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字 木子</p><p>摄影 木子 辽阔天空</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镇同里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充满古风古韵的地方。它有独特的江南古镇风味,很久就想去古镇,去体会那里夜晚的安宁幽静。九月二十六日的傍晚,我从苏州来到了古镇同里,入住在一家很有古风特色民居客栈 。客房里的床是古老的红木雕花大床,屋内的家具也都是古色古香红木雕花制作的。我沉醉在这样诗意的夜晚,沉醉在江南人家的灯火中,沉醉在宁静的小桥流水边...... 感受夜深人静时,那种与世隔绝的静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天清晨,我推开古窗眺望,窗外细雨蒙蒙,我走出客栈,雨不冷,一点点,一缕缕,柔柔的落在我的头上肩上,我不想买伞,就想这样漫步在细雨中,享受着江南古镇的烟雨蒙蒙。沿着河岸,边走边观赏岸边一座座紧紧相依的老房子。清晨的同里没有城市中的那种噪杂,除了早点摊,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着,镇子里人很少,静悄悄地,静得让你没有压力,没有所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镇在炊烟里慢慢苏醒,这是一座街河并行、桥路相接的小镇。我徜徉在悠长的小巷,踏着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欣赏旧时江南的水乡之韵,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那古色古香的店铺,那逶迤幽长的街巷,那粉墙黛瓦的民居,那若隐若现的古桥,那迎风拂水的绿柳,无不露着一副宁静与安详,走在同里的石板路上,流连河岸廊坊,玩味人家尽枕河的情致,一不小心,就会和文物古迹不期而遇,一些看去寻常的居民宅院,仔细一看,墙上都嵌有牌子,标明这是崇本堂,这是嘉荫堂,这是耕乐堂,这是陈去病故居,都是先人留下的庭院。同里的路,步步都有故事。不经意脚下的哪块青石兴许就刻着字迹,被千百双脚踩过,已不清晰,却绝不会湮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镇的两岸灰墙黑瓦的古建筑、深深的小弄、柳树、朴树、银杏、桂花正绿着,犹似一幅幅画屏,顿觉那是一种水墨似的梦幻,青砖白墙的房屋、狭长的小巷、斑驳的木窗,还有门口的竹椅、晾在外面的衣服,这些合在一起才是古镇最真实的一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同里,不可不走“三桥”。“三桥”是同里的骄傲,是同里的象征。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姿态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人称桥中之宝。不仅外观小巧玲珑、古朴典雅,而且富有极浓的民俗内涵。凡古镇上的居民遇到婚娶、满月或生日贺寿等人生大事,都要走一趟“三桥”,图个大吉大利。我也入乡随俗,饶有兴趣地走一趟“三桥”,感受一下当地人的民俗乐趣,把美好祝愿带回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里保留至今完整的古桥,就有40多座,简直就是一座桥梁博物馆,一座民间故事的宝藏。走累了,便走上桥楼,登楼小憩,雕花精致的木门窗,“咚咚”作响的木楼梯,显示它的年代久远。找个临窗位置看桥观景,一幅浓淡相宜、恬静淡泊的水乡风情画的长卷徐徐舒展,真是看不够的水乡灵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踩着石板路我继续缓步而行,细雨一丝一丝地飘落在脸上,身上,凉而温柔,过小桥,穿街巷,观民居,听雨声,静心地感悟“民居多古朴,住宅尽清幽”的意境,仔细地寻觅着都市里所没有的那种悠闲自得的幽静,别样的风韵。品味古镇的风貌、古桥的流水、古宅的韵味、古街的长廊,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里,身心让小镇旖旎的风光紧紧缠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沿着河道,两侧耸立着一排排白墙、黛瓦、朱门的民居老房。随便向里面探头张望,都能看到一部绵远悠长的历史。许多做生意开茶馆、开客栈的人家,则在门户外沿河摆上一排整洁的桌椅,支撑起漂亮的遮阳伞。再在茶桌上铺上兰花土布,旁边的杆子上悬挂着一串串大红的灯笼。坐在藤椅上,品着香气四溢的美茗,看那河边乍染新绿的老柳和大红灯笼映在一河碧水中,如一道晃动的靓丽彩虹,与那些穿梭于河道中的船客不时地打声招呼或报以微笑,这就是梦寐以求的江南,这就是江南水乡独有的那份惬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感受着古镇古朴的气氛,领略同里“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无穷魅力。同里的老街是宁静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漫步老街上,不能不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里是古典的,在悠悠岁月洗磨中仍持着沉静;同里又是水乡的经典,它将水乡小镇古朴的风韵表露无遗。生活在喧嚣的尘世间,我对古老的美一直是向往的,那自然清纯的质朴,似坠入遥远的梦境。老屋、石板弄、小桥、流水,皆成了同里的标志。在同里,会引起一种莫名沉郁的怀旧幽思。我想,在这样的地方修心养性,可能是个最佳的所在,再清贫的日子,也照样过得滋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里的古韵,使我留连其中,忘情痴迷。对同里的迷恋,又一次得到落实与延伸。于是,心便驻留在同里的小巷深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明清街,我看到了在北方见不到的被称为相思豆的红豆,不禁想起了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时兴起,便买了几样留作纪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里,一种城市的喧嚣已随风远去,萦绕耳畔的是一种古镇特有的宁静,在那古街旁的幽巷深弄处,古镇人的那份怡然与朴实,让你体会了“与世无争”的内涵小镇所在。古朴宁静的同里,令人难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木子,微信、QQ、 美篇皆同名 。闲暇时,喜欢读书,摄影和旅行;有所感时,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用文字温润自己,让人于苍凉中,感受生活的些许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