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徐志摩说:“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来的,有的做完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p><p> 身体的透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们真的掉了陪孩子飞行的本领。这一次,逻辑缜密的叶老师,气定神闲的贾老师和风趣爽朗的李老师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带着我们重新学飞。三天之旅,感悟颇多。</p><p> 一、以终为始,方能始终如一。</p><p>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扇成长的门虚掩着,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重要的是,如何温柔地推开它。</p><p> 在推开这扇门前,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孩子(红黄蓝绿四种孩子的特点以及红黄蓝绿父母教育的注意事项),对照国家对人才培养战略的三个层次的要求,结合孩子的特点,明确孩子的培养目标,从而因材施教。</p><p> 至于如何推开这扇门,叶老师说:“调频-同频-同流-交流-交心-打开心门。”想要把频率调到和孩子一致,常态下需要儿童视角“孩子几岁,我几岁。”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做父母老师的要牢记“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此时,需要我们用同理心方法与孩子共情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务本,即遵循规律:0-3岁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需要妈妈多带,3-6岁的孩子需要价值感,每天一次的特别时光、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每月一次的角色互换是提高孩子价值感的重要途径。7-13岁的孩子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多重复,习惯便成自然。13-22岁的孩子需要的是环境,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学英语要提供纯英语语境)。</p><p> 二、将“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相结合。</p><p> 教育有的时候很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实践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指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的生命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生。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叶老师团队针对“五育并举”所提出的寻根之旅(山西大槐树下、河南黄帝故里)、圣贤之旅(山东曲阜)、玄奘之旅(甘肃戈壁滩)、古风之旅(江浙一带)、农耕之旅(南泥湾、梁家河),带孩子走出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便是很好的答案。</p><p> 三、修炼自我,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未来。</p><p>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这些年,我是两双父母的女儿和儿媳,是女儿的妈妈,是丈夫的妻子,是学生的老师,却唯独忘了我还是我自己。哦,也许并不是忘了,而是因为肩上的责任不敢做自己。可是,至少从今天开始,我可以爱自己,这样才能真正的爱我爱的人。从今天开始,放下那些焦虑,放下那些一直介怀的事情,学会拥抱自己,多拥抱我爱的人(“抱”治百病),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p><p>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种回应,它会以我走向他的方式向我走来。</p><p> 学会心慈于物,心慈于人。正知正念,正言正行。因为我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我的命运。</p><p> 学会对自己负起责任,做更好的自己,便是教育最好的样子。</p><p> 四、其他思考</p><p> 叶老师团队的六名成员中,四名讲师都有过任教经历,同时各有所长。叶老师懂得计算机同时学术功底深厚,贾老师深谙身心灵的修炼且曾经在教育局任领导懂得行政,李老师擅长音乐和导演并且从事过学前教育,珊珊老师是心理医生同时擅长教材编写,还有一位投资人和助理。这样的“优势互补”团队构建模式值得学习。</p><p> 这些年,参加过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可是为何本场感悟很深刻?我想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几位老师专业能力强,知行合一。那些学了皮毛就拿来糊弄学员、说一套做一套的讲师是逃不过学员的眼睛的。其二,遵循规律,在体验中学习。每一讲之前都会热场,通过音乐和一些活动将学员身心打开,把学员带入到那个场里。讲课时,几位老师金句频出,适时地用活动调整学员的状态以提高学习效率。</p><p> 叶老师团队在带着我们一起学“飞”的同时也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带着这些荧荧之光,我们将飞往属于自己的天空去点亮另外一盏盏灯。愿今日莹莹之光,他日可点教育通天之亮。</p> <p>附:关于学习方法(父母重习,孩子爱学)</p><p>一、演讲学习六步法(记笔记-找珍珠-找钻石-串项链-晒项链-卖项链)</p><p>二、每天双手侧平举,闭眼,单脚站立。</p><p>三、右脑图像记忆是左脑文字记忆效率的100万倍(训练右脑:左手做事)</p><p>阅读(阅了要读),学习(学了要习),记忆(记了要忆),批评(批了要评)</p><p>四、影响听课的要素(学习是一因多果的关系):</p><p>1、作息习惯(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p><p>2、专注力(注意力集中:如找数字1-25,注意力干扰:颜色、小狗吃骨头,注意力观察:找不同)</p><p>2、阅读习惯(习惯:父母翻书,毅力:宁愿只要一个完成,也不要千万个开始,方法:深度阅读,如一句话概括大意)</p><p>3、预习习惯【找重点、难点、疑点,不预习不听课,不笔记(康奈尔笔记)不听课】</p><p>五、作业习惯:</p><p>1、不复习不作业(抓重点、难点、弱点后画出思维导图)</p><p>2、不计时不作业(番茄钟:每25分钟休息5分钟)</p><p>3、不检查不作业(孩子查第一遍,家长查第二遍并划区域,孩子再查)</p><p>4、不总结不作业(错题本)</p><p>多鼓励事,少表扬人(事前鼓励:相信能做好;事中鼓励:注意到在做;事后鼓励:感谢你做了)游戏是及时正反馈,学习是延时正反馈。</p><p>六、激发好奇心四步:什么?还有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后怎么做?</p><p><br></p><p>金句:</p><p>爱孩子不重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才重要。</p><p>生命中对自己负起责任是最靠谱的努力。</p><p>内心力量不够,外在炫耀来凑。</p><p>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p><p>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浸教。</p><p>只看到乌云,却没有看到乌云背后的阳光是因为高度不够。</p><p>德随量进,量由识长。生而为人,我很抱歉。</p><p>岁月只会让人变老,经历才会让人成长。</p><p>穿越痛苦遇到爱。</p><p>教育最好的样子:活出自己。</p><p>认知是大脑的导航,感知是心灵的导航,觉知是生命的导航。</p><p>教在学校,育在家庭。</p><p>家长自己“病”了,却让孩子吃“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