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教育•学科教研】注重学段衔接 开展有效教学——小学一年级学科教学幼小衔接建议(一)

碑林进校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碑林进校小教部的教研员们针对一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了做好幼小衔接的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学语文一年级幼小衔接建议</b></h3>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为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br>一、充分调研,了解学生是否进行过拼音和识字写字的学习,坚持零起点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针对的指导。拼音学习难度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br>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学具,采用游戏、儿歌、谜语等活动,关注全体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br>三、重视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好“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的教育工作,在学生这张“白纸”上运用“规矩”,按教育规律画出“方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规则意识。<br>四、应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字,避免机械“读”“抄”,注意汉字的音形意间的联系,加强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姿势。<br>五、重视读的训练,在朗读中巩固识字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从图画书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老师要努力做到三多(多看、多说、多做)四心(童心、爱心、精心、耐心),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让学生感受小学生活的充实和快乐。<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幼小衔接建议</b></h3>7岁的小朋友告别了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走进了崭新的小学,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但也伴随着许多的困惑和不适应。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概念、数学认识,但都是具体的、直观的、朦胧的,如何在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的基础上开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小朋友高质量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增长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这值得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思考。下面粗浅谈一谈一年级数学学科幼小衔接建议供大家参考。<br>一、了解小朋友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找准教学起点<br>一年级小朋友的数学学习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小朋友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引领小朋友开展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如何了解儿童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呢?我建议一年级的数学教师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部分内容,其中有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数学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的详细阐述。通过阅读《指南》了解幼儿园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这对找准教学起点,促进学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除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了解一年级的儿童的学习基础。<br>二、了解小朋友年龄特征,促进适应学习生活<br>一年级新入学的小朋友因为换了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对学校的一切都十分好奇,探索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到小朋友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习惯还有所保留,比如:学习注意力的时间短,下课没有自觉上厕所的习惯,上课发言比较随意等等,教师要充分理解小朋友,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同时,耐心指导,逐步提出要求,有目的的开展常规学习训练,使小朋友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特点。<br>三、了解小朋友学习心理,选择教学方法<br>有效教学源于对儿童学习规律的认识,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学习处在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发展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出现逻辑思维。他们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象式再现表象阶段和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也就是说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即动作、映象和符号。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三个阶段,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操作活动的设计,为学生认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br>四、强化动作与表达的有机结合,促进思维发展<br>动作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教师要充分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通过语言展现思维状态,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br>五、强化练习训练,夯实基本技能<br>一幢高楼的稳固程度取决于地基是否牢固,繁多的数学知识由如这幢高楼,那么基础的数学概念、数学技能就是数学大楼的地基,一年级数学教学起着筑基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要在夯实技能上下功夫,通过设计多样性,针对性,思考性,实践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继数学的学习铺好路。<br>六、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家校配合<br>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一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规范书写、有序合作等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夯实基础,同时,要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必要的沟通,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告知家长,形成家校合力共促学生发展。<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b></h3>“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踏入小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新的老师,既陌生又新鲜,既兴奋又有些不安。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新生活,我有如下思考:<br>一、遵循身心特点,明确衔接目标<br>为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小学一年级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br>二、利用绘本教学,助力幼小衔接<br>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采用绘本教材帮助儿童适应新生活。我们每一位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孩子们细读绘本,深入思考,让他们每天浸润在绘本故事的美妙与启迪之中开启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之旅。<br>三、做好家校共育,培养良好习惯<br>小学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无论是生活行为习惯还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家长花大力气、做大文章。学校和家庭联手共育是我们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家长要把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贯穿在他们一日生活之中,帮助孩子认识、理解生活中的有关规则,引导儿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关爱他人等;学校教师也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利用课堂教学或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加以引导,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收获成长。<br> 撰稿:小教部<div>审核:袁直</div><div>制作:袁直</div>

学习

学生

一年级

儿童

小学

小朋友

数学

衔接

教学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