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红色圣地——平和篇

九九

<p>(平和暴动遗址)</p><p><br></p><p>8月24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发源地”调研团参观平和。</p> <p>(平和暴动遗址)</p><p><br></p><p>平和暴动遗址,位于平和县长乐乡下坪村,原为一座祠堂,领导平和暴动的指挥中心就设于此,后被国民党军烧毁,现重建。馆址面积2440平方米,四面种植花草树木,显得宁静肃穆。</p><p><br></p><p>1928年3月8日,平和县长乐乡一带农民千余人,在中共平和县委和共产党员朱积垒、陈采芹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攻进平和县城,烧毁国民党县衙和监牢,救出被捕同志和群众数十人,没收豪绅地主财产分配给贫苦群众。之后,主动撤出县城,转入乡村,开展游击斗争。</p> <p>(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调研团合影)</p> <p>(平和暴动纪念馆)</p> <p>(平和暴动纪念馆)</p> <p>(红色平和)</p><p><br></p><p>平和是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县份之一,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红色农会、工会的县分之一,是福建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福建工农革命独立第一团“的诞生地。</p><p><br></p><p>平和暴动打响了福建革命武装夺政的第一枪,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p><p><br></p><p>平和是福建省第一个建立县级红色政权的县,是福建省最早实行红色割据的中央苏区县,是闽西南红军整编为新四军走向苏皖前线的出发地,是中共闽粤边特委、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是红旗永远不倒的“革命老家”,是漳州地区最早解放的县。</p><p><br></p> <p>(前言)</p><p><br></p><p>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福建临时省委的部署,率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联络饶平、大埔、永定等县革命武装共1000余人,举行了震撼八闽的平和暴动,一举攻占县城九峰。平和暴动是福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英勇的偿试,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开创了福建共产党组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福建省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正如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所指出的:它是“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是“全福建暴动的先声”和“空前的壮举”,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它在福建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在“整个党的有关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被光荣地写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具有伟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p><p><br></p><p>以史鉴今,以史育人。平和暴动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p> <p>(平和地方组织建立与农民运动兴起)</p> <p>(暴动准备)</p> <p>(打响震撼八闽的第一枪)</p> <p>(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成立)</p><p><br></p><p>据纪念馆义务讲解员介绍:独立第一团一部最后编入红34师,随中央红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浴血奋战,绝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了。</p> <p>(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p> <p>(依靠群众,猛烈开展游击战争)</p> <p>(红旗不倒铸造辉煌)</p> <p>(馆藏文物)</p> <p>(馆藏文物)</p> <p>(馆藏文物)</p> <p>(馆藏文物)</p> <p>(馆藏文物)</p> <p>(馆藏文物)</p> <p>(平和暴动旧址)</p> <p>(平和暴动旧址)</p> <p>(平和暴动旧址)</p> <p>(罗明题字碑)</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p><p><br></p><p>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是目前福建省内第一家朱德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了历史图片、相片、实物数十件,并有朱德赠与当时负责接待的村民朱梅洲铜质大头三节手电筒一把。是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p><p><br></p><p>  1927年10月初,在经历南昌起义的起义军11军25师、第9军教导团以及大埔农军4千多人在朱德等的指挥下,于大埔三河坝阻敌激战后,做出了“隐蔽北上、穿上西进、直奔湘南”的决策。10月7日,朱德率领部队占领平和县城,在平和县九峰镇(平和旧县城)中湖宗祠接见朱积垒、陈彩芹等中共平和县领导人,传达了党“八七”会议精神。10月8日,起义部队在福塘宿营、休整,得到平和人民尤其是福塘人民的大力支援。南山朱氏八大房长动用“朱宜伯公顷”粮库,发动群众数百人昼夜碾谷舂米三百余石支援起义军(部队每人获得5-6斤大米),割草喂军,杀猪宰羊犒劳起义军,并医治部分伤病员。当天朱德还接见秀峰乡农会负责人游精修、游志诚。经福塘休整后,起义军从平和芦溪进入龙岩永定,最后挺进井冈山,实现了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胜利会师。</p><p><br></p><p>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不仅保存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走上井冈山会师的征途,而且对于福建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闽西南革命武装的生成与武装暴动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 <p>(万顺大厝)</p> <p>(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调研团合影)</p> <p>(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p> <p>(前言)</p> <p>(茂芝会议)</p> <p>(九峰镇“中湖祠”)</p><p><br></p><p>朱德、陈毅在“中湖祠”接见中共平和县委负责人。</p> <p>(福塘驻地旧址)</p> <p>(秀芦会议旧址——焦和厝祖祠)</p> <p>(朱毛会师)</p> <p>(抗战壁画)</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炮楼展室)</p> <p>(炮楼展室)</p> <p>(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旧址——三平寺)</p><p><br></p><p>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旧址,位于平和县文峰镇三平风景区,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br></p><p>1935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进入平和三平与中共闽粤边特委及所属的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三团胜利会师。这是福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沟通了两块游击区间的联系,对粉碎国民党的“清剿”、推动闽西南地区反“清剿”斗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p> <p>(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旧址——三平寺)</p> <p>(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调研团合影)</p> <p>(三平寺)</p> <p>(三平寺)</p> <p>(三平寺)</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p> <p>(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调研团合影)</p> <p>(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p> <p>(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p> <p>(前言)</p><p><br></p><p>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和独立第九团,在平和三平寺胜利会师。</p><p><br></p><p>红军此次会师,处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初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了十余万军队对闽粵边和闽西、闽南红军游击队实行残酷“清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p><p><br></p><p>红三团和红九团在闽粤边、闽西南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意义深远,彪炳史册。它和主力红军长征一样,证明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p><p><br></p><p>一九三八年春,这两支兄弟部队分别集中于平和大芦溪和小溪,然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开赴大江南北抗日前线,参加抗日战争。</p> <p>(第一部分:会师前闽西南的革命形势)</p> <p>(第二部分:转战千里会师三平)</p> <p>(第三部分:互为策应开辟新天地)</p> <p>(结语)</p><p><br></p><p>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p><p><br></p><p>这一精神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来源。</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红军三平会师纪念碑)</p> <p>(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外景)</p> <p>(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议事旧址)</p> <p>(调研团全体成员合影)</p> <p>(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议事旧址——虎尾山祖厝)</p> <p>(虎尾山祖厝简介)</p><p><br></p><p>虎尾山祖厝,是靖和浦苏维埃政府常驻办公场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议事旧址。</p><p><br></p><p>1932年4月间,中央红军攻克漳州,随后红</p><p>军各部开赴漳州各地,在闽南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协助地方恢复工会、农会,有力促进了靖和浦地区革命斗争形式的发展,5月中旬在这里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p><p><br></p><p>1935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独</p><p>立第九团进入平和三平与中共闽粤边特委及所属的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三团在这里胜利会师。这是福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打通了两块游击区之间的通道,对粉碎国民党的“清剿”、推动闽西南地区反“清剿”斗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王直将军题词)</p><p><br></p><p>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是毛主席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胜利。红九团同</p><p>兄弟部队并肩战斗,在闽西南地区的艰苦历程中所建树的英雄业绩,及南方八省革命根据地人民游击战争的胜利,对国民党反动派是个沉重的打击,对全国人民是个巨大的鼓舞,它有力地钳制了敌人,使长征的中央红军大踏步地前进。它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样,证明了留在闽西南的游击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p><p><br></p> <p>(李德安将军简介)</p> <p>(林金芳烈士简介)</p> <p>(虎尾山祖厝)</p> <p>(虎尾山祖厝记)</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北上抗日出发地——平和县小溪中山公园)</p><p><br></p><p>1938年1月31日,闽抗三支队奉命从平和县壶仙乡陂下村开往平和县坂仔圳心集中。闽粤赣边省委常委谢育才带领池义彪和廖成美,从龙岩白土赶到平和坂仔参加整编。从2月2日开始,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共300多人在坂仔圳心村进行了一周的整编。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营长池义彪,副营长兼教导员廖成美。10日,部队开赴平和小溪集训。14日,一营全体指战员分三批从中山公园出发,乘坐汽车到龙岩集中,正式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四团团长兼政委卢胜、副团长周桂生、参谋长王胜、政治处主任廖海涛、组织股长王直、保卫股长张文碧、民运股长邱相田、后勤股长杨德民、总务股长陈信芳。</p><p><br></p><p>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在平和芦溪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二营,长乐、芦溪60多名青壮年编入二营。</p><p><br></p><p>2月27日,新四军二支队全体将士在龙岩白土举行誓师大会,并发出《为出发抗敌告别父老书》,向边区父老乡亲表达了勇往直前、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3月1日队伍开赴苏皖抗日前线。</p> <p>(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调研团合影)</p><p><br></p><p>闽南红军游击队在整编、集训期间,受到各界民众真诚慰问和热烈欢送。各乡各保救国会送来许多鸡鸭,区里杀猪宰羊慰问犒劳军队,妇女们为即将北上抗日的子弟兵赶制军衣、军鞋,备军粮。东抗、双溪坂仔等地召开欢送大会时学生前来演戏慰问。</p><p><br></p><p>中共漳州工委领导下的芗潮剧社的部分宣传骨干和青年学生百余人,以及小溪熊火剧社,专程到目的地同部队联欢,芗潮剧社和这批青年学生中有许钦(彭冲)、陈虹、周雯、郑铁英、陈星、周苗素、陈其坚等70多人随部队到龙岩白土,并被分配在新四军第二支队工作,有的在连队当文化教员,有的在团、营部任文书,有的参加支队文工团。</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 <p>(调研花絮)</p>