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豪杰】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何香凝

福全

<p>何香凝 从富家小姐到革命女杰,再到书画界泰斗</p> <p>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广东南海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p><p>何香凝是廖仲恺的夫人,二人均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她提倡男女平等,并组织了中国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1948年,她参与共同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众多高阶政府职务。</p> <p>1925年3月11日,</p><p>孙中山在弥留之际,</p><p>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p><p>托付给了一位朋友,</p><p>这位朋友郑重地点点头,含泪说:</p><p>我亲近先生二十余年,同受甘苦,</p><p>万一先生病不能愈,我和全体同仁,</p><p>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p><p>这不禁令人好奇,</p><p>究竟这个朋友是谁?,</p><p>又做了什么事,</p><p>会让国父如此对其信任?</p><p>她实在是太颠覆我们的想象了,</p><p>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的女人,</p><p>她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太有骨气,</p><p>从救夫到救子再到救国,</p><p>她传奇今天不能不说……</p><p>她,就是何香凝</p> <p>年轻时的何香凝在东京</p><p>孙中山组织起义时,</p><p>需要有人设计反清旗帜符号,</p><p>画出告示花样等等,她得知后,</p><p>又毅然转学到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p><p>跟随著名画师田中赖章认真学习。</p><p>寻常女子画山水花鸟,她也画,</p><p>但她尤其爱画狮子和老虎,</p><p>气度恢弘,极有英雄气概,</p><p>寓意中华民族如沉睡的雄狮,</p><p>终有一天会觉醒,震撼全世界</p><p>后来在辛亥革命、讨伐袁世凯,</p><p>等重大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件中,</p><p>始终都能看到她的身影。</p><p>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p><p>为“锁住孙中山的钱箱”,</p><p>掌管财政的廖仲恺遭到关押,</p><p>被打得鲜血淋淋,奄奄一息。</p><p>她心如刀绞,日夜思索救丈夫的法子,</p><p>结果累得病倒住院,情绪一度崩溃。</p><p>但这个坚强的女人没有放弃,</p><p>为救出深爱的丈夫,</p><p>她居然决定:独闯虎穴!</p><p>当天,她冒着倾盆大雨爬上山,</p><p>直闯会议室,找到正在开会的陈炯明,</p><p>陈炯明一惊,看她满身雨水,</p><p>虚情假意地叫人带她去换衣服,</p><p>她瞪着眼睛吼道:</p><p>“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p><p>做好了血湿的准备!”</p><p>她知道他根本不想放人,直接逼问:</p><p>对仲恺是杀是放,</p><p>我要你一个光明磊落的答复。</p><p>要杀仲恺,你杀就是!</p><p>仲恺为国家民族而死,</p><p>落个一生清名,</p><p>比活着让人骂叛贼的好!</p><p>陈炯明没想到她竟如此强硬,</p><p>为做给在场部下看,便下令放人,</p><p>结果短短几个小时后,</p><p>又派部下去捉他们,但却扑了个空,</p><p>原来是她早就料到他会反悔,</p><p>已经带着丈夫逃往香港。</p><p>陈炯明恨得牙痒痒:</p><p>我这回输在了一个妇人手里!</p><p>廖仲恺何等幸运,</p><p>拥有这样一个勇敢无畏的妻子!</p><p>尽管她拼死救回丈夫,可防不胜防,</p><p>3年后丈夫遇刺身亡,离她而去,</p><p>他被杀时,她就站在他身边,</p><p>亲眼目睹了一切的发生,</p><p>无情的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衫。</p><p>她难以接受丈夫死去的现实,</p><p>日日夜夜痛哭流涕,不停地责怪自己:</p><p>“我只给他抢回了3年的命,</p><p>3年的命……”</p><p>丈夫曾给她写过一首诀别诗:</p><p>“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p><p>是啊,国家和人民还水深火热,</p><p>她怎能一蹶不振,辜负丈夫的期待?</p><p>她强忍悲痛,毅然决定,</p><p>将丈夫未竟的爱国事业继续下去!</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p><p>她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p><p>立即归国,誓要和同胞们共赴国难。</p><p>她把自己珍贵的书画拿出来义卖,</p><p>和宋庆龄奔赴前线,</p><p>创立最早的全国性妇女团体</p><p>——妇女抗战后援会,</p><p>她还和宋庆龄一起奋力营救“七君子”,</p><p>发起“爱国入狱”运动,</p><p>一同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p><p>一同反对内战。</p><p>她还以自己的声望积聚人力物力,</p><p>在上海建立起伤兵医院,</p><p>孔祥熙到上海慰问伤兵时,</p><p>讨好她说:</p><p>“廖夫人办伤兵医院办得很好,</p><p>你愿意到南京去办吗?”</p><p>她冷冷地回答:</p><p>我愿意闻抗日伤兵的血腥味,</p><p>不愿闻腐化官僚的铜臭味!</p><p>其实当时她极度缺钱,</p><p>她把积蓄都拿去支援抗日了,</p><p>还有孩子要养,</p><p>一家人温饱都难以得到满足,</p><p>之后,东北全境沦陷,</p><p>在这危急关头,蒋介石却推行,</p><p>“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p><p>诸葛亮当年馈赠女性用品激怒司马懿,</p><p>于是她效仿给蒋介石寄了条布裙,</p><p>还附上一首诗耻笑他:</p><p>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p><p>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p><p>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p><p>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p><p>蒋介石字中正,</p><p>于是她还附寄了一幅对联,</p><p>痛骂他是厕所里的石头,不中不正:</p><p>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p><p>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p><p>因为她的一系列爱国行动,</p><p>她成了日军的眼中钉,遭到追杀,</p><p>60多岁的她不得不到处流亡,</p><p>一路上以卖画为生。</p><p>蒋介石得知后,假惺惺地送给她,</p><p>一张100万元的支票,</p><p>100万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p><p>没想到她当即退回,并在背面写上:</p><p>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p><p>尽管她自己过得如此困难,</p><p>可不管流亡到什么地方,</p><p>她都坚持宣传抗战,竭尽所能地,</p><p>为抗日战士筹募医药、衣物。</p> <p>▼何香凝在日本与孙中山、孙夫人宋庆龄等合影。后排左起第二人为廖仲恺,前排右起第三为何香凝,第四人为孙中山,第五人为宋庆龄,第七人为何香凝的女儿廖梦醒,孙中山前面为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p> <p>何香凝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这位女中豪杰是怎样从名门千金争得一双“天足”,如何拼死营救遭难的丈夫和爱子,为什么不懈地同蒋介石进行长期不屈的斗争,又何以为新中国老骥伏枥而壮心不已。</p><p>曾不满廖仲恺个子矮</p><p>何香凝19岁时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秀气中蕴藏着英气的大姑娘了。这年的10月底,她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了。</p><p>何香凝和廖仲恺素不相识,天涯海角,毫无关系,更没有经过自由恋爱,所以他们的结合基本上是旧式的婚姻。香港富商之女,匹配旅美华侨之子,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先通过媒妁之言而订婚,然后迎娶,一切都按照古老的传统习俗进行。但是,在这对以旧式婚姻结合的夫妇中,却存在一些新的因素——他们二人的结合,是所谓“天足缘”。</p><p>廖仲恺的父亲由于亲身经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加上他又是客家人,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更难找不缠足的大家闺秀。</p><p>天下事无巧不成书。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的何家,恰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可谓天作之合。</p><p>他们两人结合后,使“自少生活优裕,社会接触少”的何香凝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当她怀着一颗似忧似喜的心情走进这个陌生的新家时,最初有些惴惴不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她逐渐认识到这个行将和自己终身相依的丈夫是一个心地善良、诚挚忠厚的青年,有着耿直而深沉的性格和强烈的进取心,钻研起学问来有时会废寝忘食,而且又肯积极帮助自己学习。所以,何香凝很快就抛掉新婚之初曾因廖仲恺身材不高而颇感不乐的情绪,转为非常欣慰。她热爱他、尊敬他、体贴他,把繁重的家务劳动都担在自己肩上,用全部精力专心照料丈夫生活,让好学的廖仲恺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夫妇二人都羡慕太平天国的革命人物,又都喜爱画画和学习诗词,志趣相同、情投意合,堪称一对美满的伴侣。</p><p>当时,他们由于“家道中落,财产非丰”,在经济上还不能独立,而廖仲恺叔父又不肯资助,只好把兄嫂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修整一下搬到里面去作为“新房”了。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但它高处独居,完全不受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何香凝和廖仲恺白天在这里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一起观赏清净明澈的月色。</p><p>一次,时逢中秋佳节,皎洁月色给他们斗室洒下一片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他俩自得其乐,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特地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p><p>夫妇俩在“双清楼”上,共同居住了四五年之久,直到1903年去日本求学。</p><p>1928年,何香凝在上海寓所。</p> <p>1909年廖仲恺、何香凝携子女在东京留影</p> <p>变卖首饰求学扶桑</p><p>何香凝和廖仲恺的结合,对她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p><p>婚后,丈夫成了引导她前进的老师,大大增长了她对祖国前途的关心。正如何香凝回忆说,因为“听仲恺常常谈及时事,逐渐加深了我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p><p>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时代的趋向和潮流的推动下,廖仲恺在香港皇仁书院的中学生活结束后,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何香凝决定随同丈夫一同走上弃家留学的道路。</p><p>但是,由于申请不到官费,他们“为经济所困,议之再三,迄未果行”。当时,廖仲恺父亲的遗产,已被哥哥廖恩焘拿到官场中作为活动资本挥霍得差不多了。叔父廖志岗生活很阔绰,却不肯全力帮助他。为此,廖仲恺常常唉声叹气。</p><p>何香凝安慰丈夫说:“……你尽管放心,我可把我的首饰变卖助你成行。”但是她的打算,却遭到娘家人和廖仲恺嫂嫂的坚决反对。他们都认为这样做太丢脸,会遭到人们的耻笑。特别是她母亲更是坚决不同意。</p><p>但她还是把陪嫁的珠玉、金银、翡翠等首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等卖掉,连同私蓄总共“凑得三千余金”,作为出国的留学费用,帮助丈夫赴日。</p><p>就这样,1903年1月,廖仲恺暂别了何香凝,满怀着兴奋感激的心情,途经香港跨海东渡扶桑了。两个多月后,何香凝又把所有的杂物都卖掉,毁家去国,追随丈夫在同年4月到了东京。</p><p>当时,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女青年屈指可数,总数还不足10人。何香凝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深为留学界热气腾腾的爱国气氛所感染,她先后结识了具有先进思想的留日青年赵声、胡汉民、黎仲实、朱执信、苏曼殊等,进一步提高了挽救民族危难的爱国思想。她在学习之余,经常满腔热情地随同廖仲恺参加中国留学生的一些爱国活动和集会。</p><p>1903年何香凝写了一篇表达她济世救民思想的文章——《敬告我同胞姐妹》,表达了这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改造社会的抱负。</p><p>在这篇仅有700字左右的文章里,何香凝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并号召妇女起来与旧社会抗争。她认为国家兴亡,不但匹夫有责,女子也应当共赴国难,和男子同样有担负国家兴亡的责任。</p><p>一双儿女降生</p><p>1904年初春,何香凝暂时离开东京,回到香港母亲家中分娩。2月4日,女儿梦醒降生到人间。梦醒满月后不久,何香凝便把女儿留在娘家请了奶母抚养,又只身东渡日本回到廖仲恺身边。</p><p>1905年9月1日,廖仲恺乘暑假回国筹措学费之便,途经香港,把一岁多的梦醒带往日本。这对相敬相爱的年轻夫妇,有了这个新的小生命,在幸福和谐中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盟会的同志们来开会的时候,梦醒常常是从这个伯伯的膝上传到那个叔叔的怀里,被大家视为这个革命大家庭里的宝贵的珍珠。</p><p>1908年9月25日,在东京大久保寓所,儿子承志又在响亮的哭声中出生了。何香凝求知心切,半年之后便又入学读书了。</p><p>廖承志年幼的时候,聪颖出众,也很调皮。何香凝特别疼爱她这个又壮实又憨厚的小儿子,亲昵地称呼他“肥仔”。何香凝期望儿子将来会像他爸爸一样能干和有才气。这一对可爱的儿女让献身于革命的父母劲头更足、责任感也更重了。</p><p>1909年春,当何香凝再次恢复学习生活时,进入了东京本乡的女子美术学校,学科是日本画撰科高等科,专门学习绘画。</p><p>在这所美术学校,她除了接受教师端管子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当时的名画家、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动物及日本画。</p><p>她之所以改攻绘画专业,是因为美术学校的课程不太紧张,身体可以承受得了;同时,由于“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人设计图案,把它画出来”,所以美术也就成为她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p><p>何香凝正是为这一革命的需要,出乎自己的意料,开始学习起绘画来的。何香凝说:“自此以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我在孙先生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在辛亥革命以后的斗争岁月里,她也依然不停地拿起画笔,来表达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无情鞭挞。</p> <p>▼1950年代何香凝与家人合影</p> <p>何香凝、廖仲恺</p><p>一个是温润醇厚的进步青年,一个是独立英气的灵动才女,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渐渐被对方吸引,并产生了情深一生的爱情。</p> <p>▼左四为宋庆龄、左五为孙中山(怀中者为廖承志)、右三为何香凝、后排左二为廖仲恺</p> <p>▼廖仲恺(1877年—1925年),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p><p>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p><p>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p> <p>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随便你们让他活让他死,但我一定要你们给我一个答复:究竟是放,还是杀!要杀,就随你们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p><p>何香凝的气场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陈炯明担心把事情闹大,只好放人。</p><p>后来,当何香凝回忆起这件事,她说,这是她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p> <p>虽然她指着蒋介石的鼻子骂,</p><p>可碍于她的身份、声望,</p><p>蒋介石不好发作,没想到,</p><p>蒋介石便把气撒在她的孩子身上。</p><p>受她的影响,</p><p>她的子女都投身了革命事业,</p><p>女儿廖梦醒,通三国语言,</p><p>被称为“红色翻译家”</p><p>公开的身份是中国福利基金会的秘书,</p><p>秘密身份是中共与宋庆龄的联络员。</p><p>儿子廖承志本是通晓五国语言,</p><p>在诗词、绘画、戏剧,</p><p>等都有造诣的精英人才,</p><p>却毅然归国加入共产党抗日,多次被抓,</p><p>先后坐过7次牢。</p><p>1933年因叛徒出卖,</p><p>廖承志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p><p>她得知后,不顾重病公开发表声明:</p><p>“承志因国难日深,</p><p>辍学返国,不知何故被捕。</p><p>小儿承志昨晚在沪被外国捕房拘捕,</p><p>但未悉拘留何处,余愿与儿共留囹圄,</p><p>惟不愿留在外国捕房,要求解往华界,</p><p>即死亦愿在华界,不在租界。”</p><p>字字句句,</p><p>皆是这家人大义凛然的爱国之情!</p><p>之后,英租界把廖承志,</p><p>引渡给了上海公安局,</p><p>有人悄悄告诉她,</p><p>廖承志将被送往南京,死路一条!</p><p>爱子心切的她跑去上海公安局要人,</p><p>她当面质问上海市长吴铁城:</p><p>“我不是来做客的,我是来坐牢的。</p><p>骂蒋介石要算我骂得最多,</p><p>骂得最凶,为什么不抓我?”</p><p>吴铁城看她憔悴的样子,</p><p>不敢激怒她,万一她心脏病发作,</p><p>直接猝死了,怕是要激起民愤,</p><p>于是请示宋子文,宋子文又请示蒋介石,</p><p>蒋介石也担心被国内外舆论谴责,</p><p>只好答应将廖承志无罪释放。</p><p>儿子出狱后,就又急着,</p><p>去偏远凶险的川陕苏区,</p><p>一般的母亲绝对不答应,</p><p>她却非常支持,</p><p>并独自在抗战的辗转流离中照顾孙子。</p><p>廖承志和廖梦醒何等幸运,</p><p>拥有这样一个大仁大义的母亲!</p><p>廖承志</p> <p>廖承志(1908年9月-1983年6月),曾用名何柳华。广东惠阳县(现惠城区)陈江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他,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廖公”他为世界和平事业,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对海外侨胞感情深厚,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为港澳回归殚精竭虑,他魂系宝岛情动两岸引。</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廖承志瞎话被周恩来抓现行, 常遭批评, 性格不同两人却有一共同点</b></p><p>亦师亦友亦父子的周恩来和廖承志的两个人,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两人却是朋友,也像是父子。</p><p>周恩来很认真地与廖承志谈了一次话,他说:你已经是七大的候补中央委员了,你有了些粗线条的表现,骂过蒋介石,敢顶他,同志们选举你,但你还有不少缺点。你要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处处要注意政治影响。廖承志从内心深处感谢周恩来的帮助和提醒。</p><p>全国解放以后,廖承志和周恩来的接触更多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廖承志身兼十数职,周恩来把廖承志所有的特点和专长,包括家世、性格、擅长社会活动以及精通多国语言等等,发挥得人尽其才,淋漓尽致。</p><p>无论是工作、作风、思想,周恩来对廖承志要求都格外严,对廖承志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当面向他指出,有时在有关的同志面前对他作严肃批评。</p><p><br></p><p>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廖承志幽默风趣,总爱开玩笑,似乎在他的人生里没有忧愁这个词,外国人特别欣赏他的这种性格,但是国内却不这样。</p><p><br></p><p>有人说他,在上级面前不以为自己是下级,在下级面前又不以为自己是上级,有“党内民主派”之嫌。</p><p>偏偏他自己并不在意,听到说他太爱开玩笑的意见,他也不反驳,只是顽童似地挤挤眼睛,丝毫没有幡然悔过之心:“我这个人呀,到死那一天,也要讲个笑话,再自己跳到棺材里去。”他也由衷佩服周恩来的精密和周到,可自己大大咧咧,“胆大心粗”的毛病不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严厉批评。</p><p>有一晚,廖承志忙到后半夜一两点,躺下就睡着了。他睡得又香又甜,突然,床头的电话铃响了。他闭着眼抓起电话,只听电话里问:</p><p>“廖承志同志在吗?”</p><p>他还没从梦中清醒,迷迷糊糊他说了句:</p><p>“廖承志同志不在。”</p><p>不料,电话中传来异常熟悉的声音:</p><p>“你不是小廖吗?怎么说你自己不在?”</p><p>哎呀,老天爷,这不是周总理的声音吗?廖承志这下被惊醒了。总理严厉地说:</p><p>“我说小廖啊,你怎么能当面对我撒谎呢?不是急事,我半夜里能找你吗?幸亏我听得出你的声音,要不岂不耽误大事?”</p><p>周恩来交待了要办的事,廖承志立即起身,干到天亮。又赶到团中央开会。并在会上,讲述了自己昨晚挨周恩来批评的经过,最后说:</p><p>“我这一辈子,也就这回,讲了瞎话,偏偏被总理抓住,我当引以为戒,今后即使在睡梦中,也当保证决计不说一句假话。”</p><p>廖承志在很多人面前都是笑呵呵的,都敢开玩笑,可是他在周恩来面前却不敢,面对周恩来他总有面对严格的兄长,在总理的面前他经常的犯迷糊。廖承志在总理随总理出访的时候,周恩来非常注意对外影响,经常就某个问题询问大家,廖承志回答稍有不准确,总理马上就问:</p><p>“这话出自哪里?有什么根据?”</p><p>如果听到廖承志说是临时想出来的,他就会马上批评,教育廖承志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p><p>恐怕应了“学生最怕考试”这一规律,周恩来如果召集会议,只要不是廖承志主管的工作,他时常远远地坐在后面,有好些次,周恩来四下张望,高声问:</p><p>“小廖来了没有?你干嘛坐得离我这么远?坐到前面来嘛。”</p><p>廖承志这才起身,向左右邻座做个鬼脸,在笑声中走到前面去。</p><p>廖承志还会吃,大家都知道,总理在自己家的时候吃的非常简单朴素,从来没有讲究。廖承志曾经美滋滋的说:世界上最好吃的肉是透明的肉,对大肥肉,对黄油,他一生没吃够。</p><p>他还酷爱吃日本的生鱼片、寿司,酷爱吃有热带水果之王美称的榴莲,出访时,只要看见主人捧出榴莲,一向强调“客随主便”、非常尊重他国风俗习惯的周恩来赶紧托词离开——因为榴莲果肉虽如鲜奶油那样芬芳香甜,可外皮有股强烈的异味,周总理根本无法忍受。</p><p>可你看陈毅、廖承志,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有位老华侨至今记得,廖承志曾很认真地对他说:老兄,我俩办个进出口公司,你负责出口榴莲,我负责“进口”榴莲。说得满堂皆欢。</p><p>只因廖承志太爱吃,到 70 年代,周恩来还专门在他的病历上留下了亲笔批示:不许多吃,不许贪吃,不许偷吃。</p><p>廖承志更比总理会玩,总理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廖承志爱好摄影,爱好演戏,爱看外文书籍,爱看武侠小说,爱看芭蕾舞,也看足球比赛。</p><p>廖承志和总理有着这么多的不同,但是廖承志和总理都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最大的意义。</p> <p>▼何香凝在家中作画。陪同的是她的女儿梦醒。</p><p>中华民族又何等幸运,</p><p>拥有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女子!</p> <p>▼何香凝与傅抱石(左一)和潘天寿(左二)</p> <p>▼何香凝与其子廖承志合作绘画</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1878-1972),中国唯一一届美协女主席,画坛杰出的美术家。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p> <p>▼1949年,何香凝在北京与参加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女代表合影</p> <p>▼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p> <p>她的精神让毛泽东敬仰万分,</p><p>曾亲笔写给她一封信:</p><p>“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p><p>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p><p>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p><p>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p><p>敬祝健康!毛泽东上。”</p><p>新中国成立后,</p><p>她依然不顾身体为祖国日夜操劳,</p><p>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p><p>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位,</p><p>并积极参与制定,</p><p>国家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p><p>她还是中国唯一一届美协女主席。</p><p>辛亥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女性,</p><p>有姓名可查的只有380多人,</p><p>实际参加同盟会的只有54人。</p><p>而在这54人当中,只有一个人,</p><p>能把革命与参政贯穿始终,</p><p>能跨越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时代,</p><p>她,就是那唯一一个!</p> <p>▼宋庆龄、何香凝</p><p>1951年的宋庆龄(左)和何香凝(右)</p> <p>▼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期间毛泽东与何香凝交谈。</p> <p>▼1951年,毛泽东与何香凝交谈</p> <p>何香凝</p> <p>▼1961年6月30日,毛泽东同何香凝亲切握手。左起: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1961年,周恩来向何香凝问候,后立者为董必武。</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p><br></p> <p>周恩来和何香凝</p> <p>在中南海西花厅,曾挂着一幅邓颖超非常喜爱的国画。这是何香凝在1950年周恩来、邓颖超银婚之际特意绘制的《腊梅》。在《腊梅》中,一株粗硕的老干上,两朵梅花怒放。其中一朵正面盛开,特别阳光,而另一朵虽然也盛开着,但大部分却被粗粗的老梅干遮挡着。何香凝曾解释说,周恩来、邓颖超这一对伴侣就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来说,都算得上是杰出的伟人。然而,在客观上由于周恩来的“遮挡”,使邓颖超这朵“红花”少了一定的光艳。</p><p>一位伟人的身影太高大,自然就会遮挡住与他互为伴侣的另一位伟人的光辉。对于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来说,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总理的夫人其实很难”,邓大姐曾深有感触地说。这种“难”,既来自她本人的自律,也来自总理的严要求。这种“难”,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清醒、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自我勉励。不但不利用总理的特殊地位大搞特殊化,相反还执意降低标准、作出很多物质和职务上的牺牲。邓颖超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p><p>周恩来和邓颖超</p> <p> <b>破例为何香凝画作题词</b></p><p> 何香凝不仅是革命家和爱国者,还是有名的画家。 她画的梅花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p><p> 邓颖超和何香凝均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在一起开会,何香凝又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连同她担任的侨委主任,都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之下进行工作,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联系,加上几十年来的深厚情谊,使她俩之间关系极为密切,两家常来常往。</p><p> 1950年8月初,邓颖超与周恩来结婚25周年之际,何香凝精心画了一幅“梅花松柏图”,上书“恩来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她用霜欺雪压香如故的梅花和酷寒不凋挺且直的松柏象征邓颖超和周恩来,寓意深刻,恰到好处地赞颂了他们的爱情和品德。1954年邓颖超50岁生日时,她又画了“菊花图”相赠。画上的菊花淡雅秀丽,迎严寒而竞放,这里蕴涵着她对邓颖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p><p>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祖国派出了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1951年,何香凝为志愿军画了一幅《喜鹊牡丹图》,请周恩来欣赏评价并且想让其在画上题词。</p><p> 周恩来有个“原则”,就是从来不在别人的画上题字,惟一的一次就是对何香凝的破例之举了。周恩来欣然题写了一副12个大字的对联:</p><p> 鹊报援朝胜利;</p><p> 花贻抗美英雄。</p><p> “鹊”就是喜鹊,它一直被人们看成是报喜的吉祥鸟;“贻” 是“送”的意思。这副对联嵌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配上何香凝的画,再好不过地表达了祖国人民对“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念和对战士们的崇敬。</p> <p>何香凝在1950年周恩来,邓颖超银婚之际特意绘制的《腊梅》</p> <p>1968年6月,何香凝欢愉地度过了90大寿之后,她感到身体与精力大不如前。1970年4月,她不慎跌倒,又得了肺炎,进入医院治疗。经宋庆龄和周恩来等深切关怀及医院尽力抢救,转危为安。</p><p>1971年,何香凝老人病重,周恩来到医院去看她。躺在病榻上的老人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向周恩来提出:死后不想火化,要把遗体运到南京和廖仲恺合葬。</p><p>当时,大家对何香凝的这个要求都感到吃惊。因为大家知道,当时党中央和毛主席正在倡导火葬。周恩来正是这些领导人中主张火化的第一批倡导者。</p><p>没想到,周恩来毫不犹豫地回答老人说:“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p><p>周恩来当场十分痛快地承诺,让何香凝老人感到了极大的安慰。</p><p>后来,周恩来对廖承志和经普椿夫妇解释说:“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她的这个要求应该满足。”</p><p>一年后,何香凝老人在平静中闭上了眼睛,她的丧事办得很隆重,这在黑云压城大叫“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北京成为舒缓人们心头郁闷的一个议论话题。中央决定遵照其夙愿与廖仲恺合葬,由邓颖超送其灵柩到南京。</p><p>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逝世。这使廖承志全家无比悲痛,泣不成声。在严寒的冬天里,廖承志一直跟着吊唁队伍排队,等待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第一次告别完,出门后没有走开,又带上经普椿再一次排队,向周恩来遗体鞠躬敬礼,再看一次周恩来的遗容。后来,廖承志挥泪写下缅怀总理的长文《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表达了他一家四代人对周恩来的无限深情。廖家的孩子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家里所有的周恩来的照片,精心粘贴在相册上。每幅照片,都激起他们的无限哀思。他们还把周恩来的一些照片装上镜框,挂在房间里,天天瞻仰。</p> <p>何香凝</p> <p>她无比思念儿子,</p><p>母子俩几年都没有相见,</p><p>后来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p><p>她的儿子才被释放。</p><p>然而母子团聚的喜悦还没享受多久,</p><p>1972年,她的身体就再也熬不住了!</p><p>临死之前,她对挚友周恩来,</p><p>提出了一个唯一的要求:</p><p>“我不要烧”。</p><p>她曾和丈夫发过誓,</p><p>生则同衾,死则同穴,</p><p>所以她不愿被火化,一旦火化,</p><p>就无法陪伴地下长眠的夫君了。</p><p>没想到和丈夫阴阳相隔近半个世纪后,</p><p>她竟还记得曾经的诺言!</p><p>1972年9月1日,</p><p>在看到周恩来点了点头后,</p><p>何香凝平静地闭上双眼,</p><p>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p> <p>更传奇的是,</p><p>她的儿子廖承志担任,</p><p>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p><p>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p><p>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p><p>甚至被提名为国家副主席候选人;</p><p>她的孙子廖晖则任全国政协副主席、</p><p>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p><p>在新中国历史上,</p><p>祖孙三代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p><p>廖家也是是唯一一个!</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看她的作品绝对是种享受,</p><p>她的画充满斗争激情,</p><p>洋溢着浩然正气,</p><p>以画笔当武器,改变中国命运,</p><p>记录下中国的风云变幻。</p><p>何香凝绘画作品欣赏:</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不寻常的女性画家、革命家何香凝。她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画坛杰出的美术家。1911年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 ,民革主要创始人,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p> <p>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前左二是何香凝,前右一为邓颖超。</p> <p>▼毛主席和何香凝</p> <p>▼周总理和何香凝</p><p>何香凝(1878-1972),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中国唯一一届美协女主席,画坛杰出的美术家,以老虎、狮子和梅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p><p>下面我们来看看她81岁时的书法作品。</p> <p>81岁何香凝书法作品</p> <p>81岁何香凝书法作品</p> <p>81岁何香凝书法作品</p> <p>81岁何香凝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书法作品</p> <p>《八阵图》何香凝书,楷书。何香凝博学多才, 书画并重。不仅画画得好, 其楷书端肃静穆, 笔力遒劲沉厚, 体势庄重笃实、凝整丰伟,具有深厚的师古之功。</p> <p class="ql-block">▼《山林雾霭》1951年,何香凝、廖承志、胡佩衡、王雪涛、溥松窗、周元亮、潘素 共绘</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 廖承志 邵逸轩 合绘</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 <p>何香凝绘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