,张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以读代讲,以点代面”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特点:<div>一、拟定小标题,培养学生概括能力<br>教学中,张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第一个小故事的小标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找出。给第二、三个小故事拟定小标题时可能会有些难度。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表示事件结果的关键词来概括。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r></div> 二、运用联读法,长文短教<br>这篇课文较长,张老师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运用“联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回顾联读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着读”、“比较着读”来发现三个小故事中的相似之处(背景、经过、结果),让学生获得另一种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通过对课文内容有机地整合与比较,升华对蔺相如在国家大义前“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感悟。这样不仅高效,而且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又能巩固复习旧知识,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方法有创意,值得我学习借鉴。<br>三、抓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质<br>在教学中,张老师给出明确指示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采用让学生自读感悟、谈体会的方式,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并从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如“……我指给您看”这就是智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智勇。“我就跟你拼了”这是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这体现了不畏权势、为国争光。这些重点语句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蔺相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回归整体,探讨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学生知道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而第三个故事具体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他们爱国主义精神。 《体积与容积》一课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引导学生以土豆、橡皮泥和水壶为研究对象,探究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br> 刘老师的课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div>1.课前通过学生提问规划整理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br>2.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如:红薯与土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用橡皮泥——体会形状改变,体积大小不变,说明物体的体积跟形状无关。<br>3.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借助实验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让学生观察“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红薯“占有一定的空间”,接着观察土豆放入后,两个量杯“水面高度不一样”,来体验“它们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了。使得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起来,归纳出体积的意义。</div> 《鸟的天堂》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听完彭老师的课,我有如下感受:<br> 1.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切入点,彭老师以“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又分为两个层次,抓住大榕树的大和茂盛这种静态美体会为什么说这是鸟的天堂。抓住早上群鸟欢腾的景象体会鸟的多、欢乐这一动态描写体会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整个过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着眼于单元整体和学科要素,目标达成度高。<br>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彭老师设计了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朗读、身临其境的品析读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群鸟欢腾的快乐场面,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榕树的句子。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中促进思维训练目标的有机整合。<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