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西2:神山圣湖外,绝尘拉昂措

懶人國%逍遥王

<p>阿里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的西部,是“世界屋脊之屋脊”,有“世界第三极”和“生命之禁区”之称,雪山群集,雄浑苍劲。这里有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的冈仁波齐,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措,以及纵贯几千年的藏地古文明。</p> 从萨嘎到仲巴 <p>从萨嘎县到仲巴县,这一路风景无限,蓝天牧云,雪岭雄峙。穿行在雪域高原,我的行驶只能以龟速来形容,所有的自驾和摩旅都从我身边风驰电掣呼啸而过。我对雪域唾手可得的路边美景实在没有抵抗力和免疫力,只好不断停车。别人司空见惯,我却如获至宝,感觉处处是景。</p> <p>↑云</p> <p>↑晨</p> <p>↑溪</p> <p>↑牧</p> <p>↑沙</p> <p>↑湖</p> <p>↑路</p> <p>↑谷</p> <p>↑月</p> <p>↑河</p> <p>↑坡</p> <p>↑墟</p> <p>↑草</p> <p>↑居</p> <p>↑牛</p> <p>↑漠</p> <p>↑山</p> <p>↑冰</p> 扎东寺 <h3>扎东寺紧靠219国道,有“冈底斯神山之门”之称,海拔4700,从仲巴县城出来22公里就能看到。</h3> <p>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一统吐蕃后,为了化解东、西两大强国的压力,分别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两地盛行的佛教也相继传入。文成公主演算出吐蕃的地形为罗刹女仰卧身形,为了镇邪兴藏,松赞干布在吐蕃各地的罗刹关键部位兴建寺庙。扎东寺是在尺尊公主的扶助下建造的,位置处于罗刹女魔的左膝盖。</p> <p>↑门廊立柱上悬挂的“西藏镇魔图”,罗刹女的左膝就是扎东寺。</p> <h3>扎东寺不大,但是属于西藏历史最长的寺庙之一,文物大多散失,唯有红墙白塔依然醒目地挺立在蓝天之下,见证着曾经发生的古老过往。</h3> 马攸木拉山 <h3>马攸木拉山是日喀则与阿里的界山,垭口海拔5211米,一侧是日喀则地区的仲巴县,一侧是阿里地区的普兰县。</h3> <h3>藏语“马攸木”是“母亲的恩惠”,“拉”是“大山”、“神灵居所”。马攸木拉山北接冈底斯山脉,南连喜马拉雅山脉,东边是宽阔的马泉河谷地,西边则是玛旁雍湖、象泉河等内流湖谷地。雅鲁藏布江是藏族同胞的母亲河,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马泉河由此向东,在南迦巴瓦拐弯后进入印度。马攸木拉山-“带来母亲恩惠的神山”,也算是实至名归。</h3> <h3>曾经厚厚的积雪,已慢慢消融,所剩无几的天然冰雕雪林,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两侧依旧静静地站立。</h3> 公珠措 <p>公珠措是进入阿里后的第一个高原淡水湖,海拔4877,狭长的幽蓝湖面在很远处就开始勾人魂魄,周围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边缘山峦,深春积雪不多。</p> 玛旁雍措 <h3>在219国道边有一个靠近玛旁雍措的小集镇,是过往车辆、游客、藏民和转湖人等的临时居住地,食宿业比较兴旺,也有数量很多的海鸥在街道上逗留。小集镇一旁的白塔与玛尼堆也是藏族信众开始转湖的起终点</h3> <h3>据传,藏区四大神湖中曾有四大龙王,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后来莲花生大师大显神通收服四龙,使他们皈依佛法,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护法神。玛旁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之湖”,源起于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最终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h3> <h3>玛旁雍措,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藏传佛教、耆教的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教义典籍中的传说与记载有很多,它是信众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是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是万物之极乐世界。<br></h3> <h3>玛旁雍措在冈仁波齐、纳木那尼两山之间,是四水之源,向东为马泉河,向南为孔雀河,向西为象泉河,向北为狮泉河。印度一直对玛旁雍措“寄予厚望”,圣雄甘地的骨灰就曾撒在湖中。</h3> <h3>传说玛旁雍措环湖有四个洗浴门,东为莲花门,西为去污门,北为信仰门,南为香甜门,朝圣者绕湖一周到每个门洗浴,便能消除各种罪过。印度教传说,湿婆神与他的妻子乌玛女神居于冈仁波齐神山,女神每天在玛旁雍措里沐浴,所以湖水成了圣水。环湖原有许多寺庙,现仅存8座,正好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东有直贡派的色瓦龙寺,东南有萨迦派的聂过寺,南有格鲁派的楚古寺,西南有不丹噶举派的果足寺,西北是迦吉寺,西是齐悟寺,北有不丹噶举派的朗那寺,东北是格鲁派的本日寺。</h3> 纳木那尼峰 <h3>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h3> <h3>纳木那尼被藏民称为“神女峰”。传说远古有两个名门望族,纳木那尼是喜马拉雅家族中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曾与冈底斯家族的冈仁波齐是幸福美满的一对。</h3><h3>但是有一年的赛马节上,当冈仁波齐以精湛骑术技压群雄,战胜了冈底斯、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等家族数百骑手,正在接受姑娘们献来的鲜花时,突然被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迷住了,从此与这位特提斯海龙王的女儿玛旁雍经常在湖边幽会。纸包不住火,虽然纳木那尼对丈夫余情未了,但冈仁波齐却始终未能回心转意,纳木那尼只好出走,返回喜马拉雅的娘家。在经过巴嘎尔草原时,由于一步一回头,到了天亮还没走出大草原,被“黎明之神”收走了魂魄,变成一座大山,孤零零地屹立在天地之间。冈仁波齐清早发现妻子不在身边,寻找纳木那尼时也被定化成了大山,从此与纳木那尼峰隔着巴嘎尔大草原遥遥相望,像是在召唤自己的妻子,又像是在诉说自己的悔恨。玛旁雍也没能逃脱厄运,被变成了一个湖泊,千百年来她就在纳木那尼和冈仁波齐之间,一直在吸引冈仁波齐的目光。</h3> 拉昂措 <h3>拉昂措是玛旁雍措旁边的一个湖泊,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奇妙的是,两湖一路相隔近在咫尺,玛旁雍措是淡水湖,被称为“圣湖”,而拉昂措却是咸水湖,湖水不能饮用,周围草木不生,被称为“鬼湖”。</h3> <h3>五月的拉昂措,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冰</h3> <h3>走近湖边,犹如置身于北极</h3> <h3>美丽的半月型冰面</h3> <h3>半月状冰面的天空,有了一个半月状的云路</h3> <h3>在众多经书与传说中,拉昂措一直倍受冷落,是古印度《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的居住地。玛旁雍措代表了光明与阳刚,而拉昂措代表了黑暗与阴氛。冬季气候异常寒冷,景色荒凉,甚至还有传闻拉昂措的外形很像剥开的人皮。《藏地密码》说拉昂措之所以成为鬼湖,是战败的十万士兵阴魂所聚,久久不离,怨气凝为阴风,行人路过,四野哀号,波谲云诡。<br></h3> <h3>“奥维互动地图”的截图,没见过人皮,所以也看不出其中玄机。</h3> <h3>相传,两湖水底之间有宇宙之门,将来终会有一天,一条金色的和一条红色的鱼通过湖底水道,从玛旁雍措游进拉昂措,鬼湖的水就也会变得像圣湖一样的清甜了。<br></h3> 冈仁波齐 <h3>冈仁波齐,与云南的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犹如一条巨龙俯卧在藏西部广阔的高原,主峰冈仁波齐好似一座巨大的金字塔,昂首耸立之间。</h3> <h3>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是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藏传佛教中胜乐金刚的住所;苯教的“九重字山”,苯教中有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之处;古耆那教中的"阿什塔婆达"(最高之山),耆那教的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印度教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的居所,这里也是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发源地。</h3> <h3>冈仁波齐海拔6714,外形酷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从南面远望可以看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是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h3> <h3>由冈仁波齐峰一路向北,路边山峰雄奇,经幡飘荡。2017年张扬执导的《冈仁波齐》曾经名动一时,用记录片风格描述了十个普通藏民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h3> <h3>游牧的羊群,在原野上,在山谷间,在公路旁,在小河中……</h3> <h3>前路漫漫,风雨常在。日行跬步,以至千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