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只为找寻遗落在大山深处的那一颗颗希望之珠

沉默是金

<p>  “捡回珍珠计划” ,是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益助学项目,发起创办人为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首任理事长王建煊先生。</p><p><br></p><p>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贫困面大。有许多优秀的寒门学子,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却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进入高中和大学读书深造。“那些因家庭贫困被迫放弃学业的孩子,就像一颗颗埋在地下黯然失色的珍珠,必须将他们拾回来,设法帮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使他们成为闪闪发光的珍珠”。 </p><p><br></p><p> 为帮助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相对困难、品学兼优的初高中生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点亮优秀寒门学子的美好人生,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自2004年发起“捡回珍珠计划”,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与支持。</p><p><br></p><p> 珍珠班是由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依据"捡回珍珠计划"项目,在全国各省、区重点高中所设立的班级,旨在资助"双特"(家庭特困、成绩特优)学生,有机会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升入理想的大学,用知识与学习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p><p><br></p><p> </p> <p>  根据“捡回珍珠计划”,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寒门学子作为“珍珠生”,在重点高中设立由"珍珠生"组成的"珍珠班",配套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对“珍珠生”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寒门学子考入重点大学,实现人生梦想。</p><p> 为了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合作学校免除"珍珠生"三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通过爱心人士的善款,每年给予每位"珍珠生"2500元生活补助款,三年共计7500元,由学校每年按10个月发给学生。同时争取各方资助,帮助珍珠生解决生活困难,助力寒门学子用学习改变命运。</p><p> 在保障求学期间生活无忧的前提下,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与合作学校协力,通过合作学校优质教师团队三年的持续关心教育,和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一系列的励志教育活动,激励寒门学子树立自信、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p> <p>  坐落在滇西北的鹤庆县山奇水秀,风清俗美,历来因其文化昌达,人才辈出,被誉为茶马古道上的“文献名邦”。</p><p> 鹤庆一中作为一所建校近100年的省内知名的重点高中学校,以其严谨务实的教风学风、优美的育人环境、科学的教育管理、优异的教学质量,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p><p> 2017年,经过大理州教育局与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的多轮考查筛选,确定在鹤庆一中开办珍珠班,面向大理州9个贫困县招生,鹤庆一中开始成了珍珠生们点亮美好人生的温馨摇篮。</p> <p>  在鹤庆一中这个充满温暖与爱的大家庭里,学校领导班子对珍珠班高度重视,配备了优秀的教师团队,给珍珠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班主任戴明亮老师更是三年如一日,起早贪黑默默陪伴珍珠生们共同成长进步;科任教师团队废寝忘食,辛勤教育珍珠生们攀登知识的高峰;珍珠班的同学们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生活上相互关怀,学习上刻苦勤奋,你追我赶,不断超越自已,用学习与知识改变了命运。</p> <p>“最美育珠人”,鹤庆一中首届珍珠班班主任戴明亮老师</p> <p>鹤庆一中首届珍珠班合影</p> <p>  2020年高考,鹤庆一中首届珍珠班就爆了一个开门红:全班53人,600分以上的有10人;一本上线37人,一本上线率达69.81%;全班53人全上本科线,综合本科率达100%;班主任戴明亮老师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优异,被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评选为“全国最美育珠人”,受到基金会的表彰奖励。</p> <p>  2020年招生季,鹤庆一中领导对珍珠生招生与遍访工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选派得力教职工,由段宏江校长亲自统一部署,学校各级领导带队,分成七个工作组,从8月22日开始分赴县内外,开始了2020级珍珠生的遍访与录取通知书发放工作。</p> <p>  我们珍珠生遍访与招生工作第六组,由洪树林主任带队,高焰军老师驾车,赵玉龙老师和寸灿荣老师参与,主要负责此次工作最边远最艰苦的永平县和云龙县的珍珠生遍访工作。</p><p> 此次西行寻珠,虽然路途遥远,山高水远,但大家心里却十分激动。8月21日一早,天才蒙蒙亮,在晨光熹微中我们就驱车奔向远方,一路向西,开始了艰苦而有意义的西行寻珠之旅……</p> <p>  山一程,水一程,我们从大理州的北大门鹤庆出发,经大理,过漾濞,一路向西,风雨兼程,经过5个多小时300多公里的驱车长行,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西行寻珠第一站一一永平县厂街乡。</p><p> 艰辛的寻珠之路上,车轮驶过平坦如砥的高速公路,驶过坑多路窄的通乡油路,又驶上弯急坡陡的扶贫山路,再驶入水滑泥泞的山村小道,我们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在山高谷深的大山之中穿行,向着白云深处的山村人家艰难而去。</p><p> 山越来越高了,坡越来越陡了,路也越来越难走了,离云雾缭绕的山巅也越来越近了,车行到山丫口处,终于见到骑着摩托来迎接我们的永平籍珍珠生丁思蓉的父亲。</p><p> 丁思蓉的父亲骑着摩托车在前面带路,我们小心谨慎地驱车在仅有3米多宽的盘山陡路上向前挪动,在莽莽大山中迂回曲折,一中人不畏路途艰险,不怕工作劳累,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泥泞山路,只为找寻遗落在白云深处山村人家的那一颗颗希望之珠……</p> <p>  丁思蓉同学家住在永平县厂街乡界面村委会新家村,是彝族聚居的高寒贫困山区。山村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高大的核桃林里,全村人靠种植核桃、玉米,养殖牛羊和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的温饱。</p><p> 丁思蓉同学家里有四口人,姐姐在昆明读大学,她今年从永平县水泄乡中学以51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鹤庆一中珍珠班,父母在家务农供两姐妹读书,家庭经济负担很重。</p><p> 洪树林老师在进行家庭情况调查时,问丁思蓉同学,为什么要报考鹤庆一中珍珠班,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丁思蓉同学缓缓站起身来,抬头望向白云下重重群山之外的远方,眼晴里闪烁着点点亮光,充满向往地说:“我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丁思蓉的父亲在边上叮嘱着女儿:“去鹤庆一中,要好好读书,考上重点大学,别像你妈和我一样没文化而辛苦贫穷一辈子!”听着这山村女孩朴实的心声,听到父亲对女儿的殷殷嘱咐,我们也被深深感动与震撼了。是呀,走出大山,用学习改变命运,是这个山村女孩的人生梦想,也是这个朴实山村彝家汉子对心爱女儿的深切期望,同时也是落在每一个一中人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啊!</p> <p>丁思蓉同学(永平厂街)</p> <p>  在丁思蓉同学家做完家庭情况调查与录取通知书发放工作,早已过了午饭时分。从鹤庆早上7:00出来,我们6个多小时粒米未进,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了,但在这远离乡镇的高山之上,又怎么能找到吃饭的地方呢?</p><p> 勤快能干的丁妈妈,就在我们进行家庭情况调查与记录时,下到厨房给我们做好了午餐,热情邀请我们跟她们一家就餐。吃着山村人家原生态的饭菜,聊着子女读书求学的点点滴滴,我们感受到了山村人民的质朴,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感受到了他们对子女读书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p> <p>  从高高的博南山白云深处新家村丁思蓉同学家下山,天上又开始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沿着来时的路紧赶慢赶回到永平县城,已是下午时分了。这里,还有一位永平县籍的鹤庆一中2020级的珍珠生吴绍慧同学等着我们要去家访。</p><p><br></p> <p>  吴绍慧同学家住永平县城博南镇新民街,她今年从永平县老街中学以51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鹤庆一中珍珠班,父母都是靠在街上做点小本生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虽然很苦但一大家子温馨地生活在一起。</p><p> 我们的到来,让吴家一大家子老幼都很高兴,似乎我们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一家人端茶倒水,热情招呼我们。吴绍慧的爷爷刚刚做完喉咙部位的手术,不能大声讲话,也高兴得用嘶哑的声音跟我们问学校的情况,还欣喜地拿起孙女的录取通知书,一字一字地细细看着,脸上的皱纹也开始慢慢的舒展开来了。看得出,他们对孙女能到鹤庆一中就读充满了欣喜。</p><p> 吴绍慧的家就在永平一中北门边上,从家到学校两三分钟就到了,而且今年永平一中振兴班也向她伸出橄榄枝。我们在跟她家老少闲聊时就不解地问他们,永平一中就在家门口,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到离家200多公里的鹤庆一中读书呢?小女孩一脸羞涩,说以前就听说过鹤庆的教育好,鹤庆一中在省内都有名气呢!这时吴绍慧的妈妈说:“鹤庆一中好,把娃娃交给你们我们放心”!</p><p> 听着吴家老少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又让我们心头一震,我们久在鹤庆一中,在每日繁杂辛苦的教学工作中默默耕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感受不到“鹤庆一中”这四个字沉甸甸的份量,而在贫困山区寒门学子和他们父母的心里,那沉甸甸的四个大字,代表着的是美好希望,是光明未来,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难得机会啊!</p><p> </p> <p>吴绍慧同学(永平博南)</p> <p>  在访永平县籍2020级新招录的珍珠生的路上,洪树林老师就接到在鹤庆一中就读,今年毕业的永平籍珍珠生陈同瑶同学的电话,她从班主任戴老师处知悉了我们到永平云龙遍访新招录珍珠生的事,就热情地邀情母校的老师到她家坐坐。</p><p> 陈同瑶同学2017年进入鹤庆一中首届珍珠班就读,今年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上了一本线,正在家等待云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本来我们还要赶往云龙县民建乡边江移民村继续寻访工作,但实在是盛情难却,我们决定还是去一趟永平县龙门乡陈同瑶同学家里,也算是毕业后的珍珠生的回访工作了。</p><p> 时值周末,陈同瑶一大家族正在新家里聚会,大人孩子们在新家忙出忙进,热闹非凡。据洪树林老师介绍,三年前他们到陈家进行首届珍珠生初访时,陈家还在建盖新房,现在陈家三层漂亮的小洋楼已建成入住,今年女儿又考入重点大学,让陈家真是双喜临门啊!</p><p> 我们的到来,让陈家大小高兴不已。据陈同瑶父亲讲,他女儿是她们一起外出到大理、祥云读书的同学中高考成绩最好的一个,女儿考入重点大学,让山旮旯里飞出了金凤凰。说到这,陈父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与快乐的笑容,他们对鹤庆一中多年来对他女儿的教育培养表示深深的感谢,对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诚挚的敬意。</p><p> 看着陈家老少快乐的笑脸,看着陈家建成入住的漂亮小楼,看着新家边上果实累累的核桃林,看着小溪边抽穗拔节丰收在望的水稻田,看着用学习改变了命运的陈同瑶如花的笑靥,看着这昔日贫困家庭在奋斗中换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我们心里也充满了作为一中人的幸福与快乐,充满了对新时代更加美好未来的希望与期盼……</p><p><br></p> <p>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飞快。告别热情好客的陈家老少,从永平县龙门乡陈同瑶同学家中出来,已是下午5点多了。我们又将驱车赶赴西行寻珠的第二站一一云龙县民建乡边江移民新村。</p><p> 云龙县民建乡边江移民新村地处大理州和怒江州的交界之地,位于怒江大峡谷东岸山坡之上,这里离云龙县城有160多公里的路程,但离怒江大峡谷西岸的怒江州府泸水市只有七八公里的路程。因此,我们必须在今晚赶到怒江州泸水市住宿,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去怒江东岸边江移民村开展云龙籍珍珠生的遍访工作了。</p> <p>  </p> <p>  我们的车子从永平县城出来,驶上大保高速不久,天上就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到瓦窑转入往云龙漕涧和怒江泸水的二级路,雨势越发大起来了,车窗之外是灰蒙蒙黑压压的一片。雨雾沉沉的山间公路上,二十米开外已看不清前面的车辆了,一路的陡坡和积水让车辆开始左右摇摆,危险的路况和恶劣的气候让大家把心都蹦到了嗓子眼。高焰军老师胆大心细、沉着冷静驾驶着车辆,终于在晚上九点左右,一路有惊无险地把我们送到怒江州府泸水市,入住怒江大酒店。</p> <p>  入夜的怒江大峡谷山绕水环,山水江城六库华灯璀璨,流光溢彩,高楼交错林立,如天上的街市一般;滚滚怒江滔滔江流穿城而过,浊浪滔天,留下一路哗哗水声,如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江上长桥飞架,珠连壁合,联通峡谷东西城区,桥上车水马龙,如雨后彩虹一般横跨怒江两岸。繁华美丽的都市夜景似乎让时空错位了,让人好像有穿越到内地城市的恍惚感觉。这个当年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偏远边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和伟大的祖国一道凤凰涅槃,不觉换了人间。</p> <p>  辛苦劳累了整整一天,枕着怒江一夜不绝的涛声入梦,这一夜大家睡得格外的香甜。一觉醒来,窗外已是晨光熹微,人声喧闹了。</p><p> 打开酒店的窗子往外看,江城六库依然还笼罩在清晨浓浓的云雾之中,浑黄的怒江象一条飘带在六库城区穿城而过,急流奔涌着流向远方。远方巍峨的高黎贡山下,边江移民新村依稀可见,峡谷里云雾缭绕,白雾茫茫,宛如梦中的仙境一般……</p><p> 大峡谷东岸的远方,山里的孩子似乎在无声地召唤着我们。远山的呼唤催促着我们,离开江城六库,驱车往南驶向怒江大峡谷东岸高黎贡山之麓,又开始新一天的云龙县籍珍珠生寻访工作。</p> <p>  千里怒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涌而来,滚滚南流,大自然亿万年的鬼斧神工,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造就了东方大峡谷的雄伟气势与壮美奇景。滚滚怒江两岸,山势雄奇壮阔,峡谷陡深幽长,两岸巍巍青山耸接云端,一条浩浩大江夺峡奔流,景色壮丽,气象万千。</p><p> 云龙县民建乡丙栗坝边江移民新村,就坐落在滔滔怒江东岸大理州和怒江州的交界之地,这里河谷气候炎热,田园风光如画;而怒江州府泸水市,就坐落一江之隔山高水急的怒江西岸,山水江城高楼鳞次栉比,热带风情浓郁。以怒江为界,江东属大理州云龙县,江西属怒江州泸水市,两地隔江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怒江丙栗大桥将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沟通起两岸人民的交通往来。</p><p><br></p> <p>  车行到泸水市大南茂附近,向东转入一条进村道路,过了飞跨怒江之上的丙栗大桥,就开始进入云龙县民建乡边江移民新村的地界。在桥头,云龙籍珍珠生穆文斌同学的母亲已在那等着我们了。</p><p> 穆文斌的母亲骑着摩托在前面带路,我们一路跟着,沿着仅能容一车通行、崎岖蜿蜒的山路驱车继续向大山深处进发。</p><p> 离开边江村委会所在的山村,水泥路就消失不见了,接下来的就是又陡又窄的泥土路,在山坡上盘旋上升。穆文斌的母亲在弯急陡滑的山路上骑着摩托车,轻松自如,如履平地,让我们在车上暗暗惊叹。这艰苦的自然环境,把瘦弱的女人也变得这样强大,让我们对大山深处寒门学子们读书求学的艰难,也有了更直接的体验和更深的理解。</p> <p>  车到一处陡坡路边一户人家处,已无路可行了,我们只得将车寄在这户人家门口,一行人弃车步行,向着半山腰上的村子开始艰难的爬行。</p><p> 上午的怒江大峡谷气温已到30多度,燥热难奈,连吹来的风都是热呼呼的。太阳直直地盯在头脸上晒,毒辣辣的强光晒得身上一阵阵生疼。路两边的青纱帐、甘蔗林里,焦辣的太阳晒得庄稼的叶子也卷起来了,田里腾起一股股热气。艰难爬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只觉得心跳似鼓,气喘如牛,汗如雨下,浑身酸软无力,每向前一步都觉得辛苦。艰难的访珠之路,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这大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用学习改变命运,是何其艰辛啊!</p> <p>  终于到半山腰的穆文斌同学家里了,见到了这个一脸腼腆的可爱大男孩。穆文斌家住云龙县民建乡边江移民新村下丙栗组,从云龙县民建乡边江九年制学校以53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鹤庆一中珍珠班。</p><p> 穆文斌同学家居极其偏远的贫困山村,家里四口人,父亲为供孩子读书去对岸的泸水城区打工,姐姐从昭通学院毕业后还没找到工作,暂时在六库的政府机关当临时工,家里的农活就全部落在瘦弱的母亲肩上,收入主要来自种田和打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p> <p>与穆文斌母子在一起(云龙民建)</p> <p>  这个皮肤黝黑的阳光大男孩,话不多,问一句才答一句,有着山村男孩那种特有的腼腆与羞涩,但身上却有着一股子韧劲,那种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来的坚毅执着的品质,虽然第一次见到他,但我们已从他身上看出来了。</p><p>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中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p> 艰苦的环境、困难的家庭,也许是人生的不幸,但艰苦的环境、困难的家庭,也是磨砺自我、催人奋进,用学习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愿千千万万象穆文斌同学一样,那些因家庭贫困而象一颗颗埋在地下黯然失色的珍珠,通过“捡回珍珠计划”,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接受良好的教育,用学习改变命运,使他们成为闪闪发光的珍珠,走出大山,走向美好的人生……</p> <p>  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又从穆文斌同学家中启程,继续在怒江东岸寻访云龙县籍的最后一名珍珠生石学艳,她家就在穆文斌同学家上边山头上的小山村里,热心的穆文斌同学自告奋勇,带着我们向石学艳同学家里进发。</p><p> 从穆文斌同学家里出来,沿着田间山路,穿过一大片青纱帐和甘蔗林,走过零星星的几户山村人家,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坡,就到了竹林掩映的边江村上丙栗组石学艳同学家里。</p> <p>  石学艳同学家住怒江东岸的云龙县民建乡边江村委会上丙栗组,从云龙县民建乡边江九年制学校以53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鹤庆一中珍珠班。和穆文斌同学不同,石学艳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举止落落大方,嘴角上总是带着笑意,看到她青春灿烂的笑容,我们一路上的辛劳也不觉烟消云散了。</p><p> 石学艳家中有四口人,姐姐还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读书,父母勤劳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两口子靠养殖猪牛种植甘蔗玉米、到六库打工供养着两个女儿读书求学。几年来,又把一块块砖一袋袋水泥从江对岸搬运到山上,靠自已建起一幢漂亮的两层小楼,用辛勤与汗水,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断供养着两个女儿用读书改变命运。 </p><p>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象一棵棵朴实无华的小草,把根深深扎在贫瘠的土地上,栉风沐雨,默默生长,努力为贫瘠的大地增添一片绿色,给自然带来希望。望着眼前这对勤劳能干的夫妻,我们不觉感慨万千,被父母为儿女的含辛茹苦的辛劳而深深感动,对这些勤劳质朴的普通劳动者的敬意油然而生。</p><p> 十分凑巧的是,石学艳和穆文斌两个同学,都是家住云龙县民建乡边江村委会丙栗村民小组,都是从民建乡边江九年制学校同班毕业,又都以531分的成绩考入鹤庆一中珍珠班,这也许就是难得的人生之缘了。此地山高水远,地偏物僻,他们能从这么偏远的大山深处走出来,实属不易啊!愿他们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用三年的刻苦学习,把自已打磨成一颗熠熠生辉的美丽珍珠,用学习、知识与智慧,点亮前行的道路,点亮自已的美好人生,点亮光明灿烂的未来……</p> <p>石学艳同学(云龙民建)</p> <p>  访完云龙县民建乡边江移民新村的两个珍珠生,我们就要离开怒江大峡谷,离开高山下炊烟袅袅的小山村了,心里竟觉得有些不舍。坐在车上回头望去,怒江东岸边江移民村的新建楼房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边疆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让人动容。千里怒江两岸,民航机场和高速公路正在热火朝天地兴建之中,当年交通闭塞之地将成为滇藏新通道的新枢纽,将成为中国走向南亚一带一路的新节点;巍峨高黎贡山下,扶贫攻坚战犹酣,一个个配套齐全的移民新村,如星星点灯,照亮了边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走向全面小康生活的幸福梦想。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生活在一个奋进的新时代,是这个国家,让我们生活得更有尊严与幸福,是这个时代,让我们奋斗得更有价值与意义。</p><p> 两天短暂的西行寻珠之行结束了,虽然一路艰辛,风雨相伴,但也是一路风光,收获满满。返程路上,回想起两天来经历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这不仅仅只是一次教育家访之旅,对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又一次新长征。大山子民们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寒门学子们读书求学的艰难辛酸,山区群众们对优质教育的殷殷期盼,在不断激励鞭策着我们。作为一中人,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教书育人,务实无私奉献,才能不负党和政府的嘱托,才能不负人民群众的期盼,才能不负脚下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