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寄语:一段好的恋爱,是否可以治愈心理问题?谁又喜欢“巨婴”?

泰益蓝

<p>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带着一些原生家庭里的东西长大成人,踏入现实的社会。</p><p>引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话:“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p><p>我们许多在儿时受过的心理创伤,都需要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是成年后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来面对,并与之和解。</p><p>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的心理问题,有时候会呈现在职场上、亲密关系上。</p><p>和父亲关系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在职场上的一些现象:</p><p>比如和异性同事总是会有一些人际关系上的矛盾。</p><p>比如经常挑战自己的上司(多数情况下是男性),其实是想要和父亲的关系更近一些。</p> <p>一个人跟父亲的关系就代表他与世界的互动关系。</p><p>而父亲,更象征着安全感、物质保障还有权威,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渴求父爱,愿意跟父亲走得更近。</p><p>在职场关系中,需要明确的是,上司从心理学的隐喻上,意味着权威。</p><p>渴望和父亲的连接,但也有对和父亲关系的担心,后来只能投射到职场当中,亦或者是亲密关系当中。</p><p>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逃不过这个魔咒。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p><p>比如一位气质佳、颜值高、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p><p>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进而提出分手。</p> <p>回到亲密关系的话题,一段好的恋爱,可以疗愈心理疾病吗?</p><p>当然,亲密关系是疗愈心理创伤最好的道场,只是需要我们带着觉知去进行。</p><p>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想要寻找遗失在原生家庭的爱,或者是从未在原生家庭中得到过的爱。</p><p>在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里,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却鲜有人认同),多数的婚姻中,男人在找妈妈,女人在找爸爸。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恋父”、“恋母”情结。</p><p>亲密关系能否疗愈心理创伤,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短暂性的,很难长久。在电影《危险方法》里,心理学家荣格和他的患者萨宾娜发生了关系。</p><p>荣格在某个时候意识到自己落入了移情的圈套中。</p><p>萨宾娜在荣格的梦里出现了心理退行:</p><p>“心理退行是人们在受到挫折或者面临焦虑、恐惧、压力、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术或方式,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对现实问题。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或者不安全感,或者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或者逃避现实问题,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防御机制。”</p><p>而在现实社会中,亲密关系也会有出现这个现象的时候。</p><p>从而有许多鸡汤文写道:真正爱你的男人,会把你宠成孩子。(宠成孩子,你还是个孩子更可能成为“巨婴”)</p> <p>在爱情中,女人都希望能够得到男人的宠爱,自己什么都不用管,男人都会为自己安排好,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p><p>但是这种宠爱是有弊端的,对男人的要求越高,同时男人对女人的自由要求也就越高。</p><p>他会为你提供好的生活,尽量满足你的一切需求,但是与此同时,他也需要你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不能违逆他的想法。</p><p>从理性层面来看,这样的关系是“寄生关系”。</p><p>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对方在潜意识当中承担你父母的形象和责任。</p><p>如果这样的关系可以持续下去也可以,但从概念上或者是从实际操作上,真的很难。</p><p>原生家庭的痛,只能自己去疗愈,伴侣能给你的只是在你痛得支离破碎的时候,给你一些陪伴。</p><p>对方不是你,所以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p> <p>当伴侣双方或一方将自己原生家庭的负担带到亲密关系里,就会发生一系列问题。</p><p>有时伴侣双方都有未解决的问题,创造出一种功能性的和谐,角色彼此需要,因此让失调暂时没有曝光。</p><p>施虐和受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天作之合”。</p><p>有的人想要拯救父母的亲密关系,从而把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拯救者的角色代入到亲密关系中。</p><p>所谓“圣母不死,渣男不止”就是这个意思。</p><p>所有的所谓的渣男,一定会有一个圣母来配合,充当亲密关系中的拯救者。</p><p>人一旦被原生家庭绑了票,要想挣脱,是非常困难的。</p><p>正因如此,也有更多的人延续和重复着这种苦楚。原生家庭的痛,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止!</p><p>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你能选择的,是你成人之后与原生家庭的相处方式。你的独立程度,决定你开创“自主家庭”与“原生家庭”的相互关系。</p><p>说白了,是否可以摆脱对原生家庭的依赖,关键在于你自己。</p><p>允许自己哀悼失去的童年欢笑,心疼过去受过伤的自己,愤怒给予伤害的人或行为,是创伤愈合路上必经的过程。</p><p>承认曾经的不公和困难</p><p>我们要为当初那个受伤的、委屈的小孩哀伤。</p> <p>对于那个时候的自己是不公平的,我也是个孩子,我该自由玩耍,现在却要担负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不是我的义务,这是我的牺牲。</p><p>而你们却不懂得鼓励我、认可我、欣赏我,我收到的都是评判和指责、要求甚至命令,这非常不公平!</p><p>人脉常常不由自主的重复一些模式:喜欢某类人格特质的人、不喜欢某类人格特质。</p><p>强烈渴望想要得到某些精神、物质上的东西。我们童年在原生家庭所缺失和受伤的,我们往往会想通过在后续的关系和生活中补足回来,填补内心受伤的空洞。</p><p>人生的路还很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p><p>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p><p>亲密关系能否疗愈心理问题,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是否愿意为自己负责。</p><p>如果你也有话要说,如果你也深有感触,请联系我高佬,我会一一告诉你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治愈自己的心理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